李渊刚过完六十大寿,第二年李世民就发动玄武门之变,把他自己变成了太子,又把李渊变成了太上皇。
虽然说这场兄弟相残的悲剧是李渊一手造成的,但是李世民并没有怪罪自己老爹,反而对老爹非常孝顺。
不管是该享的福还是不该享的福,李渊一样都没落下……
![]()
为什么说“玄武门之变”是李渊一手造成的呢?因为这件事本是可以避免的。
如果不是李渊两头摇摆,又想占老大的便宜又想得老二的好处,事情并不会闹成现在这个样子。
虽然这一家人之间的事又多又复杂,但是一件事就可以暴露出重点问题。
![]()
公元624年六月,长安城内天气炎热,李渊要到长安北边的仁智宫去避暑。
为了不耽误国家大事,李渊将太子李建成留下监国,自己则是带着次子李世民、四子李元吉去了避暑之地。
李渊觉得李建成作为太子,留在京师监国是很正常的事,但是李建成可不这么认为。
![]()
李建成觉得李渊出门不带自己,就是有意疏远自己,有意亲近李世民。
因此李建民联系了自己曾经的宿卫,现在的庆州都督杨文干。
他打算以杨文干手中的兵马为基础,发动一场起义,逼迫李渊现在就把皇位传给他。
![]()
为了让庆州的杨文干能顺利起兵,李建成还把自己私藏的一些铠甲拿了出来。
李建成找来自己的亲信尔朱焕和桥公山,让他俩将这些铠甲都送到庆州杨文干那里去。
这俩人一开始也没多想,但是这俩人半路走到豳州的时候,越想越不对劲,他们猜到了李建成的目的。
![]()
这两人想明白李建成的计划后,马上就怂了,他们可不敢跟着李建成造反。
但是现在他们正在给叛军运送装备,已经算是造反了,现在只有一个办法能救下他们,那就是到李渊那里举报李建成。
说干就干,这两人带着这些铠甲来到了李渊所在的仁智宫。
![]()
光是他们俩的证词,并不足以让李渊相信,但是不久之后,又有一个人来找李渊汇报此事,这下李渊不信也得信了。
古人云:三人成虎,现在正好是三个人。
由于尔朱焕和桥公山汇报及时,李渊现在还有机会改变这一切,于是他当即派人回到长安,要求李建成来仁智宫见面。
![]()
李建成有点害怕,他担心自己去了之后就回不来了,但如果他不去又会引起李渊的怀疑,在一番思考过后,李建成还是决定去见李渊。
等李建成到了仁智宫后,他跪在地上认错,称自己是一时糊涂才这样做的。
李建成在李渊面前哐哐磕头,头都磕破了。
![]()
李渊并没有打算饶恕李建成,他将李建成囚禁在宫中后,便让宇文颖与庆州找杨文干,让杨文干也来面圣。
不过,宇文颖是李建成的人,他到了庆州之后不但没有传达李渊的命令,还要求杨文干尽快起兵营救李建成。
![]()
六月廿四,杨文干正式起兵造反,李渊先是派钱九陇和杨师道去阻挡杨文干,随后又找来李世民,希望李世民能带兵出击,歼灭杨文干。
消灭杨文干对于李世民来说小菜一碟,但是他现在可不想白白出击,他想要李渊的承诺。
毕竟李建成都要逼宫了,李渊不能还护着他吧?
![]()
出发前,李渊对李世民说:“事连建成,恐应者众。尔自行,还,吾以尔为太子,使建成王蜀,蜀地狭,不足为变,若不能事汝,取之易也。”
李渊不仅答应要让李世民当太子,还要将李建成封为蜀王。
因为蜀地比较小,不容易造反,万一李建成不听李世民的话,也好料理他。
![]()
李渊都这么说了,李世民自然是动力十足,很快便将杨文干给打趴下了。
李世民是六月廿六出发的,七月初五的时候杨文干就败了。
不久之后,李世民带着杨文干的首级和宇文颖一起返回长安,要求李渊兑现诺言,但是现在李渊又不认账了。
![]()
李渊将这次造反的责任都推到了杨文干这个死人身上,那几个去找李渊举报的人,也全都被李渊处理掉了。
现在就只剩下李世民带回来的宇文颖有机会证明太子造反之事。
但是宇文颖回来的当晚,李渊便提审了他,宇文颖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被斩了。
![]()
这样一来,能证明太子谋反的人证就全都没了,至于李建成给杨文干送去的铠甲,也可以说是杨文干骗李建成送去的。
于是,李渊以太子无罪为由,恢复了李建成的所有职位,而之前他答应李世民的那些事,也都成了李世民的一厢情愿。
![]()
李渊这次不仅硬保李建成,还要削弱李世民,李世民手下有几个与此事有一点点关联的官员,全部被李渊流放了。
代入一下李世民的视角,心中不免一阵火大,这李渊也太过分了,这种事他也干得出来?
这不是把李世民当猴耍吗?我要是李世民我也要造反。
![]()
除了这件事之外,李渊还做过很多针对李世民的事。
这天,李世民手下的官员杜如晦出门上班,骑马路过李渊宠妃尹德妃的家门口,尹德妃家里的家仆将杜如晦拉下马来一顿暴打,把杜如晦的手指都给打折了。
事后尹德妃居然反咬一口,说是杜如晦欺负她家的人。
![]()
这杜如晦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他怎么可能无缘无故去欺负人?
是个人都知道这是尹德妃在颠倒黑白,但是李渊不知道,他把李世民叫来臭骂了一顿,还要李世民管好自己的下人。
李世民摊上这么个爹,也是够倒霉的。
李世民登基之后还能对他爹这么好,真是难能可贵。
![]()
总有人说李世民登基之后,对李渊很不好,这纯粹是无稽之谈。
而且换个角度来看,如果这件事是真的,那么李世民为什么要对李渊不好?这还不是因为李渊自己有问题?
而且李世民不可能对李渊不好,要是李渊过得真不好的话,他还能有空生那么多儿子?
![]()
不过不得不说,李渊确实是“老当益壮”。
李渊是公元618年称帝,在此之前,他只有五个儿子,而从他登基到去世的这十七年时间里,他又生下了十七个儿子外加十几个女儿。
要知道,李渊称帝的时候就已经五十二岁了。
![]()
李渊去世之后,他这些儿子给李世民带来了很大的负担,虽然这些人比李世民的儿子还小,但他们确实是李世民的弟弟。
这么多的“皇亲国戚”,都得靠着天下百姓来养,而且这些弟弟长大后还得有自己的封地,李世民从哪儿找这么多地来给他们封?
![]()
明朝就是因为被朱家这些皇亲国戚给拖垮的,如果不尽快解决这件事的话,唐朝也很快就会被这些“吞金兽”给吃干抹净。
李世民到死也没有想到办法,但是武则天想到了,武则天只用一招便解决了李姓皇室人数太多的问题,这一招就是——杀。
![]()
只要把这些人都杀了,那不就不用管他们了吗?
武则天在位时期,李渊的子孙后代被武则天杀了个干净,无数的李姓皇室为了避祸而改姓。
而且武则天不光处理了李渊的子孙,就连李世民的子孙她也没放过。
别说李世民的子孙了,就连她自己跟李治生下的孩子,那也是说杀就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