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国,想完全不接触财阀,基本等于不吃不喝不活了。
住的房子,是三星旗下的建筑公司盖的;用的手机,十有八九是三星;看电影、刷信用卡、买保险、甚至打车、看病、上大学,背后都有财阀的影子。
韩国人用一句调侃形容自己的命运:“人生三件事躲不了——死亡、交税、三星。”
2023年,《华尔街日报》一篇报道让很多人直冒冷汗:韩国四大财阀——三星、SK、现代、LG的总收入,占了全国GDP的40.8%。
更夸张的是,排名前30的大企业,控制了全国77%的财富。这不是垄断,是几乎“接管国家”了。别说普通打工人翻身了,连透口气都难。
说到底,这些财阀为何这么强?强到能左右国家政策、操控司法、甚至让总统都得看他们脸色?
韩国财阀的发家史,说白了就是“捡了便宜还卖乖”。日本殖民时期,三菱这些日企在朝鲜半岛疯狂掠夺资源。
二战后,日本人走了,留下的工厂、土地、设备被称作“敌产”。韩国政府没有把它们收归国有,而是低价卖给了李秉哲(后来创立三星)这些“有手段”的人。
李承晚执政时,为了拼经济,搞出了个“三白产业”保护政策:白糖、面粉、棉纺三个领域,只给指定企业发经营许可。
想都不用想,拿到这张“通行证”的,还是那一拨人。到了朴正熙上台后,干脆直接拿国家资源逼财阀“将功赎罪”:你过去逃过税、行过贿没关系,现在给我搞出口,我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于是,财阀们摇身一变成了“民族企业”,一边享受国家贷款和政策扶持,一边打压竞争对手,最终垄断了整个市场。
韩国财阀最擅长的,就是金字塔控股结构。简单说,就是用极少的股份,控制一大堆公司。比如你有1亿韩元,通过交叉持股,层层控股,最后能控制几十亿的资产。
根据2019年《韩国经济日报》的统计,财阀家族平均只持有3.3%的实际股份,却能操控公司54.3%的决策权。这种玩法,简直是“空手套白狼”的终极形态。
更讽刺的是,这一切的代价,都压在了普通人身上。
财阀吸走了资源,中小企业连生存都艰难。根据2024年《环球时报》的数据,新开的中小企业,一年内有三分之一倒闭。
大企业压价、抢市场、挖人,小企业像在夹缝中求生。员工工资十年没怎么涨,物价却翻了几倍。
年轻人毕业后,最大的梦想就是进三星。每年几百万人投简历,录取率比考哈佛还低。
而且财阀企业管理层长期压榨员工,动不动就加班、克扣奖金、甚至打压工会。
有人说,财阀也有好处啊,毕竟他们让韩国摆脱贫穷,实现了“汉江奇迹”。这话没错,但问题是,当年种下的果实,现在只被极少数人吃到了。
其余的人,只能看着他们在高楼大厦里喝香槟,自己却连房租都交不起。
财阀不是“恶魔”,但他们的存在逻辑,已经逼近了社会容忍的极限。
更矛盾的是,韩国人一边恨他们,一边又离不开他们。可以骂三星垄断,但离不开它的手机和保险;可以说现代汽车高价低配,但还是得买它的车上班;可以抗议SK能源涨价,但煤气还是它供应的。
这种“爱恨交织”,让整个国家陷入一种看不见天花板的困局。
这就像一棵参天大树,根扎在历史的泥土里,枝叶撑起了国家的经济,但它的阴影,挡住了无数小草的阳光。而那些小草,就是韩国的普通人。
说白了,财阀不是韩国的问题,它是全球化和资本逻辑的极端版本。从美国的超大型科技公司,到中东的家族石油帝国,再到拉美的寡头财团,不同的国家都在和“资本集中”赛跑。
只是韩国这场比赛跑得太快,快到把民众甩出了赛道。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边是资本搭建的金字塔,一边是被困在底层的打工人。
要想改变,得从根子里动刀。但问题是,谁敢动?
毕竟,连总统都得看他们脸色的国家,谁能保证自己不是下一个“被砍掉的草”?这不是韩国一家独有的难题,而是所有被资本主导的国家迟早要面对的现实。
在这场博弈中,财阀像是封建王朝的残影,普通人则成了被时代遗忘的蝼蚁。但别忘了,再高的塔,也是在地基裂缝中轰然倒塌的。
财阀,不是不能动,只是没人敢动。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