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哐当、哐当……”初秋的阳光里,枫泾镇兴塔村8组东亚路沿线此起彼伏的施工敲击声打破了老街的宁静。抬眼望去,青砖黛瓦、白墙飞檐的江南民居样式的房屋已现雏形。依托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的“焕新工程”,这条曾经“脏乱差”的城中村道路正逐步焕发新生,重拾百年前“洪泰祥”小集镇的烟火气。
时间回溯,兴塔村曾因面杖港的水运优势盛极一时。彼时,商船沿河道泊岸,渡口周边各类摊点鳞次栉比,小吃香气与叫卖声交织裹着烟火气,让这里成了方圆数十里人尽皆知的“热闹地”。然而,受历史变迁、水运优势渐失等影响,渡口归于沉寂,小集镇的热闹也归于沉寂,藏进了老人们的回忆里。而承载这段记忆的东亚路,渐渐被斑驳的墙面、各类违建和乱堆物所“吞噬”,与江南水乡的韵味相去甚远。
“东亚路靠近兴塔镇区,但沿线的老房因为年代久远,外墙或多或少出现破损,有的甚至长期闲置,导致周边环境杂乱,区域活力也在一点点流失。”兴塔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金叶军拿着规划图介绍改造的初衷。改变的契机源于兴塔村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创建工作。据了解,去年依托“洁美乡村”建设工作,兴塔村对东亚路沿线8组的人居环境开展集中整治。如今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如何让老房子“活”起来成为摆在兴塔村两委班子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在前期调研时,“洪泰祥”成了周边村民提起最多的“共同话题”。据悉,“洪泰祥”曾是兴塔老街上一家由茶馆起家的百年老店,后逐步在老街中心地段开办了米行、茶庄、面店、肉店、豆腐店、杂货店、饭店等7家店,成为老街的人流聚集处,是老兴塔人心中最亮的“乡愁符号”。
![]()
效果图
正因如此,兴塔村将东亚路改造作为重塑乡村风貌、激活乡村记忆的核心抓手,摒弃“大拆大建”模式,选择“保留肌理、活化利用”的改造路径。改造对沿线老旧民房进行系统性重塑,保留东亚路沿线10栋老房的主体结构,在原有布局上优化空间,将部分房屋改造成临街商铺,同时留出步行连廊,“沿线这些点位串起来,就是当年洪泰祥小集镇的‘现代版’。”金叶军说,此次改造并非简单复刻旧集市,而是以历史脉络为线索,整合兴塔村农业、餐饮、文创等多元业态。
在改造过程中,特意选用“青砖白墙” 的江南风格统一规划,同步对周边民居的外立面进行统一粉刷,让杂乱的沿线风貌变得规整雅致。据现场负责人介绍,工程预计10月中旬全面完工。而比工程进度更“抢先”的是招商引资工作,“不少商户听说我们要复原小集镇,主动过来对接入驻政策。”金叶军表示,施工完成后,将重点引进本地特色小吃与传统手工艺品商户,同时整合村内特色农产品资源,形成“一站式”消费链条,既还原当年的烟火气,又契合现代游客需求。
如今漫步东亚路,改造的成效已初步显现,沿线的“金山小院”透着古朴雅致,隔壁的九丰农产品售卖处,新鲜蔬果整齐陈列,不时有村民驻足选购,不远处的传统豆腐作坊仍保留着石磨工艺,豆香顺着半开的门窗飘出。
从杂乱的城乡结合部到规整的江南风情街,从沉寂的古集到即将复苏的消费新场景,东亚路的蜕变正是兴塔村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生动缩影。“改造东亚路,不只是为了‘好看’,更要让老集镇的记忆‘活’起来,更要让村民和游客都能享受到发展的红利。”金叶军说,待改造工程收尾、商户入驻后,兴塔村将围绕“洪泰祥小集镇”,打造“农耕体验+非遗展示+美食打卡”的乡村旅游线路,为乡村振兴写下鲜活注脚。
(来源:i金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