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王晖
来源 | 首席品牌观察
超市月饼货架前,售货员望眼欲穿,顾客们绕道而行,今年的中秋节,一场关于月饼的魔幻现实正在上演。
事实上,早在中秋节到来之前,一位星巴克兼职生就在社交媒体哭诉,自己被迫垫钱买了15盒月饼,生活费直接告急。
这条帖子瞬间引爆网络,其他星巴克员工纷纷冒泡吐槽:“人均15盒起,完不成就等着被店长眼神杀”、“卖月饼的KPI比做咖啡还重”。
 
图源:中国商报
月饼节,直接变成了星巴克店员的“月饼劫”。
讽刺的是,星巴克月饼复购率仅有23%,但毛利率却高达65%以上,是卖咖啡利润的两倍多。既难卖又要年年卖,这哪里是卖月饼,分明是年度虐恋。
 
图源:星巴克
更魔幻的是,那些曾经让人高攀不起的“月饼刺客”们,今年集体遭遇滑铁卢。超市里“买一送一”已是常态,“买月饼送花生油”的骚操作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1
星巴克的月饼困局:
打工人的噩梦,资本家的美梦
在星巴克打工,最怕的不是拉花失败,而是中秋节的到来。
“人均15盒,卖不完自己兜着”,这已经成为星巴克员工中秋节的标配。表面上公司说“不强制”,实际上完不成任务?等着被店长亲切问候到怀疑人生。
 
图源:新黄河
一位刚离职的星巴克店长透露:“公司给的销售指标是硬性的,完不成会影响整个店的绩效。最后卖不出去的月饼,不是员工自己消化,就是想办法‘建议’熟客购买。”
为什么星巴克对卖月饼如此执着?答案是:利润真特么高啊!
数据显示,星巴克月饼毛利率超过65%,而一杯咖啡的毛利率才40%左右。卖100杯咖啡的利润,20盒月饼就搞定了。
这生意,不做才是傻子。
资本市场的研究报告也证实,季节性商品能有效提升客单价和利润率。月饼这类产品,能为星巴克单店业绩贡献5%-8%的月度营收。
 
图源:星巴克
问题是,高价月饼的复购率低得可怜。除了送礼刚需,谁特么会年复一年地买三百多块钱一盒的月饼?
于是星巴克陷入了一个尴尬循环:高利润诱惑下疯狂推销 → 消费者不买账 → 员工背锅 → 明年继续。
这套路,堪比渣男的年度PUA。
甚至,为了完成卖月饼的KPI,一些店员不得不“出卖色相”。
 
图源:小红书截图
社交平台上,“非要鲜花和钻戒吗?星巴克月饼礼盒不行吗”的求婚式带货段子比比皆是,尬得人当场抠出一座疯人院,想把海妖塞壬送进去清醒一下。
2
月饼刺客的千层套路:
谁在把月饼做成奢侈品?
如果你觉得星巴克月饼已经够贵了,那只能说明你还没见过真正的“月饼刺客”。
知名面包店祐禾的散装月饼,一粒卖到39元。消费者犀利吐槽:“这价格,和直接抢钱的区别就是抢完还附赠个月饼。”
 
图源:小红书网友
用盒马13.8元400克的排骨来换算,这一粒月饼比两斤排骨还贵。吃一个月饼的钱,够吃两斤排骨,这波操作属实魔幻。
好利来更是离谱,推出27元一枚的奶酥皮月饼,被网友戏称“好利来有自己的货币体系”。客服还理直气壮:“我们家用料讲究!”
结果消费者一看配料表:嗯,防腐剂确实很讲究。
 
图源:@新浪新闻
这些还只是明面上的刺客,前几年,真正的高手都在玩“标价499,运费600”的骚操作。电商平台上,商家直接提示:“由于平台限价,拍下2份才是实际价格。”
这套路,堪比夜总会的低消陷阱。
更绝的是那些高档酒店,标价480元的礼盒实际售价680元;标价499元的半岛月饼礼盒,实际要1988元。就问你这波操作6不6?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盒装月饼平均生产成本才70元/盒左右,但市场售价动辄数百甚至上千。
这利润率,labubu看了都要流泪。
3
市场寒冬:
年轻人不再当冤大头
今年的月饼市场,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昔日的月饼刺客,今日的折扣常客。
数据显示,中秋前夕月饼销售额同比下降超45%,500元以上的礼盒月饼基本退出市场。连美心这样的老字号都扛不住开始打折,原价410元的流心奶黄月饼,折后价只要326元。
 
图源:美心月饼小程序
曾经“半年不开张,开张吃一年”的月饼生意,今年彻底歇菜。多家月饼加工厂因订单稀少而处于半停工状态,有香港老字号直接宣布停业。
为什么年轻人不再买账了?
这届年轻人,已经觉醒了。他们看穿了月饼背后的社交绑架和消费陷阱,开始用各种方式反抗。
高级玩家自己动手,从配料到饼皮全程DIY,“少盐少糖”吃个健康。普通玩家也不含糊,拿着模具把汉堡、面包、蛋黄派统统压成月饼形状。
没有技巧,全是感情。
 
图源:小红书截图
数据显示,超过半数消费者已将月饼视为“日常零食”而非节令礼品。当月饼失去社交属性,回归食品本质,消费者自然也回归理性。
更要命的是,企业的月饼团购订单大幅缩水。以前是“发月饼等于发福利”,现在是“发月饼等于添堵”。员工们宁愿要现金,也不要那些华而不实的月饼礼盒。
一位HR透露:“今年公司直接取消了月饼采购,改发现金。员工满意,公司省心,双赢。”
据行业协会数据,500元以上的月饼占比已从去年的7.2%降到1.8%,基本退出市场;80-300元的月饼占比提升至61%。
当年轻人开始用模具把汉堡压成月饼,当企业员工不再接受月饼摊派,当月饼回归食品本质,这个延续千年的中秋味道,或许才能找到新的生存之道。
毕竟,一个月饼卖得比两斤排骨还贵,这本就不合理。
时代的车轮碾过,不愿意改变的,终将成为历史。
更多精彩内容 ,尽在【广告案例精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