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强调让心理支持触手可及。记者专访深耕社区心理健康的医生——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副主任医师葛玲玉,一起探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那些事儿。
关爱隐性就诊人群
据葛医生介绍,在社区门诊中,确实遇到不少有心理问题或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显性就诊人群,他们会直接告诉我们“我焦虑、我抑郁”,这类人群约占5%。另一类则是隐性就诊人群,这部分人更具代表性,约占30%。他们通常主诉头晕头痛、口干乏力、失眠等躯体化症状,浑身不舒服,但不承认自己处于焦虑或抑郁状态。
隐性人群的年龄跨度很大,小到十几岁的青少年,大到七八十岁的老年人都有。比如老年人,他们的心理亚健康可能源于退休后社会角色的缺失、子女关怀不足或慢性病需长期服药带来的焦虑。中年人则多因工作生活压力。青少年群体也日益扩大,最小的甚至有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主要面临学习压力、家庭期望以及网络环境的影响。
向社区寻求帮助
在葛玲玉医生看来,社区医生与专科医生相比,确实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在中重度心理疾病的精准诊断、设备、用药以及家庭治疗的深度广度连续性方面,专科医生更具优势。但社区医生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如便捷性,患者在辖区内就能得到诊疗;社区医生与居民(家庭医生签约居民)之间熟悉度高,信任感强,能提高治疗依从性;还有其独特的全科优势,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合并心理亚健康的患者,社区全科医生可以一站式解决,无需反复奔波于不同专科。
所以,很多心理方面的困扰,大家完全可以先向身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寻求帮助。
不必因此感到羞耻
世卫组织数据显示全球近十亿人受精神障碍困扰,但现实中的误解和歧视导致就诊率低,很多人觉得“没面子”。葛玲玉医生指出:这确实是个普遍现象。对患者来说,首先希望他们建立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心理亚健康也是病,它和感冒发烧一样,是一种疾病状态,不必因此感到羞耻。
既然是疾病,就应科学治疗。要有信心和耐心,这个病是可以看好的。有些患者症状稍有改善就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反复,反而会打击信心,这是需要避免的。
对于患者的家人,理解与陪伴至关重要:要认识到这是一种疾病,不是患者“矫情”或“懒惰”,要给予患者理解、鼓励和陪伴,携手共同面对和解决问题。
建议大家:首先动起来,无论是户外运动,接触大自然,还是培养兴趣爱好,比如音乐、唱歌,都能有效缓解负面情绪和压力。然后说出来,不要把负能量堆积在心里,勇敢地向愿意倾听的人倾诉,与家人分享,共同承担。
独特的中医药优势
葛玲玉医生指出,我们的中医药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能发挥独特优势。在中药治疗方面,除了经典的汤剂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还有许多方便的中成药,如解郁除烦胶囊等,患者接受度高。
在非药物治疗方面,比如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入室针灸”,相当有特色。还有一些五音疗法,通过聆听特定的舒缓音乐来调节情绪;头面部推拿、耳穴、艾灸等,对缓解压力、改善心情也非常有效。
“身体好的人往往感受不到不适,对于患者我们要多一份关爱,多一份谅解,共同携手,打破沉默,共筑充满心理安全感的社会。”当心理支持真正“触手可及”,当社区成为每个人身边的“心灵便利店”,我们的社会也将更加和谐与健康。
原标题:《世界精神卫生日专访:让心理支持“触手可及”,莫忽略社区这个“心灵便利店”》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王艳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