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小不是肆无忌惮的理由!
海底捞“小便门”事件终于迎来了最后的结果,此前判赔的220万开始生效。
![]()
孩子小不懂事早就已经不好使了,两位17岁的少年终究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还未成年的男孩背负这样沉重的债务,恐怕早就傻了眼,网友纷纷留言大快人心……
两位男孩恐怕也没想到,自己一次“调皮”的举动,竟然会带来如此严重的后续影响。
![]()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海底捞“小便门”判决生效
2025年10月9日,曾搅动全网情绪的海底捞小便事件有了最终结果,法院判决正式生效。
17岁的唐某、吴某连同他们的父母,不仅要在指定报刊上向海底捞公开致歉,还得共同承担220万元的损失赔偿。
这纸判决背后,藏着一段让无数人震惊的过往。
![]()
2025年2月24日凌晨,唐某和吴某从外地来到上海,走进了一家海底捞门店。
当时大厅明明有空位,他俩却非要选包间,还特意跟服务员说不用进去服务。
现在回头看,这根本不是怕被打扰,而是想避开监控,为之后做的荒唐事铺路。
![]()
吃完火锅后,不知道是喝了点酒脑子发热,还是单纯觉得“找刺激”好玩,俩人竟然轮流站到餐桌上,对着还在沸腾的火锅小便。
更过分的是,吴某一边笑还一边把全过程拍了下来,仿佛在做一件值得炫耀的事。
不仅如此,两人还特意等了几天,拖到2月27日才把发到短软件上,像是故意延迟“引爆”这桩丑闻。
![]()
这段一开始只在小范围传播,直到3月8号被网友发现并公开,才彻底引爆了舆论。
网友们知道后都很气愤,尤其是常年信任海底捞卫生的老顾客,他们表示根本接受不了这样的事,以后也不敢再去吃了。
![]()
更让人担心的是,从事情发生到曝光,这家门店已经接待了4109批顾客。
这些顾客压根不知道,自己吃饭的地方、用的餐具,可能早就被污染了。
![]()
海底捞损失惨重,维权到底
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海底捞第一时间报了警,还把店里的食材封存起来。
随后连夜对整个门店做了深度消毒,把所有餐具都销毁更换,并且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
很快,上海黄浦警方通报了情况:涉事的唐某和吴某都只有17岁,是从外地来到上海的,事后已经被依法行政拘留。
另外,海底捞还给事发期间进店消费的4109批顾客全额退款,并且额外补偿了10倍赔偿,单这一项支出就超过了千万元。
![]()
然而,海底捞的做法还是不能平息公众的不满。
门店的营业额也明显呈现下降趋势,股价也跟着跌了,再加上商誉受损,算下来总共损失超过3200万元。
无奈之下,海底捞只能选择走法律途径。
![]()
3月14日,海底捞的母公司和上海合作餐饮公司一起起诉了唐某、吴某,还有他俩的父母,要求对方公开道歉,并且赔偿各类损失总共2300多万元。
对海底捞来说,这是必要的止损办法。
![]()
可对两个普通家庭而言,这笔钱简直是天文数字。
这起案子审了半年,2025年9月12日上海黄浦区人民法院做出了一审判决。
法院判定两名少年和他们的父母,必须通过指定报刊公开道歉。
还指出,虽然他俩是未成年人,但已经有基本的是非判断能力,清楚自己做的事是错的。
![]()
公开道歉不只是走个形式,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真心反省。
至于赔偿金额,法院没有完全支持海底捞的请求,最终定了220万元。
其中包括13万元的餐具损耗与消毒费、200万元的经营与商誉损失,还有7万元的维权支出。
![]()
这一数额远低于海底捞的诉求,不少网友得知后第一反应是赔得太少。
为啥比预期少这么多?法院解释得很清楚。
![]()
海底捞主动给顾客的10倍赔偿是企业自己的决定,和两名少年的侵权行为没有直接法律关系,所以不能算在赔偿里。
同时还规定,赔偿款要先从两名少年的个人财产里出,不够的部分再由父母承担。
毕竟父母没尽到教育约束的责任,理应担后果。
![]()
教养警钟长鸣
随着判决细节曝光,公众对两名少年的家庭背景产生关注。
一开始,很多人看到唐某、吴某脚上穿的“名牌鞋”,猜测他俩是富家子弟,觉得这判决的钱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
![]()
可很快知情的人透露,他们的父母就是菜市场的摊贩,所谓的名牌鞋不过是几十块钱的仿制品。
听说要赔偿220万元,孩子家长当场就哭了,说就算把家里所有东西都卖了,也凑不齐这笔钱。
按他们卖菜每个月大概一万元的收入算,就算不吃不喝,也得将近二十年才能还清。
![]()
对于这个判决,网友们的看法不一样。
大多数人支持法院的判决,觉得17岁已经能明辨是非了,不能总拿未成年当“挡箭牌”。
也有人心情复杂,一方面谴责两个少年的行为太恶劣,另一方面又觉得两个普通家庭要背这么重的债,实在让人揪心。
认为这背后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最后全家一起承担了苦果。
![]()
就像官方新闻评论的那样,父母不管教孩子,法律就会管;父母不教育孩子,社会就会教育。这句话点出了事件的核心——家庭教育不到位,最后总得靠法律和社会来“补课”,只是这代价往往太沉重了。
![]()
还有人指出,素质高低不能用城乡这种标签来划分,问题出在个人身上,不是某个群体的问题。
毕竟类似的事并不少见。
![]()
2025年6月,有个7岁的男孩在超市里追跑打闹,不小心把54岁的营业员撞成了10级伤残。
法院判决男孩父母承担六成责任,赔偿11万元。
虽然孩子妈妈提出了上诉,但多数网友还是觉得,家长在公共场所没尽到监护责任,就该负责。
![]()
不管是17岁的少年,还是7岁的孩子,他们做出不当行为,背后往往都有疏于管教的父母。
法律不会因为“年纪小”就网开一面,社会也不会因为“不懂事”就轻易原谅。
![]()
现在,“海底捞小便事件”随着判决生效告一段落,但它引发的思考还远没结束。
每个人都该明白:做任何事都要承担代价,而教养,永远是不可缺少的。
那220万元的赔偿,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难以承受的重担,可对整个社会而言,却是一记长鸣的警钟。
![]()
结语
未成年身份不是逃避责任的“护身符”,行为的失范终将面临相应的代价。金钱无法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而社会公序的维系,最终要靠刚性的法律与每个人的自觉共同守护。
参考文献:
1.南方都市报:《17岁男子往海底捞火锅小便案判决已生效!家长判赔220万》2025-10-09
2.人民日报:《海底捞“小便门”相关纠纷案一审宣判:涉案者父母赔偿220万元》2025-09-12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