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八个橙
■来源 营销头版
国庆期间,西贝又火了。北京一西贝门店外,手持等位号码牌的消费者再次排起蜿蜒长队,这一场景与一个月前门店“半数餐桌空置”的冷清形成鲜明反差。
这场被餐饮行业观察者称为“应急式复苏”的转变,源于西贝在国庆前夕推出的多重市场策略:全国范围内近百道菜品价格下调,降幅区间覆盖20%至40%。
图源:微博
不过,短暂的客流反弹背后,西贝的经营策略暗藏三重风险。
首当其冲的是“羊毛党主导流量”的尴尬局面:济南某门店出现消费者仅花费5元购买一份黄馍馍,却成功领取百元代金券的情况。
关键的是,这种以低价为核心吸引力的客流结构,正在逐渐消解西贝多年积累的“中高端西北菜”品牌定位,让目标客群对品牌价值产生认知混乱。
菜品降价的“诚意度”也引发消费者普遍质疑。不少食客发现,网络上广泛传播的“最高降价40%”存在夸大成分。
这一现象与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此前公开表示“餐饮行业平均利润仅5%”的言论形成矛盾。若利润仅5%,如何支撑20%的菜品降价”成为高频追问,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裂痕。
更值得关注的是,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赤字并未因降价而填补。尽管西贝此前承诺将羊肉串、卤肉等9类菜品改为门店现制,包括实现羊肉串“现切现串”、卤肉“现卤现卖”,但不少网友直言“虽然价格降了,但心里对食品安全的顾虑仍未消除”。
可以说,西贝当前面临的困境,本质上是一场信任危机。纵观餐饮行业发展规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短期价格战,而是“让消费者吃得清楚、吃得安心”的底层逻辑。
事实上,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态度并非全盘否定,消费者真正反感的,是“用预制菜冒充现制菜,却收取现制菜价格”的信息不透明行为。
对于西贝而言,推进“透明化改革”需落实到具体经营环节。
参考头部餐饮品牌的实践经验,西贝可构建“双轨制菜品标注体系”:在纸质菜单和电子点餐系统中,明确区分“中央厨房预制”与“门店现制”两类菜品;
同时,通过门店明档设计,将羊肉串现串、卤肉现卤等现制过程直观展示给消费者,让整改措施可视化,这种实际行动比此前“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的争议性公关话术更具说服力。
价格体系的重新定位同样关键。此次降价暴露的“定价虚高”问题,要求西贝重新梳理成本结构,明确品牌定位方向:是继续维持中高端路线,通过优化供应链、严控成本来降低溢价空间,还是转向大众市场,走亲民化价格路线?
而模糊的定位只会导致“高端客群流失、低端客群不稳定”的双重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10月9日西贝续发代金券的举动,表明其短期市场刺激策略仍将延续。
图源:微博
但餐饮行业的发展规律早已证明,优惠券能带来一时的客流增长,却无法形成长期的顾客复购。
当优惠活动结束、补贴力度减弱,那些仅为“薅羊毛”而来的消费者会迅速流失,真正能支撑品牌长期发展的,是认可品牌价值、对品质与体验有稳定期待的核心客群。
西贝的自救之路,最终仍需回归餐饮本质,回到品牌创立初期“以扎实产品力立足”的初心——从曾经营收突破62亿元的行业标杆,到如今深陷争议漩涡,这场危机或许也是西贝重构品牌价值的契机。
当西贝能够坦然展示中央厨房与门店现制的边界,让消费者清晰了解每一道菜的制作流程;当菜品价格与实际价值真正匹配,不再依赖营销噱头吸引客流,品牌信任的重建才能真正落地。
毕竟,餐饮行业的逻辑从来简单:把每一道菜做好,把每一个经营细节说透,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长期认可。
参考消息:
极目新闻:《西贝再发代金券“满50送50”:仅限堂食使用,不可转赠》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更多营销资讯,尽在【营销头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