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士兵的双重陷阱:前方是乌克兰,后方是“杀猪盘”:揭秘俄军中的囚犯、雇佣兵与“秘密英雄”
![]()
俄罗斯前线士兵正陷入一种危险的“杀猪盘”陷阱——特别是那些被称为“黑寡妇”的女性,专门盯上冲锋队员,等人战死便以遗孀身份领取抚恤金。有人甚至已结三次婚。按士兵平均存活时间推算,黑寡妇要是“勤快”点,一年能结上四次婚。
俄罗斯社交媒体上已有人发帖,提醒士兵警惕这些“黑寡妇”。但许多前线士兵因精神紧张、孤单难耐,即便已婚,也仍会抓住一切机会“放松”。性工作者随处可见,一次1.5万卢布,包夜12万卢布。也有人不讲规矩,直接谋财害命。由于这类事件频发,进入特别行动区的俄军士兵会立即收到警告:别在战区谈恋爱或结婚,“水太深”,他们“把持不住”。
不仅前线,后方男性也不安全——尤其爱酗酒或没有亲属的人,容易陷入骗局,被胁迫与骗子假结婚后签合同参军。部分骗子还有“内部合伙人”,例如在滨海边疆区,有人利用军中关系,把目标送进最危险的突击部队,人一死,同伙就瓜分其工资和抚恤金。伊万诺沃州甚至发生多起绑架案,抓到人就直接送往前线,哪怕对方是“自愿参军”。
![]()
即便士兵侥幸拿到军饷、活着回家,也可能遭到当地黑帮勒索。很多士兵虽有些钱,但并非真富裕——因为还要“孝敬长官”。一些部队里,想休息一天得加钱,不想参加下次突袭也得加钱。2023年10月,几名俄军士兵付钱休假,在卢甘斯克合租房子一躲就是数月。
有个叫维克多的士兵,受伤后连枪都拿不稳,却仍要执行战斗任务——因为留在后方养伤得额外付30万卢布(约人民币2.7万)。军医权力极大,受伤与否、伤势轻重他们说了算,可以开具伤员证明,让士兵去治疗或休假。据俄罗斯某基金会发言人透露,2025年初,一个月的“休假费”高达70万到100万卢布(约人民币6.4万-9.1万)。
有些指挥官靠敲诈或虐待士兵“创收”。士兵不听话,长官甚至可以重置其服役记录,让他们白白作战。一些人刚加入前线部队,就被要求先交装备费和交通费,工资卡也被没收。军事检察员曾在顿涅茨克一处基地发现17名士兵被关在兽笼中。
![]()
即便长官和善,顿巴斯地区的士兵仍面临严峻问题——首先是缺水。战争破坏了供水系统,饮用水限量供应,水质差甚至时常断水,士兵只能自费买水。政府曾计划铺设输水管道,前任国防部长铁木尔·伊万诺夫负责该项目,结果他“进步太快”,涉嫌挪用公款、收取回扣,总额高达41亿卢布。项目至今管理混乱、进度拖延,关键时刻只能靠志愿者送水。
2022年,有士兵因饮水中毒,调查指向乌克兰投毒。而今年7月18日,又有士兵“中奖”,有人怀疑是乌克兰所为,也有人猜测是俄罗斯供应商为省钱灌装了劣质水。
那么,俄罗斯士兵到底能挣多少?2022年参军月薪为19.5万卢布(约人民币2.28万),到2024年底涨到40万卢布(约人民币3万)。2025年,士兵每月至少有21万卢布工资和15.8万卢布社会补偿金,各地还有额外补助。例如2024年莫斯科士兵若阵亡,家属可获500万卢布抚恤金,外加保险金、子女福利、家庭成员养老金等。
![]()
俄罗斯经济学家弗拉基米尔·伊诺泽姆采夫曾计算:假设一名35岁男子服役一年后阵亡,其家属从联邦和地方政府获得的抚恤金加上士兵工资,总计约1450万卢布(约人民币107万)。在某些地区,这比他们活到60岁挣得还多——可谓“死了比活着值”。他将此称为“俄罗斯死亡经济学”。有政客也在宣扬这种逻辑,对阵亡士兵家属说:“多亏他的英勇,你们才买得起房。”
偏远地区受益尤其明显。如图瓦,贫困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但俄乌冲突爆发一个月后,当地银行存款增长了151%;布里亚特银行存款增长81%,并盖起大量新房。许多地区的贫困率降至1995年有记录以来最低,消费水平也上涨。阿尔泰共和国2024年餐馆和酒吧收入同比增长56%;中部城市切伯克萨雷的高档餐厅需提前一周预订;舒美尔利亚甚至出现了宠物美容中心。
参军地点也很关键。富裕地区为保住本地居民并完成征兵指标,常跨区“掐尖”。例如汉特曼西斯克自治区,除联邦补助外,当地额外提供40万卢布参军费,每服役两个月再奖15万卢布……在那参军,仅地方政府福利一年就能多拿400万卢布(约人民币30多万)。而在乌德穆尔特共和国,额外仅给5万卢布(约人民币4000多)。这故事告诉我们:干啥都得货比三家。
![]()
为鼓励参军,俄罗斯还推出“英雄时代计划”,参与者有机会接受培训成为公务员或国企经理——跻身俄罗斯精英阶层。
民众发现,有支叫“卡斯卡德”的部队,约100人,几乎全是议员及其子女。虽贡献有限,却屡受表彰、频频上新闻。负责人称,这支部队表明“任何政客都不会因对国家太重要而免兵役”,他们与家人“积极履行爱国义务”——只不过通常在离战场80公里外“爱国”,定位为“半秘密特种作战部队”,可以光明正大躲着。最激烈的任务大概是操作无人机,或盯着电脑屏幕。日常首要任务是拍穿军装的照片,一个月后就能作为“老兵”获得勋章,前途光明。
高层对他们异常关心,俄总统办公室第一副主任谢尔盖·基里延科曾到访三次,发文称赞这些“英雄在战斗中首当其冲”,看得出“很想进步”。“老兵”头衔俨然成了政客们的“青云梯”。“英雄时代计划”可不是一般英雄能参与的。
高薪也吸引了不少外国雇佣兵。有士兵发视频称,自己所在小队里全是外国人,很多人是被中介骗来的。在古巴、叙利亚、印度、尼泊尔等国,都有中介在社交媒体发帖,宣传“加入俄军能赚钱、获俄罗斯公民身份”,平时只需“舔包、清理垃圾、重建城市”,不想干可随时回国。有人举债交中介费到了俄罗斯,才发现天天有“花生米”吃。有些雇佣兵合同结束也没被释放,有些战死一分钱没拿到,家人还要偿还中介费的债务。
![]()
神奇的是,这些中介既招人,也帮人逃跑——属于是“两头吃”。还有些雇佣兵是被绑去“填线”的。2023年,古巴捣毁一个向俄罗斯贩运人口的网络;2024年7月,印度也发现类似网络;在尼泊尔,人贩甚至与公务员合作,形成贩运产业链。这些“填线宝宝”因语言不通,还没上战场,先体验了一把军中霸凌。
此外,俄罗斯囚犯也被送上战场当炮灰——只要命硬,不仅能活,还能免刑。监狱管理局统计,2023年1月至10月,囚犯人数从43.3万降至26.6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导致监狱人手短缺、木材产量下降31%。囚犯生存率约25%,一些重罪犯确实“苟”回了家,然后再次犯罪。不过2023年9月后,囚犯须一直留在前线,直至战争结束。
正如一名乌克兰士兵所说:“在战场上,我们可能面对的是俄罗斯的表亲。”战争将人变成坐标,把伦理炸成废墟,而资源的匮乏与不公,不断刺激着俄乌两国民众。斯拉夫大区的“匹配机制”体现在方方面面,乱象丛生,成为这场战争背后难以忽视的巨大阴影。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