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玉良
打开新闻,像看一出老戏翻拍。10月7日,高市早苗在自民党临时总务会上敲定了新一轮党内高层人选:麻生太郎被安排为副总裁,铃木俊一出任干事长,有村治子担任总务会长,小林鹰之任政调会长,古屋圭司等人也进列要职。这个名单本身就是台词,台后有声音在操控。
![]()
人事的味道,很快被媒体闻出异样。《产经新闻》与党内议论把这股味道叫成一句话:像“第二次麻生政权”。不是抽象的比喻,而是直白的政治判断——麻生派占据要位,不只是利益分配,还是权力重组的宣示。
说人事“露骨”的,不只是旁观者。有评论把高市和麻生的关系形容得像“上皇听政”:重大事务若无麻生首肯,就难以推进。党内有人叹息,这样的布阵,把原本宣称的“全党一致”弄成一句好听的台词。媒体和党内的这些刺耳话,至少说明一件事:权力的影子已经落到台面上。
细看人事安排,能看出派系逻辑。铃木俊一不仅是麻生派核心,也是麻生的妻弟,这层亲属关系把“政治盟友”变成了“家族圈”。有村治子也来自麻生派,小林鹰之则在政策上贴近高市,这是一套“亲信兼骨肉”的组合。有人在总裁选举里已看到端倪:麻生在选举过程中曾指示部分派内议员在第一轮投票支持小林,以观察形势,战术性的运作和人事的结果连成一条线。
![]()
反对方的反应热烈。立宪民主党政调会长本庄知史直言这场人事是“傀儡”,还把画面比作“嫁入麻生家的高市女士”。这样的措辞把权力戏码描成家庭戏剧,引发舆论两端猛烈争论:有人认为这是对女性政治家的蔑视,有人则把焦点放在权力游戏本身。媒体引用这些批评,把高市的政治独立性推上显微镜。
政治就是权力的摆布。把昔日影响力仍在的前首相安排进副总裁之位,把密切盟友放在干事长和总务会长的位置,既有向内稳固支持基盘的考量,也有向外传递信号的意图:有麻生在,党内的保守与延续不会轻易改变。对于试图推动改革或代表岸田、石破阵营意见的人来说,这样的版图意味着前路并非坦途。
有人把这叫“论功行赏”,也有人把它看成政治的现实课:在没有绝对多数的党内博弈里,权力交换就是最硬的筹码。高市需要联盟,麻生给了支撑;麻生也需要舞台,后者让他再次出现在权力中心。这是互惠,更是权力的再分配。
![]()
看惯了日本政坛的细腻操作,仍不免吃惊于这次任命的直白。政治本就不是清谈,利益与亲缘、派系与策略交织在一起,结果往往是既让人看得清楚,又让人感到无奈。批评者看见的是权力回流、派系固化;支持者看见的是稳住党心、稳住政府运作的短期现实。两种视角并行,矛盾在日常政治里继续上演。
这场人事并不只关乎人名和头衔。它关乎政策方向的合力,关乎派系话语权的归属,也关乎日本未来在外交与内政上能否在新面孔与旧势力之间找到平衡。有人担心改革动力被稀释;有人则认为,政治的连续性能避免动荡。无论哪一种期待,都要在政治现实中寻路。
戏已开场,观众分成两派。一边是质疑声,担心“老戏骨”把年轻演员框在既定剧本里;另一边是现实派,认为这是权力运作的一部分,是为了让政府有稳定的执行能力。高市需要回应,不在于口头声明,而在于日后她如何平衡派系利益与政策自主,如何在麻生色彩下,保留自己的政治轮廓。
最后,政治不是私事,也不是家庭剧。把权力当作人情往来,会让公众越来越难以信任体制的公正。高市这次的人事选择,把麻生派的力量放大到可见之处,也把党内纷争的火花暴露出来。政府若要拿到民心,得拿出能被看见的政策和透明的治理,而不是单靠人事的布阵来掩盖不确定。观众会记得台上的每一幕;下一场戏,能不能换个剧本,就看高市能否在权力的镜子里看到自己,而不是仅作为别人的映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