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创意广告的第3503 期推送
加入社群请后台回复“社群”二字
承认吧,最近“王者荣耀十周年”这排面,很难不让人注意到。线上狂送皮肤,线下把成都变成了“王者主题公园”,这阵势,谁看了不想说一句:“小王,这次是真的会!”
但也不禁让人琢磨:品牌过个生日,怎么就越来越“卷”了?而且卷得让我们乐在其中?
其实,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虽然都在庆生,但大家的“打法”截然不同。今天,咱们就来盘一盘这几种“流派”。
“王者荣耀”十周年庆典,简直是“王者”级别的盛大派对,是真的把生日过成了“全民事件”。线上,登录即送 3000 点券、送皮肤,玩家直呼“小王,我们何时有过嫌隙”。
线下,成都双子塔连续 25 天亮起峡谷主题光影:
最让玩家上头的,是“和本命英雄打卡”的仪式感。双子塔下,有人连夜蹲守就为和屏幕上的李白合影;社交平台上,代拍、带 ID 需求爆棚,网友笑称:“王者荣耀就这样用英雄把玩家吊成翘嘴。”
1 号线地铁变身“痛车专列”。
76 名 COSER 包街巡游——城市成了游戏的延伸舞台。
就连登录界面都藏了彩蛋:随机英雄配音+ Q 版表情包:
结算画面还有英雄专属手势——这些小细节,让生日不再是一场单方面“邀请”,而是一场双向奔赴的狂欢。
(失败结算页面为网友 P 图效果)
这一波操作,不仅让玩家们感受到了品牌的用心,更让周年庆典成为了一场全民参与的狂欢。品牌通过这些细节,成功地将自己与玩家的情感连接了起来,形成了深厚的品牌认同感。
如果说王者荣耀是用规模制造记忆,那么麦当劳和宜家则更擅长用时间讲故事。
麦当劳堪称“产品庆生大师”,它的聪明之处在于:不仅为品牌自身庆生,还为自家产品认真操办生日。
麦乐鸡 40 周年时,它在香港举办艺术展,用 mini 小书《我,麦乐鸡》认认真真介绍麦乐鸡的诞生,麦乐鸡有哪些形状?当然是 LOVE !纠结麦乐鸡怎么吃?就酱吃!将薯块变成艺术品,最终将周边收益捐给慈善基金。
巨无霸 50 周年时推出复刻包装,用经典设计唤醒味觉记忆。
但最精彩的还要数香港麦当劳 50 周年——它没有停留在产品层面,而是巧妙地将其升华为一场文化怀旧:不仅请来陈奕迅拍了一支古早风的 TVC ,并推出鬼马风格的设计周边,还集结了一众与品牌「有渊源」的明星举办了一场音乐会:谢霆锋曾自制港式汉堡,容祖儿、张敬轩都拍过麦当劳广告,这种深度关联让品牌的情怀不再是空谈。这谁看了不说一句:麦门永存!
更妙的是,音乐会门票会通过公益捐款抽取,用户活动期间在麦当劳 App 向香港麦当劳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捐款,就有机会获得 2 张门票。既做了慈善,又强化了品牌温度。
其中陈奕迅与麦当劳的契合度更是堪称天作之合:同年“出生”的缘分,早年写过的品牌歌曲,2006 年演唱会上即兴改编的“麦当劳无限好”,在 2022 年被网友翻出并封为“麦门国歌”。这种用户自发的内容反哺,让品牌情怀更加真实动人。
而同样擅长打感情牌的还有台湾宜家。30 周年时,它用一组“能装”的袋子、“耐磨”的沙发、“变与不变”的时钟,讲述产品陪伴用户三十年的故事。
用家具讲故事,用文案讲生活——袋子能装的,不只是物品;沙发耐磨的,是三十年陪伴你走过的岁月;时钟价格也许不守恒,但爱守恒。
没有宏大叙事,只有生活细碎。这些文案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它让产品成为时间的见证者,记录着用户从幼年到婚姻、从中年到老年的生命历程。
这种庆生方式,胜在细腻与真诚。它不追求瞬时爆发,而是用时间积淀的情感共鸣,让用户自然而然地说出:“原来你陪我走了这么久。”
当一些品牌用热闹的方式向外庆祝时,另一些品牌选择向内探索,与用户进行一场关于初心的对话。MUJI 无印良品在中国 20 周年时,用一场名为“無印·有声”的庆生活动,完美诠释了什么是“润物细无声”的品牌哲学。
20 周年,他们没有请明星,也没搞抽奖,而是选择用 21 款经典商品串联起时间的故事。从 2005 年进入中国时的第一支墨水笔,到陪伴无数人度过寒冬的羽绒大衣,再到那把“几经辗转也不舍得丢”的椅子——这些看似平凡的物品,构成了最柔软的“生日礼”。
它让用户成为庆典的主角。通过邀请用户晒出陪伴自己十年以上的 MUJI 好物,品牌巧妙地激活了用户的集体记忆。那些被岁月打磨出光泽的物件,那些承载个人故事的产品,最终汇集成《無印·有声》特刊中 21 位良友的回声故事。
在线下,“人海回声”主题巡展在上海、深圳、北京三地用多维感官互动呈现 MUJI 式生活美学,让用户不仅能看见,更能触摸和感受品牌倡导的生活方式。
从 2005 年上海南京西路首店到全国 81 城 413 家门店, MUJI 用 20 年时间完成了一场“润物无声的生活浸润”,真正让品牌从“被选择”走向“被需要”。
同样选择“内向庆祝”的还有小众品牌「山下有松」。
创始人付崧——这位清华美院毕业的前 Google 设计主管,用“一个很快的人做很慢的品牌”来定义这段旅程。
十周年时,品牌没有做促销活动,而是联合《中国奇谭》“小满”篇导演陈莲华、鲸鱼马戏团李星宇等艺术家创作了动画《寻松》,以“翻山”隐喻十年创业之路:“翻山的目的不是登顶,而是在旅程中寻求足够多的美好。”
不仅如此,它们还邀请小红书内容创作博主
@艺术菜花为品牌拍摄了十周年故事《翻山》。十年「翻山」,核心其实是一句「别急」。短片讲述的是一位新锐作家因受挫而郁闷进行自我寻找的路程中,意外收到各种各样的认可和支持的声音而决定“继续翻山”的故事。翻山也许不是跨过一个个目标,品牌的十周年,也许只是一场坚持与继续的山谷回音。
更难得的是,品牌将这种“慢哲学”贯穿到了每个细节:线下展览以中原地貌为灵感,用烟红色展台、山峦帷幔、青松藤蔓营造自然生长感;通过用户故事征集,让用户成为品牌叙事的主角。
“别急,去慢慢做产品;别急,去慢慢做品质;别急,去慢慢做品牌”——这三句朴素的话,道出了这类品牌庆生的本质:不是向外展示成绩,而是向内确认初心。
这句话其实也能送给很多品牌:在喧嚣里找到节奏,在增长之外学会呼吸。
品牌的生日,从来不是一场单向的宣告,而是一次与时间的对话。
有人以城市为舞台,用声光电的盛宴制造集体记忆;有人以产品为线索,用细腻的故事唤醒共同经历;有人则以初心为灯,在喧嚣中坚持安静的自我叙说。这些不同的庆生方式,最终都指向同一个内核:品牌的生命力,不在于它存在了多少年,而在于它如何被记住、被需要、被期待。
当庆典的烟火散去,真正留下的不是转瞬即逝的热闹,而是那些融入日常的陪伴感——是登录界面的一句英雄语音,是沙发上一个经年累月的印记,是一件穿了十年依旧舒适的大衣。
正如最好的生日礼物从来不是最昂贵的,而是最懂你的那样——品牌的庆生,最终想要的也许不是一句“生日快乐”,而是一句“我懂你,我会一直在”。
时光会老,但陪伴长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