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岳王庙前,四座铁像长跪不起,秦桧夫妇、万俟卨,还有一个叫张俊的人。
他曾是南宋"中兴四将"之一,打过硬仗,救过皇帝。
但1154年他死时,宋高宗停朝三天,亲自到府上祭奠。
——《壹》——
那场史无前例的葬礼
绍兴二十四年七月初二, 69岁的张俊在自己府邸咽下最后一口气,消息传到皇宫,宋高宗赵构当场失态,史书记载四个字:"高宗震悼"。
![]()
接下来发生的事,打破了所有规矩。
赵构下令:停朝三日,整个朝廷运转停摆,文武百官不用上朝,只因为一个武将的死,这在南宋历史上,绝无仅有。
韩世忠死时,赵构没停朝,岳飞被杀时,更不可能。
就连宰相秦桧去世,也只是常规悼念,但张俊不同,赵构做了更出格的事,他亲自去了,皇帝离开皇宫,来到张俊的府邸。
在死者灵前,亲自祭奠, 这叫"亲奠于赐第"。
赏赐清单长得惊人: 棺木、貂冠、袭衣、一品朝服、龙脑、水银, 都是顶级规格, 还追封他为循王, 谥号"忠烈",史官记录时,用了"劳恤"两个字。
意思是皇帝亲自慰问家属, 这是对待开国功臣的待遇。
赵构甚至派出内侍省押班张去,专门负责护送丧事,整个南宋,再没有第二个武将享受过这种规格,问题来了,张俊凭什么?
![]()
时间倒回1126年, 北方已经乱成一锅粥。
金兵围困榆次城, 宋军主帅种师中战死, 部队溃散,一个40岁的中年军官,带着几百人突围, 他叫张俊,且战且退,一路向南。
到乌河川时,又遇金军, 数日未休息,他还是杀了五百人。
这是《宋史》白纸黑字记载的,赵构第一次见到张俊,就被震住了,当时赵构还不是皇帝, 只是个兵马大元帅, 北宋刚亡,他在收拢残兵。
张俊来投奔时,满身血污, 相貌英武,眼神锐利。
赵构当场提拔他为元帅府中军统制,这是第一次见面, 也是张俊人生的转折点,但真正让赵构记住他的,是1127年那句话。
——《贰》——
明州城下的生死之战
靖康之变后,开封陷落, 徽、钦二帝被掳走, 赵构犹豫要不要称帝,张俊直接说: "大王是皇帝亲弟,人心所归,不早登位,无以称人望。"这话说得斩钉截铁。
![]()
赵构登基后,张俊成了御营前军统制。
这是核心职位, 负责皇帝安全,但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1129年底, 金军统帅完颜宗弼,也就是金兀术,一路南下, 目标只有一个:抓住赵构。
赵构跑得飞快, 从杭州逃到越州,又从越州逃到明州。
最后连明州都不敢待,直接上船出海,但总要有人断后,这个人是张俊,金军4000精锐追到明州城下, 这是除夕夜,城里只有5000宋军,双方兵力相当。
但一个是追击而来的虎狼之师, 一个是护送皇帝逃跑的疲惫之军。
张俊没有退路,他带着部将刘宝、杨沂中、田师中,依托明州西门布防, 知州刘洪道也率州兵助战,史书记录了这场战斗的结果: "金军战败,死伤以千计。"
除夕夜,金兵退了,但初二,金兵又来了。
这次兵力更多,张俊和刘洪道坐在城楼上, 遣兵掩击,杀伤大当, 敌人落水的落水,掉进田里的掉进田里,金军再次退兵,这场战役规模不大,但意义重大。
![]()
南宋官方后来定调: "自金兵入中原,将帅皆望风崩溃,未尝有敢抗之者。"
"中兴战功自明州一捷始。"这是南宋"十三处战功"之首,为什么排第一?因为在所有人都在逃跑的时候,张俊站住了,他给赵构争取到了登船逃命的时间。
他证明了金军不是不能打,对赵构来说,这是救命之恩。
张俊一路升迁,1130年,他成为浙西江东制置使, 除了刘光世、韩世忠,其他将领都归他管, 他成了南宋最重要的将领。
接下来几年,他四处征战, 1134年,伪齐刘豫联合金兵南下。
举朝震恐,都劝赵构再跑,张俊说:应该进兵, 结果在淮西打退了敌军,1136年,刘豫儿子刘麟带十万大军来犯, 张俊在李家湾一战,大败伪齐,俘虏万余人。
战功赫赫,权势熏天,但张俊始终记得一件事: 赵构怕武将。
宋朝从建国开始就怕武将,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人人皆知, 赵构更怕,因为他亲眼见过兵变。
——《叁》——
那个让人齿冷的选择
1129年3月,禁军将领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 强行废掉赵构,立他三岁的儿子当皇帝,是张俊第一个带兵平叛,他率8000人从吴江赶到平江。
![]()
和韩世忠等人一起,把叛军镇压了。
这件事给赵构留下了心理阴影,所以到了1141年,当赵构决心收兵权时,张俊第一个站出来,他主动交出宣抚司兵权,上书请求解除军职。
《宋史》说得很清楚: "嗅觉灵敏的张俊立刻看透了赵构的意图,率先交出兵权。"
这一招太高明了,赵构正愁怎么收韩世忠和岳飞的兵权, 张俊主动交,等于给了其他人示范,结果赵构不但没让张俊退休,反而升他为枢密使。
这是全国最高军事长官,后来又加太傅,封广国公。
表面上交了兵权,实际上权力更大了,但这时候,张俊做了一件让后世唾骂的事,绍兴十一年, 岳飞案,张俊扮演了关键角色。
他审理岳飞部下王贵、王俊对岳飞的诬告。
然后把线索移交给大理寺,他编造岳飞在淮西战役中违抗圣旨的谎言, 给赵构提供了罢免岳飞的理由,他在岳飞部将中物色告密者, 帮助秦桧炮制证据。
为什么?因为岳飞不懂规矩。
岳飞主张北伐,要救回徽钦二帝, 听起来正义凛然, 但赵构想过没有? 徽钦二帝回来了,他这个皇帝怎么办?岳飞不明白这个道理, 张俊明白。
![]()
岳飞的军功越来越大,声望越来越高, 这对张俊的地位构成威胁。
《宋史》评价得很直白: "矧其附桧主和,谋杀岳飞,保全富贵,取媚人主。"张俊用岳飞的命,换了自己一生的荣华富贵。
交出兵权后,张俊变了,他开始疯狂敛财。
史书记载: "占田遍天下,而家积巨万。"具体数字是多少,良田一百多万亩,年收租米六十万石以上,这相当于南宋最富庶的绍兴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两倍。
一个人的收入,顶两个绍兴府。
他还妻妾成群,四处拈花惹草,曾因为抢一个妓女,把宗室赵叔近杀了,但赵构不在乎。
——《肆》——
历史的反转
1151年10月,赵构亲自去张俊家做客,这次拜访,载入史册,张俊摆了一桌宴席, 史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桌筵席", 180多道菜。
![]()
赵构吃得很高兴, 当场封张俊为太师, 他的13个子弟,全部升官。
这是什么待遇?这是皇帝把张俊当自己人,所以三年后,张俊死时,赵构才会停朝三天, 才会亲自去祭奠, 才会给那么多赏赐。
但历史不会永远站在胜利者一边。
明朝万历年间, 岳飞的故事被改编成戏曲、小说, 市井文化兴起,人们需要一个忠臣形象, 也需要一个奸臣对照,秦桧是奸臣, 但秦桧不是武将。
人们需要一个武将背叛者,张俊成了最合适的人选。
于是戏文里加了很多情节: 张俊嫉妒岳飞,张俊配合秦桧陷害岳飞,张俊见死不救,1594年,张俊的铁像被铸造出来, 跪在岳王庙前。
这一跪,就是四百多年。
两个张俊,一个在1154年,被皇帝停朝三日祭奠, 一个在1594年后,被铸成铁像长跪不起,哪个是真的?都是真的。
![]()
他确实救过赵构的命,他确实打过硬仗, 他确实是南宋开国功臣。
但他也确实陷害了岳飞,他也确实贪婪无度, 他也确实为了保全自己,出卖了战友,在赵构眼里,张俊是最值得信任的人,因为他懂规矩。
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危险时刻能救驾,在和平时期会交权。
在后世眼里,张俊是最不值得原谅的人, 因为他明明可以做得更好, 他有能力,有地位,有影响力, 但他选择了最安全的那条路。
宋高宗的葬礼规格,不是给张俊的军功,是给他的聪明。
岳王庙前的铁像,不是给张俊的罪行,是给他的选择, 是给他用别人的命,换自己的富贵,一个人可以同时是英雄和罪人吗?
张俊用一生回答了这个问题,答案是:可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