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落凤坡死的人是诸葛亮,庞统能打败司马懿吗?答案不言自明!
“卧龙凤雏,得一人便可以安定天下!”水镜先生这句话,说得有点夸张,却也道出了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的实力差异。事实上,诸葛亮死后北伐屡败,至死未能除掉司马懿;而庞统早年建功,却死得太早,没来得及发挥——如果他扛起大旗,司马懿怕不是要手忙脚乱?
![]()
庞统最初投靠周瑜,正是在他帮助下,周瑜才提出进攻益州、联马超,一举二分天下的战略。可惜周瑜未见计策得施行,英年早逝,连策略都被孙权搁置,庞统也被闲置。直到鲁肃、诸葛亮联手推荐,庞统才投奔刘备。庞统入蜀那会儿,亲自给刘备画地图,指出益州险要,献计攻取蜀地。刘备听罢连连点头:“此计可行!”于是才有后来成都一战,大江南岸一片欢腾。
![]()
可谁料,庞统没等到蜀汉基业稳固,就在进攻雒县时被流矢所中,年仅三十六就殒命雒城。刘备闻报,伤心欲绝,“时涕泣”。此地后人便称为落凤坡——凤雏陨落之地。要是死的人换成诸葛亮,留下庞统在侧,蜀汉北伐的天平会不会倾向另一边?
![]()
在正史里,诸葛亮的成就多在内政:推行屯田、修水利、稳固荆州,安定蜀中。但一到军事细节,他就露怯。孱弱的粮草补给、过分谨慎的用兵时机,令北伐屡屡受挫。反观庞统,他主张速战速决、声东击西,擅长以少胜多。若庞统率蜀军北伐,他定能避开司马懿的重兵防守,借汉中隘口出奇制胜。想象一下,漫山腊梅未开,蜀军在庞统号令下夜袭高地,司马懿措手不及,只能仓皇撑防。庞统一合围,疾如风,司马懿再难布阵。
![]()
而此时,司马懿一贯稳重惯了,他最怕“变”。可偏偏蜀军若在庞统麾下,战法灵活,夹击多点,不给司马懿喘息机会。他要调动大军横越渭水、翻越秦岭,那路窄马瘦,粮草难运,迟滞一日,蜀军便可断其后;要他分兵固守,又怕被隔山打牛。几番试探之后,司马懿只能退守邺城,困于防御,难以出击。
![]()
更关键的是,庞统比诸葛亮更懂边民心理。他会安排小股突击队,用藏粮于地、佯退引敌的方式,扰乱魏军军心。同时,他还有更大手笔:联络西羌,令羌兵暗中策应,让司马懿分心西顾,无暇他顾。这样一来,蜀军北上如破竹之势,司马懿再也压制不住。
不过,历史没给我们答案。庞统走得太早,诸葛亮走得更晚,却没能彻底击败司马懿。若这两人对调命运,蜀汉北伐或许是一场大捷。想想都让人兴奋:汉水之畔,庞统指挥军容整肃;司马懿苦守邺城,而天子正在成都高台上,大笑开怀。三国格局大变,蜀汉或有一统之机。
还有人说,若庞统活着,他未必能长治久安,毕竟蜀汉内有后继无人之忧,外有群雄虎视。可换个角度想,庞统若真能如愿挫司马懿,天下三分立刻改写,刘禅也许能坐稳江山;哪怕之后风雨仍在,魏蜀相持的地图,起码在庞统一生之内,不会再见司马懿的身影。
庞统能否打败司马懿?答案不言自明。水镜先生当年道出“得一人便可安定天下”之理,今日细想,更觉其中玄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只看谁站在北伐的预台上,握紧那柄令军号角?若是凤雏在侧,三国或许迎来全然不同的新篇章。
参考资料:三国志·庞统传、三国志·诸葛亮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