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当听到医生说“来,我们最后调一下咬合”时,我心里长舒了一口气。心想,这昂贵的大象牙冠总算要戴上了,流程总算快结束了。可没想到,这最后的“调咬合”,却成了整个过程中最让我感到匠心独运的一课。
我选的这个“大象牙冠”,医生之前就没少夸它的材质和制作工艺,说它既坚固又美观。但当那个洁白的小冠子终于戴到我牙上,我迫不及待地上下牙一碰——“诶?好像有个点特别硌得慌?”
医生笑了,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感觉到了吧?这就是‘正中高点’,就像新鞋可能会有点磨脚,新牙冠也需要和你的老朋友——其他牙齿——重新磨合。”
第一步:消除“硌一下”的感觉
他拿着一个薄薄的小纸片让我咬住,一松开,就能清晰地看到我牙冠上有一个小小的蓝色印记。“你看,就是这里有点凸,”他一边说,一边拿起一个精细的磨头,像一位雕刻家,开始在那个点上轻轻打磨。嘴里响着轻微的“滋滋”声,但一点不疼。他磨一下,就让我咬一下看看,再磨,再咬……反复几次后,那种突兀的“硌一下”的感觉真的消失了!上下牙齿终于能严丝合缝地对齐,就像钥匙终于插对了锁眼,顺畅无比。
![]()
第二步:让牙齿“和谐共处”
我刚觉得大功告成,医生却说:“别急,我们再试试左右磨一磨。”我依言像嚼东西一样动了动下巴。他又指出了新问题:“你左边动的时候,这颗新牙有点‘抢戏’,干扰了其他牙齿的工作。右边往前伸的时候,也有点别扭。”
他解释说,这就像团队协作,一颗新来的牙不能太霸道,得学会在侧方和前伸运动时给其他牙齿让出空间。接着,他又开始精准地微调牙冠上某些特定的斜面。经过他的调整,我再怎么动下巴,都感觉一整口牙是一个整体在运动,顺畅自然,再也没有谁磕着谁、谁挡着谁的生涩感了。
![]()
第三步:打造完美的“接触网”
最后,他用一种更神奇的咬合纸,让我在不同位置咬合,屏幕上(或者说在我牙上)留下了一片密密麻麻、均匀分布的印记。他指着印记跟我讲解:“你看,现在你的后牙接触点像一个个稳稳的桥墩,均匀分担着咀嚼的力量。前牙的覆合覆盖也完美,既不会憋进去,也不会龇出来。”
![]()
直到这一刻,我才真正理解,原来一副好的牙冠,绝不仅仅是补上一个缺口。它是一次精密的力学重建。大象牙冠提供了顶级的材料和基底,而医生这最后一步鬼斧神工般的调磨,才是赋予它灵魂的关键。
现在,这颗大象牙冠已经完全成了我身体的一部分。我用它吃饭、说话,感觉不到任何异样,只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稳固与舒适。这次经历让我明白,看牙医,尤其是做牙冠,真是一场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参与的精细艺术。而那份完美的咬合感,就是这件艺术品最好的签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