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众号为一线语文教师个人原创公众号,所有文章均为个人独立撰写,欢迎点击上方的“水寒说语文”关注。
2025年第七十一期(总第943期)
![]()
本系列前几篇以说明文文本为主要诊断对象,今天这篇换个诊断对象,说说选择题。来看2012年选择题中的第4题。
4. 根据文段内容,对下面两个画线病句的修改都正确的一项是( ) 在学校开展戏剧学习、戏剧实践的过程中,①很多家长努力为孩子争取上台演出。他们希望孩子变得更加开朗、更加自信,②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水平得到改善。看来,家长们都非常注重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 A. ①句应在“演出”之后加上“的机会” ②句应将“改善”改为“提高” B. ①句应在“家长”之前加上“学生” ②句应将“改善”改为“改变” C. ①句应在“演出”之后加上“的机会” ②句应将“改善”改为“改变” D. ①句应在“家长”之前加上“学生” ②句应将“改善”改为“提高”
该题的正确选项应该是A,①句原句中的“争取”缺少与之相对应的宾语,所以,要加上“的机会”。当然,也可以认为是动宾搭配不当,“争取”不能和“演出”搭配,不能说“争取上台演出”,至少书面语中这样的表达不大合适。②句中有两个主语,一个是“能力”,一个是“水平”,这两个主语不能用“得到改善”描述,而只能用“得到提高”来描述。
总体而言,这道题并不大难,但如果抛开考试,认真研究一下该选择题文本传递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认知,则存在很大的问题。
首先,“在学校开展戏剧学习、戏剧实践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努力为孩子争取上台演出的机会。”这个描述虽然可能是个事实,但却传递的是错误的观念和行为。学校的活动,该争取演出机会的主体应该是孩子自己,而不是由家长越俎代庖。虽然现在确实存在某些家长动用自己的资源,为孩子在学校的活动或者评优中“助力”的现象,但并不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不能把受教育的主体搞错位,学校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应该是家长。
当下,我们很多学校在诸如合唱节、艺术节、文化节等活动中,比拼的不再是学生的参与,而是比拼家长资源,常常是家长资源给予越多支持的班级,在活动中也就越有机会获奖,这在某种程度上不仅有违公平竞争的原则,更是对教育生态的破坏,活动变得不再以鼓励学生参与,提高学生能力为目的,而是越来越功利化,越来越倾向于炫耀和宣传。
其次,“他们希望孩子变得更加开朗、更加自信,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水平得到改善。看来,家长们都非常注重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简单地把“希望”一词涉到的宾语部分归结为“综合素质”,也失之偏颇。并不是更开朗,更自信,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水平得到提高,就能说明家长重视“综合素质”培养,最多只能作为依据之一。
“综合素质”一词,各种文献的解释很多,摘录其中的一个:“综合素质是指人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社交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在体育、文艺、美术、音乐、舞蹈、语言等方面的特长。从中可以看出“综合素质”一词涵盖很广,不是本题语料中“希望”一词的宾语部分所能完全涵盖的。如果把“综合素质”改为“多方面能力”,避开“综合素质”这个术语似乎更好一些。
我们现在的教育问题多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各种新词层出不穷,专家学者对这些新词的内涵和外延解释粗疏随意,一线教育工作者对其理解似是而非,不假思索地直接套用,于是,很多时候就难免有“扯虎皮拉大旗”之嫌。
语文命题,在语料选择上,除了要确保语言表达上尽可能少出或不出问题,还要担负起立德树人的重任,所以有必要考虑更多更细,尤其“三观”不能跑偏。
我的视频号,持续更新中,欢迎关注。《古文观止》的在线公益课已经讲到第五十六讲,每一讲都有直播回放。就在视频号“水寒说语文”的“直播回放”这个栏目就可以看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了公众号、视频号,来听一听。
欢迎关注我的新书《用减法教语文》,书中有很多能够反映我的教育思想的鲜活课例。具体内容可以点击下面的文章链接:
![]()
之前还写过另外一本书:《减法教育》,具体可以参见下面的文章链接:
![]()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分享,若公众号转载,请联系授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