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陈丹揣着华中师范大学的法学硕士文凭,还有一份农业科研单位的工作证明,站在了深圳街头。
那会儿没人能想到,这个看着像“书呆子”的姑娘,往后会跟保险绑在一起25年,还成了富德生命人寿的高级营销总监。
她当初从体制内跳出来做保险,好多人都问过原因。
![]()
本来想觉得她是为了赚大钱,但后来发现,最开始是为了自己,后面才是帮别人。
她爸妈接连因为重病走得早,母亲五十多岁得脑瘤没拿到退休金,父亲接着又被肺癌带走。
这事儿给她上了最狠的一课,就算在体制里,遇上命运的风浪,该没保障还是没保障。
放弃稳定的工作来深圳,陈丹等于把之前的福利全扔了,面对的是没房没车的日子。
![]()
对家庭保障的焦虑,加上怕自己也遗传疾病,她才敲了友邦的门。
刚去的时候,她连粤语都听不懂,也没一个服务对象资源,能做的就只有最实在的“拓荒”:挨家挨户陌拜、一栋楼一栋楼扫楼、买名单找客户,还反复打磨跟人沟通的话术,死磕保险条款里的每一个字。
这种“笨功夫”看着不起眼,效果却实打实。
她最后几乎是满分考下了保险代理人资格证,在友邦那种严得很的晋升体系里,从见习业务员一步步做到主任,还组了个十几人的小团队。
![]()
之前总有人质疑“法学硕士怎么去做保险”,慢慢的,这些声音都变成了同行和服务对象的尊重。
现在回头看,高学历加实干,还真就打破了当时大家对保险代理人的偏见。
从“金牌讲师”到“跨界第一人”,她总在找新挑战
在友邦站稳脚跟后,陈丹没想着歇着。
![]()
2002年,她三十出头,总觉得人生还能多试试,就跳槽去了泰康,想把培训讲台当成新的战场。
在泰康的六年,她是真拼,白天出去见服务对象,晚上给新人做培训,凌晨还趴在桌上写课件。
从只带新人,到跨团队去做辅导,她的声音从最开始有点发颤,到后来能响彻整个会场,最后成了泰康的“金牌讲师”。
本来想觉得做好销售就够了,但后来发现,培训不仅能帮到别人,自己的能力也能跟着涨。
![]()
为了让自己更专业,她在有寿险代理人证的基础上,又考了财险的保险经纪证和公估证。
那会儿全国有这“铁三角”证书的人,连一百个都不到。
有了这些证,她就开始琢磨:为啥产险和寿险非得分得那么清?巧的是,太平洋财险当时在推“产寿联盟”的想法,正好跟她的想法碰上了。
2006年的时候,产险和寿险就像隔着一道墙,互相不打交道,陈丹偏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去了太平洋财险。
![]()
花了两年时间,她和团队真就把这道墙拆了,做到了“财险工号能卖寿险,寿险工号能卖财险”,成了国内产寿险交叉销售最早的人。
不过这段经历也让她看清了行业的复杂,后来觉得还是寿险更有长期价值,就又把职业方向转了回去。
2008年金融海啸那阵,好多人都不敢动,陈丹却选了在富德生命人寿扎根。
这一扎,就是17年,从最开始难巴巴地筹备团队,到后来管着四个机构、上千人的团队,富德生命给她的不只是一个平台。
![]()
考核难的时候,公司帮她保级,“诚实守信、专业高效”的司训,也跟她的想法合得来,只要愿意做,就有机会。
很显然,带团队这些年,她最开心的不是自己签了多少大单子,而是被伙伴需要、被服务对象尊重。
新人第一次开单时的激动,组员因为她一句话就突破瓶颈的样子,这些“成人达己”的快乐,比啥都实在。
不过职业生涯里,也有让他特别懊悔的事。
![]()
邻居阿强36岁,身体好得像球场前锋,陈丹好几次劝他买重疾险,都被他笑着拒绝:“丹姐,我这身子骨,用得着吗?”最后他只买了理财险。
没成想,急性白血病突然找上来,配型还失败了。
理财险跟重疾险不一样,没有高杠杆,最后只能把交的保费退回来。
阿强的妻子在葬礼上哭着说不怪她,但陈丹心里一直不好受。
![]()
从那以后,她团队就定了铁律:“重疾保障必须比理财规划先考虑。”
搞不清的是,总有人觉得保险只是卖产品,其实陈丹做的远不止这些。
有个舒女士,跟未婚伴侣一起过,想把财富安全传给伴侣的儿子。
这里面涉及到跨境法律、非传统家庭结构,还有以后可能的婚姻变动,单靠一张保单根本解决不了。
![]()
陈丹用自己的法商知识,把保单架构设计、信托协议和遗嘱公证结合起来,给舒女士量身做了套方案,才算把保障做全了。
为了跟上服务对象的需求,她也没停下学习。
去哈佛、哥大研究家族信托和资产配置,跟纽约人寿的同行学经验,甚至还学了易经风水,就为了更懂高净值服务对象的想法。
这份对专业的较真,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
25年在保险行业里摸爬滚打,陈丹见证了这个行业从随便做就能赚钱,到现在的精耕细作的变化,也一直在想自己到底要追求什么价值。
以前靠高预定利率就能“躺赢”,现在不行了,得在“低保底+高浮动分红”的模式里慢慢熬。
“报行合一”落地后,佣金少了很多,但服务对象对专业服务的需求反而多了。
以前是好产品推着人走,现在得靠人的专业能力带着产品跑。
![]()
互联网也抢了不少生意,那些简单、便宜、标准化的保单,大多被线上拿走了。
保险这行最看重服务和信任,服务对象的复杂需求,还是得靠线下顾问来解决。
毫无疑问,只有人品、专业度和持续服务的能力,才能让你在这个行业里走得远。
现在的寿险行业,看着挺矛盾的,大环境里市场潜力很大,但一线代理人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
不过陈丹的想法一直没变:“保险从来不是赚快钱的生意,是得靠专业和责任慢慢做的修行。”
要是能跟25年前刚到深圳的自己说话,她肯定会说:“你选对了,保险不是走投无路才选的路,是能把‘长期主义’当成一辈子信仰的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