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假期,贵州铜仁德江县合兴镇的稻田里,稻浪翻滚,一片金黄。清晨八点,村支书张远背着行李包走进中寨村。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昨天走访收集的诉求,第一页醒目地写着镇党委书记杨维常说的话:“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要把办公场地搬到田间地头上,多开群众会、小组会、院坝会。”
![]()
群众会。
“谈”出来的急难愁盼
“张支书,来得正好!”刚走到青杠园组村寨旁,袁忠武就迎了上来,手里端着半钵死了的蜜蜂,“你看这蜜蜂,被茶叶管护人员施药时没注意熏死了。”
张远跟着袁忠武穿过村寨,来到他家的蜂房,被熏死的蜜蜂可怜地趴在地上,袁忠武发愁地说:“这是一个损失啊,你看怎么办呢。”张远立即摸出手机对接茶叶管护人员,“这个得赔偿!”他从帆布包里掏出笔记本,就地摆开“办公桌”,认真记录,“上次反映后,没人牵头管这事儿”“要是再这样,我们一年的收成就没了。”袁忠武的句句扎心话敲击着张支书的心扉。
张远的钢笔在笔记本上飞速游走,每一条诉求后都标注着序号和关键词。“你放心,我已经对接好了,他们答应一定会照价折算赔偿。”他起身沿着蜂桶,逐一查看,手机里存下了现场照片。
这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场景,每天都在合兴镇上演。自今年推行“谈、听、做、评”机制以来,镇里打破“坐班等诉求”的旧模式,要求干部每周至少三天下沉村组,采取“院坝座谈、田间访谈、街头闲聊”等群众认可的方式,主动收集诉求。截至目前,全镇120余名干部已走访群众8500余人,收集各类民生诉求125条。
“以前反映问题要跑镇政府,现在干部找上门来听,咱们说话更敞亮。”鸟坪村中元组梁云飞坐在自家门槛上看着栅栏里的鸡告诉笔者。上周镇里的党委书记杨维走访时,他随口提起“想扩大养鸡场没资金”,没想到他立即联系信用社,三天后信用社来人说可以搞无息贷款。
“听”进去的民心密码
晚上七点,合兴镇政府五楼会议室灯火通明,各部门负责人围坐成圈,面前摆着厚厚的“民情台账”,这是当天走访诉求的汇总梳理成果,领导们在一一研判。
“中寨村需要规模化种植天麻,需要规模化种植稻谷主产油沙米,涉及农业农村相关部门拟定可行性方案。”副镇长杨乾指着笔记本上的诉求清单,清单上用红、黄、绿三色标注着紧急程度,“这是中寨村2026年发展诉求,属于红色紧急类,必须在一个月内拿出方案。”
![]()
把群众的诉求听进去。
办公室王江立刻接过话头:“明天我带人去现场,看一下面积、规模和机耕道畅通情况。”他在台账上签下名字,标注了完成时限。
“听”不仅是记录,更要读懂诉求背后的期盼。镇平安法治办公室主任付超记得,上个月走访生态移民街时,居民谢大嫂反复念叨“小区路灯好几天不亮了”。他实地查看后发现,路灯老化导致线路中断只是表象,真正的问题是老年人夜间出行安全缺乏保障。他立即联系电管所接通电源,让小区亮起来,还组织派出所组建了夜巡队。
“听得准、梳得清”,是“谈听做评”机制的关键。合兴镇建立了“三级梳理”制度:干部走访时及时记录,分类汇总。对收集的诉求,按照“民生保障、基础设施、矛盾纠纷”等六大类建档,明确责任主体和办理时限,形成“诉求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的闭环。
“以前群众反映问题像‘打游击’,现在有了台账管理,每个问题都能追到根、落到实。”组织委员吴松翻开9月的笔记台账,42条诉求都打着“办结”“推进中”的标签。
![]()
走访群众。
“做”出来的民生温度
清晨五点,大兴社区的早餐店刚开门,城管队员陈强就带着工作队来了。“王老板,今天就把你反映的占道经营问题解决了。” 他指着店外的便民疏导区,“这里划了专门的摊位,既不影响生意,又能保持街道畅通。”
半个月前,店主田女士在街头闲聊时抱怨:“流动摊贩堵在门口,生意差了一半,反映多次没人管。” 这条诉求被列为黄色重点类,由城管办牵头,联合社区和商户代表制定方案。如今,社区划定了20个便民摊位,规划了停车区,配备了垃圾分类桶,还安排了专人保洁。
“真没想到这么快!”王女士看着整洁的街道,给陈强递上热豆浆,“以前怕城管来执法,现在他们帮着找办法,这才是为老百姓办事。”
在合兴镇,“做”不仅要解决问题,更要举一反三。针对朝阳村亮化困难短板,镇里积极争取到县财政局专项资金,启动了“路灯亮化工程”,这是朝阳村所缺路灯的大坪洞沟两个组的补缺安装,惠及群众800多人。“不能只解决一个村的问题,要让更多群众受益。”副镇长刘松介绍,合兴镇的“亮化”工程已经基本达到全覆盖。
对一时难以解决的诉求,镇里推行“分期办理+全程公示”。朝阳村扶阳古城的旅游开发问题,因涉及资金重大和招商引资难度,需要认真谋划,长远着想,目前,正积极对接上级相关部门,全力申请省级和国家级文物保护。
截至目前,全镇收集的125条诉求中,已办结115条,办结率达92%,其余10条诉求均在推进中并定期公示。
“评”出来的口碑丰碑
“满意!太满意了!”在鸟坪村村委会的“满意度测评”现场,梁云飞在测评表上写下满分,还特意画了个笑脸。今年秋天,村支“两委”积极协助阳光玫瑰种植大户,找销路,拉客户,大家扭住一股绳忙葡萄销售,保证了种植大户的销售渠道和群众的劳务收益及土地租金。
合兴镇的“评”分为“即时评、月度评、年度评”三个层次。干部办结诉求后,当场请群众填写满意度测评表;每月底,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组成评议组,随机抽查诉求办理情况;年底开展“民心口碑榜”评选,结果与干部绩效考核直接挂钩。
上个月的月度评议中,有群众反映“加装的路灯亮度不够”,镇里立刻联系施工队更换了更高瓦数的灯泡,还组织群众现场验收。“测评不是走过场,群众不满意就要返工。” 李进指着墙上的“口碑榜”,“这比任何荣誉证书都珍贵。”
在合朋第一书记田甲的手机相册里,笔者看到一本厚厚的“口碑册”:田老人的“安全台阶”、刘大妈家楼下的“明亮路灯”、老街剃头匠的“整洁摊位”……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谈听做评”机制带来的变化。
“以前镇上搞工程,群众总说‘花架子’,现在干部干的都是我们期盼的事。”合朋社区居民田大爷指着沥青路面的新街说,“这是镇里勒紧裤带为我们新铺就的沥青街道,我们还有什么不满意呢?”
夕阳西下,合兴镇的乡间小路上,结束走访的干部们背着帆布包往回走。他们的笔记本里,新的诉求等待梳理;田埂间,刚解决的难题结出民心果实。正如吴成利镇长笔记本上的对联所写:“谈听做办解民忧,口碑相传暖民心”,这场发生在乡村里的治理实践,正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书写着基层治理的民生答卷。(图/文 杨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