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到极处,嗔痴也是慈悲
人生在世,难免会生出种种痴念。能够看破这种痴迷,毅然舍弃,固然是一种智慧。然而,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将原本困扰我们的贪嗔痴执念,扩大并转化为慈悲之心,那岂不是更接近佛陀的境界?
在寺院里,有一位老和尚带着一个小和尚。小和尚心中有许多贪嗔痴难以放下,老和尚则时常耐心地开导他。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关于他们的三个小故事。
一天,小和尚坐在地上哭泣,周围散落着写满字的废纸。
“怎么了?”老和尚关切地问道。
“写不好。”小和尚沮丧地回答。
老和尚捡起几张纸看了看:“写得不错,为什么要扔掉?又为何哭泣?”
“我就是觉得不够好。”小和尚继续哭泣,“我是个完美主义者,一点错误都不能容忍。”
“问题是,这世界上有谁能一点错误都不犯呢?”老和尚轻轻拍了拍小和尚,“你事事追求完美,稍有不满就生气、哭泣,这反而成了另一种不完美。”
说完,老和尚在小和尚耳边低声说了几句,小和尚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
小和尚将地上的字纸捡起,先去洗净了双手;接着照了照镜子,洗了把脸;然后脱下裤子,反复清洗了好几遍。
“你这是在做什么?洗来洗去,已经浪费了大半天时间。”老和尚问道。
“我有洁癖!”小和尚回答,“我容不得一点脏污,您没注意到吗?每位施主离开后,我都会把他坐过的椅子擦拭一遍。”
“这算是洁癖吗?”老和尚笑了笑,“你嫌天脏、嫌地脏、嫌人脏,外表虽然干净,内心却反而有病,这才是真正的不洁净。”
说完,老和尚又对小和尚低声耳语了几句,小和尚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小和尚准备去化缘,特意挑了一件破旧的衣服穿上。
“为什么选这件?”老和尚问。
“您不是说不必在乎表面吗?”小和尚有些不服气,“所以我就选了件破旧的衣服,这样施主们会更同情,可能会多给些钱。”
![]()
“你是去化缘,还是去乞讨?”老和尚瞪大了眼睛,“你是希望人们因你可怜而供养你,还是希望人们因你有所作为,便想通过你供奉佛祖,求得内心安宁?”
说完,老和尚照例又对小和尚轻声说了几句。
后来,老和尚圆寂了,小和尚成为了住持。他总是穿着整洁,手持医疗箱,前往最脏乱贫困的地区,为那里的病人清洗脓疮、更换药物,然后满身污垢地回来。他总是亲自去化缘,但左手化来的钱财,右手便施舍给可怜人。他很少待在禅院,禅院也未曾扩建,然而他的信众却越来越多,大家跟随他上山下海,前往最偏远的山村和渔港。
或许我们会感到疑惑:这样一个曾经满载嗔痴执念的小和尚,如何能脱胎换骨?老和尚每次对他耳语的究竟是什么?
一次,小和尚将答案告诉了他的信众:“师父在世时,教导我何为真正的完美——追求这世界的完美,消除一切疾苦;师父也告诉我何为真正的洁癖——帮助每一个不洁之人,使他们变得洁净;师父还开示我,何为化缘——让人们的双手相牵,彼此互助,使众生结下善缘。至于何为真正的禅院,师父临终时告诉我,禅院不必局限于山林,而应存在于人间。南北西东,皆是我弘法的所在,天地之间,便是我的禅院!”
![]()
原来,“完美”“洁癖”“化缘”竟可以有如此独特的诠释!这源自老和尚深邃的智慧与广博的慈悲,他不仅感动了小和尚,更通过小和尚触动了尘世中的每一个人。事实上,某些痴迷与执着在所难免,与其费尽心思去戒除嗔痴,不如转换思维,拓宽视野与胸襟,将周围人的快乐、整个世界的幸福作为痴迷的目标。如此一来,我们的痴迷与执着方能显出真正的意义,才能像小和尚那般,以广大的慈悲,将天地万物皆纳入自己的禅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