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一套《宗师列传・大宋词人传》
持续热播中
《范仲淹篇》的家国豪情、
《黄庭坚篇》的文人雅致轮番上演
而镜头里那些古意盎然的场景
这个红枫季,不必远寻
来这既能沉醉于 “霜叶红于二月花” 的美景
又能循着央视镜头
解锁词人同款场景
开启一场景与文交融的沉浸式之旅!
「范仲淹篇」
![]()
应天府书院场景
范仲淹篇中探访团穿越回应天府书院,在这儿遇见晏殊,亲历古代入学仪式,先填写“入学简历”,后参与“入泮礼”——正衣冠、净手、跨泮池、拜孔夫子。古人“开学第一课”仪式感满满。
![]()
取景地:范文正公忠烈庙
范文正公忠烈庙是纪念范仲淹的祠堂。这座祠堂始建于南宋时期,范公祠原来坐落于甘肃庆阳,是羌族及庆州等地百姓为感恩范公抵御西夏,保境安民的功劳而建造的,宋徽宗曾赐予“忠烈”二字以示嘉奖。南宋绍兴年间,庆阳的范公祠堂因战乱毁塌,于是朝廷下令在苏州天平山重建了范公祠。
「黄庭坚篇」
黄庭坚来自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双井村。双井村自古民风淳朴,人文荟萃,人才辈出,有“华夏进士第一村”的美誉。据史料记载,仅宋代双井村黄氏家族就出了48位进士,其中最著名、最具影响的当数宋代大书法家、著名诗人黄庭坚。
01 樱桃洞书院
探访团穿越回1067年双井村,探访黄家创办的樱桃洞书院与芝台书院,看看学霸是如何养成的。
![]()
![]()
樱桃洞书院场景
该处取景于天平山景区东部桃花涧。范氏祖茔西面有一道溪水从山上曲折而下,汇入十景塘。溪旁遍植桃树,春季落英缤纷,恍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因此得名“桃花涧”,是旧时天平十八景之一。
![]()
![]()
取景地:桃花涧
02 双井茶村
双井茶,宋代名茶,产于黄庭坚老家江西修水。黄庭坚曾作诗《双井茶送子瞻》,赞美该茶“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
![]()
![]()
双井茶村场景
该处取景于景区东部“万井茶烟”。天平山茶文化最早追溯到宋代,到清代当时天平山一带的村民很多都以种茶、制茶为业,每到春茶采摘加工的季节,远近村落皆有茶烟弥漫。近年来,天平山景区陆续在山间种植了茶树,经过数年精心培养,茶园已渐成规模,延续了“万井茶烟”的盛况。游客可在天平山白云泉茶室品尝今年自产的黄金芽新茶。
![]()
![]()
天平山“万井茶烟”茶园
03 任运堂
黄庭坚晚年因政治斗争受贬,被贬至戎州(今四川宜宾)后,曾以“任运堂”为寓所名,表达自己顺应自然、超然物外的心境。
![]()
![]()
任运堂场景
该场景取景于白云池,旁边是古枫群落,430年古枫老而弥坚,每到秋天枫染山醉。
![]()
![]()
去年红枫季白云池
红枫季旅行小贴士
门票:全价票30元/人
公共交通:
地铁-苏州地铁 1 号线 “木渎站” 5 号口出,换乘 4 路公交直达天平山站。
公交-乘坐 4 路、664 路、假日 6 号线、游 4 长线,可直达天平山景区。(景区客流量大时周边道路可能单向通行,具体以现场为准哦)
红枫季短暂,宋韵悠长
这个秋天
别错过天平山的枫景与文化盛宴
跟着央视镜头
踏过词人走过的石板路
让红枫与千年宋词
共同编织一场难忘的诗意之旅
内容来源:天平山景区
编辑发布:局融媒体中心
来源:苏州园林官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