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学过马路怕车流、去医院看病堵在入口、快递取件绕路跑……这些发生在建筑出入口的民生“小事”,如今有了系统性解决方案。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近日出台《成都市建筑工程项目出入口空间设计指引》,覆盖市域范围内所有新建、改扩建建筑工程项目的地面层出入口(不含单独消防、应急出入口),破解出入口空间“乱开口、人车混、功能单一”等难题。文件于2025年10月1日正式施行,有效期5年。
针对市民关注的交通拥堵、安全保障、便民服务等问题,在交通组织方面,新规明确中小学等有大量集中人流、车流集散需求的项目主要出入口退道路红线不少于10米,居住小区缓冲空间不宜小于200平方米,中小学缓冲空间不宜小于280平方米,从源头预留人车分流“安全距离”。安全保障上,要求中小学主要出入口应预留设置防冲撞设施的空间,鼓励设置宽度不宜小于1.5米、长度不应小于30米的护学通道,居住小区出入口需预留全覆盖视频监控与无接触门禁空间。便民服务层面,倡导出入口集成快递驿站、共享空间、风雨连廊等功能,居住小区主要出入口须设大堂,满足物业、会客、公共卫生间等便民服务需求。
此外,新规建立“规划条件-方案编制-方案审查-后期监管”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将出入口空间设计纳入规划条件法定化管理,设计方案需单独编制“出入口专篇”,竣工核实严格对照规划许可要求。对于2025年10月1日前已取得规划条件的项目,可参照新规执行,保障政策过渡平稳有序。
据悉,此次新规以“小切口”推动城市空间“精治理”,未来将结合城管、交管等部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定期总结实践经验,让建筑出入口真正成为城市风貌的“展示窗”、民生服务的“便民点”、交通秩序的“疏导口”,持续提升市民出行体验与城市空间品质。
红星新闻记者 彭惊
编辑: 张烁 责编: 高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