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11,伟大的另一面是刻骨遗憾

0
分享至



1911年的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拉开了新时代的序幕,一个王朝就此毁灭,中国历史迎来了“重生”。

然而,关于那段历史的前前后后仍有太多的迷雾。

历史学家罗新认为,要掩埋重大历史事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缄默,一种是喧哗。

他说:“比起记忆的历史,更重要的恰恰是遗忘的历史,它们是被精心且系统地排斥出集体记忆之外的。”

正因此,有些历史值得一遍又一遍地去探寻,还原在喧嚣中被轻视的历史细节,铭记被缄默所遗忘的历史真相。

今天特别策划“辛亥革命纪念书单”,从“毁灭”与“重生”两个角度,选出了四本相关著作,用其中的逻辑与洞见来重新梳理辛亥革命前后的历史,铭记我们从哪里来,沉思我们要往哪里去。

人类历史上的几乎所有改革,都是危机倒逼的,危机的程度越大,改革的力度也就越大。然而清廷晚期的匆匆进行的立宪改革却陷入了“越改革越激化矛盾,矛盾越激化改革越激进”的恶性循环。

鸦片战争的炮火轰开了闭关锁国的清朝大门,从此这个古老的帝国开始了蹒跚的现代化之路。

从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戊戌变法的百日维新,再到清末预备立宪,每一次改革都像是在和时间赛跑。

雷颐老师在《帝国的覆没》中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晚清七十年间,清政府始终在三条断裂带上挣扎。传统的“天下观”与现代国家观念互相撕扯,技术进步与制度落后形成鲜明对比,改良与革命两条道路争执不休。更可怕的是,清廷对自己所处的困境浑然不觉。每次危机来临,总是仓促应对,步步被动,直到矛盾积累到无法调和。

1908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这个巧合仿佛预示着这个王朝的气数将尽。三岁的小皇帝溥仪被抱上龙椅,他的父亲摄政王载沣勉力支撑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当时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大清朝就像一间破屋子,只要轻轻一推,就会轰然倒塌。”

而在远离京城的南方,一群知识青年正在为国家的未来忧心忡忡。杨天石老师在《帝制的终结》中告诉我们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事实: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其实是一群知识分子。孙中山早年学医,黄兴留学日本,他们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资产阶级”。他们的革命意识,是在读书和游学中逐渐形成的。

1905年,同盟会在东京成立时,参会的多是留日学生。他们在异国他乡接触到新的思想,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于是立志改变国家命运。

相比之下,国内的商人阶层反而更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的立宪主张,因为他们担心激烈的革命会破坏现有的秩序,影响自己的财产。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武昌起义成功后,革命党人一度陷入无人可用的窘境。他们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满怀理想却缺乏执政经验。

鲁迅后来感慨道:“骨子里是依旧的。”这句话道出了革命的局限,虽然推翻了帝制,但旧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却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

1912年2月12日,清帝颁布退位诏书。据说隆裕太后在养心殿泪流满面,哽咽着对袁世凯说:“务要保全我们母子二人性命。”而在诏书起草过程中,袁世凯特意加了一句话:“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这句话看似平常,实则至关重要。

王人博老师在《1840年以来的中国》中对此有精辟的分析:正是这句话,将革命党人最初“驱逐鞑虏”的口号,转变为了“五族共和”的共识,避免了国家分裂的危险。无论哪个民族,从前如何效忠清朝皇帝,现在就要如何归附中华民国。这是袁世凯的政治智慧,也在某种程度上保全了国家的完整。

然而,新生的共和国很快就陷入了新的困境。

邓野老师在《民国的政治逻辑》中指出,民国政治的基本特征在于“政治与武力高度统一”。各个政党不仅是政治集团,同时也是武装集团。武力成了政治的出发点和最终依据。

1913年3月,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

这位年仅三十一岁的政治家,曾满怀信心地希望通过议会道路实现民主政治。他的遇刺,宣告了议会政治的破产,也印证了在那个时代,没有武力支撑的政治理想是何等脆弱。

为什么帝制终结得如此迅速,而民主共和的道路却如此坎坷?

也许答案就藏在那个时代特有的矛盾中。皇帝虽然退位了,但专制思想的余毒仍在;共和虽然建立了,但宪政民主的根基尚浅。

一位经历过辛亥革命的老人晚年回忆说:“那时候我们都以为,推翻了皇帝,好日子就来了。谁知道,后面的路还长着呢。”这话说得朴实,却道出了历史的真相,制度的变革可以在一夜之间完成,但思想和文化的转型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如今,站在历史的长河回望,我们更能理解辛亥革命的复杂面相。

它既是一场成功的政治革命,终结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制;也是一场未完成的社会革命,留下了太多待解的命题。

那些年轻革命者的理想与激情,那个古老民族的挣扎与求索,都化作历史的养分,滋养着后来者继续前行。

每一次对这段历史的重新探寻,都不只是为了还原真相,更是为了理解我们从哪里来,沉思我们要往哪里去。

在这个意义上,辛亥革命永远是一面镜子,照见过去,也映照未来。

明白从哪里来,才能更清楚去往哪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某电车高速上失去动力,车主:不敢开了

某电车高速上失去动力,车主:不敢开了

电动知家
2025-10-15 11:15:15
高市早苗道歉!日本首位女首相幻梦破灭,怪中国背后指使却遭打脸

高市早苗道歉!日本首位女首相幻梦破灭,怪中国背后指使却遭打脸

生活魔术专家
2025-10-16 15:47:26
曹德旺辞去董事长职务,真正原因公开,福耀科大或将成他的主战场

曹德旺辞去董事长职务,真正原因公开,福耀科大或将成他的主战场

花心电影
2025-10-16 18:23:54
4399元 一图读懂OPPO Find X9 刘作虎:严重超标的标准版

4399元 一图读懂OPPO Find X9 刘作虎:严重超标的标准版

快科技
2025-10-16 23:32:04
荷兰发达到什么程度了?人口仅1700万,却拥有12个世界五百强!

荷兰发达到什么程度了?人口仅1700万,却拥有12个世界五百强!

蜉蝣说
2025-08-25 18:02:25
退出日本队?张本美和或重罚,原因找到,谁注意张本爸爸反应

退出日本队?张本美和或重罚,原因找到,谁注意张本爸爸反应

乐聊球
2025-10-16 12:42:30
云迹创始人支涛:技术终极目标,不是取代人类,而是延伸人类能力

云迹创始人支涛:技术终极目标,不是取代人类,而是延伸人类能力

雷递
2025-10-16 10:54:19
大环境不景气,但有些行业收入还是很高,月入十几万

大环境不景气,但有些行业收入还是很高,月入十几万

微微热评
2025-10-16 14:13:38
中国要做好最充足的打算:一旦俄罗斯打赢了,我们或许得做三件事

中国要做好最充足的打算:一旦俄罗斯打赢了,我们或许得做三件事

荷兰豆爱健康
2025-10-17 04:17:02
中国又出“新王炸”!美国人傻眼:封锁3年,竟养了个“怪物”?

中国又出“新王炸”!美国人傻眼:封锁3年,竟养了个“怪物”?

来科点谱
2025-09-22 19:36:29
好家伙,上月居然还有16位勇士买飞度?我肃然起敬

好家伙,上月居然还有16位勇士买飞度?我肃然起敬

蓝色海边
2025-10-15 15:05:37
弘一法师:越善良的人,到最后越无情

弘一法师:越善良的人,到最后越无情

幸福娃3790
2025-10-16 10:03:15
78岁李保田近况令人唏嘘,住处杂乱喝10元桶装水,如今老到不敢认

78岁李保田近况令人唏嘘,住处杂乱喝10元桶装水,如今老到不敢认

观察鉴娱
2025-10-10 09:36:21
有趣,杜兰特要求哈登充分解释他为啥在2022年向篮网提出交易申请

有趣,杜兰特要求哈登充分解释他为啥在2022年向篮网提出交易申请

好火子
2025-10-17 05:18:44
美国这一禁令,或将危害香港的经济……

美国这一禁令,或将危害香港的经济……

港漂圈
2025-10-16 20:13:59
国企也开始裁员了,合同到期不给续了…

国企也开始裁员了,合同到期不给续了…

微微热评
2025-10-15 20:55:03
和对象做过最疯狂的事是啥?网友:年轻人慎看,好像有点污

和对象做过最疯狂的事是啥?网友:年轻人慎看,好像有点污

解读热点事件
2025-09-30 00:15:03
接送初中生被教授炮轰:巨婴式养娃毁掉一代人!家长回怼引爆全网

接送初中生被教授炮轰:巨婴式养娃毁掉一代人!家长回怼引爆全网

好贤观史记
2025-10-15 16:28:25
中央文明办在发布会上点赞!广东新人请客不收礼,红包折个角就当收下了

中央文明办在发布会上点赞!广东新人请客不收礼,红包折个角就当收下了

极目新闻
2025-10-16 17:09:33
CBA星二代退役!场均19.8分,给顶薪都不要,打篮球只是副业

CBA星二代退役!场均19.8分,给顶薪都不要,打篮球只是副业

篮球大陆
2025-10-16 11:38:09
2025-10-17 05:43:00
尚曦读史 incentive-icons
尚曦读史
读书、思考、文化、史学,本号主要推送近现代史领域文、史、哲、政、法等方面优秀文章。
27135文章数 1195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头条要闻

俄美总统时隔近两月再通话:时长2.5小时 细节公布

头条要闻

俄美总统时隔近两月再通话:时长2.5小时 细节公布

体育要闻

人口5.5万,他们还在延续世界杯的梦想

娱乐要闻

还清债务的刘涛 已走上了另一条大道

财经要闻

爱尔眼科等眼科医院慈善资金回流疑云

科技要闻

许四清:AI投资押注 “奥林匹克级” 团队

汽车要闻

提问莲花冯擎峰:如何保证事故后车门正常开启?

态度原创

健康
亲子
本地
时尚
游戏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亲子要闻

42岁高龄产妇剖腹产喜得贵子,正要关腹时,产妇虚弱抬起手:等等

本地新闻

考上警犬专业,我和修勾一起卷编制

一下老了30岁?!她真让人认不出

微软曝光下一代Xbox研发地!神秘实验室首次亮相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