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的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拉开了新时代的序幕,一个王朝就此毁灭,中国历史迎来了“重生”。
然而,关于那段历史的前前后后仍有太多的迷雾。
历史学家罗新认为,要掩埋重大历史事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缄默,一种是喧哗。
他说:“比起记忆的历史,更重要的恰恰是遗忘的历史,它们是被精心且系统地排斥出集体记忆之外的。”
正因此,有些历史值得一遍又一遍地去探寻,还原在喧嚣中被轻视的历史细节,铭记被缄默所遗忘的历史真相。
今天特别策划“辛亥革命纪念书单”,从“毁灭”与“重生”两个角度,选出了四本相关著作,用其中的逻辑与洞见来重新梳理辛亥革命前后的历史,铭记我们从哪里来,沉思我们要往哪里去。
人类历史上的几乎所有改革,都是危机倒逼的,危机的程度越大,改革的力度也就越大。然而清廷晚期的匆匆进行的立宪改革却陷入了“越改革越激化矛盾,矛盾越激化改革越激进”的恶性循环。
鸦片战争的炮火轰开了闭关锁国的清朝大门,从此这个古老的帝国开始了蹒跚的现代化之路。
从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戊戌变法的百日维新,再到清末预备立宪,每一次改革都像是在和时间赛跑。
雷颐老师在《帝国的覆没》中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晚清七十年间,清政府始终在三条断裂带上挣扎。传统的“天下观”与现代国家观念互相撕扯,技术进步与制度落后形成鲜明对比,改良与革命两条道路争执不休。更可怕的是,清廷对自己所处的困境浑然不觉。每次危机来临,总是仓促应对,步步被动,直到矛盾积累到无法调和。
1908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这个巧合仿佛预示着这个王朝的气数将尽。三岁的小皇帝溥仪被抱上龙椅,他的父亲摄政王载沣勉力支撑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当时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大清朝就像一间破屋子,只要轻轻一推,就会轰然倒塌。”
而在远离京城的南方,一群知识青年正在为国家的未来忧心忡忡。杨天石老师在《帝制的终结》中告诉我们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事实: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其实是一群知识分子。孙中山早年学医,黄兴留学日本,他们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资产阶级”。他们的革命意识,是在读书和游学中逐渐形成的。
1905年,同盟会在东京成立时,参会的多是留日学生。他们在异国他乡接触到新的思想,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于是立志改变国家命运。
相比之下,国内的商人阶层反而更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的立宪主张,因为他们担心激烈的革命会破坏现有的秩序,影响自己的财产。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武昌起义成功后,革命党人一度陷入无人可用的窘境。他们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满怀理想却缺乏执政经验。
鲁迅后来感慨道:“骨子里是依旧的。”这句话道出了革命的局限,虽然推翻了帝制,但旧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却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
1912年2月12日,清帝颁布退位诏书。据说隆裕太后在养心殿泪流满面,哽咽着对袁世凯说:“务要保全我们母子二人性命。”而在诏书起草过程中,袁世凯特意加了一句话:“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这句话看似平常,实则至关重要。
王人博老师在《1840年以来的中国》中对此有精辟的分析:正是这句话,将革命党人最初“驱逐鞑虏”的口号,转变为了“五族共和”的共识,避免了国家分裂的危险。无论哪个民族,从前如何效忠清朝皇帝,现在就要如何归附中华民国。这是袁世凯的政治智慧,也在某种程度上保全了国家的完整。
然而,新生的共和国很快就陷入了新的困境。
邓野老师在《民国的政治逻辑》中指出,民国政治的基本特征在于“政治与武力高度统一”。各个政党不仅是政治集团,同时也是武装集团。武力成了政治的出发点和最终依据。
1913年3月,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
这位年仅三十一岁的政治家,曾满怀信心地希望通过议会道路实现民主政治。他的遇刺,宣告了议会政治的破产,也印证了在那个时代,没有武力支撑的政治理想是何等脆弱。
为什么帝制终结得如此迅速,而民主共和的道路却如此坎坷?
也许答案就藏在那个时代特有的矛盾中。皇帝虽然退位了,但专制思想的余毒仍在;共和虽然建立了,但宪政民主的根基尚浅。
一位经历过辛亥革命的老人晚年回忆说:“那时候我们都以为,推翻了皇帝,好日子就来了。谁知道,后面的路还长着呢。”这话说得朴实,却道出了历史的真相,制度的变革可以在一夜之间完成,但思想和文化的转型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如今,站在历史的长河回望,我们更能理解辛亥革命的复杂面相。
它既是一场成功的政治革命,终结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制;也是一场未完成的社会革命,留下了太多待解的命题。
那些年轻革命者的理想与激情,那个古老民族的挣扎与求索,都化作历史的养分,滋养着后来者继续前行。
每一次对这段历史的重新探寻,都不只是为了还原真相,更是为了理解我们从哪里来,沉思我们要往哪里去。
在这个意义上,辛亥革命永远是一面镜子,照见过去,也映照未来。
明白从哪里来,才能更清楚去往哪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