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刚刚落幕的第九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上,影片《深度安静》获得“费穆荣誉·最佳影片”,这是此前专注纪录片的导演沈可尚的首部剧情长片,由林依晨、张孝全、金士杰主演。
故事围绕一个突遭意外的家庭展开,依庭(林依晨 饰)在怀有身孕的情况下突然自杀,谕明(张孝全 饰)开始独自照顾丈人(金士杰 饰),同时不断探寻妻子自杀的真正原因,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越了解就越感到惊恐,家庭侵害的事实愈发清晰,直到他惊觉妻子所背负的已远超自己的理解。
《深度安静》的故事借用了林秀赫所著同名小说中的部分设定,内容大多来自导演沈可尚此前筹备纪录片时进行的田野调查,之所以将这一题材从纪录片转向剧情片,是因为沈可尚心中对“纪录片伦理”的衡量。但影片依然延用了纪录片拍摄的部分经验,让故事最终呈现出极强的代入感,正如授奖词所言,“扎实的叙事和锐利的表达成就了本片,导演非常好地控制了节奏,层层递进,终抵内核。”
![]()
益起映创:影片借用了同名小说《深度安静》的设定,但故事好像并没有以小说为基准进行改编,具体而言,小说内容对电影创作起到了哪些帮助?
沈可尚:我在电影中只借用了(小说的)两部分,一个是依庭和谕明是在图书馆认识的,二是依庭过世之后,谕明得和丈人生活在一起,其他都是差异非常大的,所以我在片尾标注的是“启发自林秀赫小说《深度安静》”,而不是“改编自”。电影综合了(田野调查中)很多女性的故事,应该是以其中一位的故事为主,把另外两三位的状态用在剧本里面,去描写一个在这样的家庭下成长的女性。
益起映创: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愿意对一个导演身份的人袒露曾经受到的伤害,可能就意味着我同意被拍摄,但你为什么依然选择用虚构的方式呈现她们的故事?
沈可尚:这个可能牵扯到我过往拍摄纪录片的经验,被摄者往往对于纪录片在电影院播放有一种错误的认知,他们以为这是一个小题材,但他们不了解上映之后的威力。就拿我之前拍的《幸福定格》这部讨论婚姻的纪录片来说,当夫妻之间的谈话、争执、讲心事等等这些内容被放到影院,当事人虽然是ok的,但是别忘了,他们还有公公、婆婆、爸爸、妈妈、姐妹、妯娌,他们的同事也会看到,事实上的确造成了一些困扰,甚至对他们的婚姻产生了冲击,那远远不是我期待的方向。
我非常理解她们同意我拍摄,但就是因为前面的经验,我觉得纪录片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叫做自己心中的“伦理的尺”,一旦你预期到你的拍摄对象可能会因此改变他们的现实人生,这种事情我就不会让它发生。所以我很难想象把这些田野调查中的女性拍下来之后,她们还有同事、姐妹、家人,甚至可能当初的加害者也还活在这个世界上,那接下来就可能变成她们人生中一连串新的风暴。
当时我甚至已经写了纪录片的企划书,也拿到了一些国际的投资,但最后我觉得不行,所以就用虚构的方法来写故事,是相对比较踏实的。
![]()
纪录片《幸福定格》剧照
益起映创:从电影技法上看,这次拍摄剧情长片有没有延用之前纪录片的一些经验或者工作习惯?
沈可尚:我昨天晚上跟张孝全聚会,聊到整个拍摄过程,他就跟我讲说,“你自己有发现吗?整个拍摄过程很中你没有坐下来过。”我自己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事,像(剧情片)过去的经验是我们拍个take(镜头),然后停下来调整,剧组会准备一个大MON(监视器)给导演。但拍纪录片时,你眼前发生的事,你的(拍摄)对象、空间、时间,没有一个是可以setting的。
我觉得(纪录片经验的)影响可能有两方面,第一就是我会一直在现场的最前线,永远都是在摄影机旁边,离演员最近的位置。我从来不去看monitor,我看一下镜号,再瞥一眼镜头,大概就明白现在是用什么方法描述,我站的位置决定了摄影机描述的距离。我觉得这是纪录片给我的养分。
另一个就是拍纪录片很少会拍被摄者的正面,因为正面对纪录片来讲是具有攻击性的,也不会随意闯入一个房间里去拍,这些也会影响这一次摄影机的机位和描述(画面的)方法。我在现场导戏的时候不会按照产业化(拍摄)的那种节奏,拍完一个take我就直接进去开始跟演员谈故事、聊情绪,然后马上准备拍第二个(镜头),所以整个工作的状态是一直联动的,中间没有那种先停下来check,再喊action的模式。
益起映创:感觉现场的机动性很强,拍摄过程中你会和演员一起走戏吗?和演员的沟通模式是怎样的?
沈可尚:这样一想感觉三个演员都好难演哈哈哈,他们其实没有什么action,他们就是在过日子。
我很重视在开拍前读本这件事,而且我有一个习惯,读本时只用声音沟通,不看彼此的脸。因为我觉得声音的情绪、状态,以及呼吸的节奏其实已经描述了这个角色可能是什么样的外形。我会着重听声音和声音之间的关系,这里会不会太作了,那里是不是要像野兽一样爆发一点,这句台词结束之后谁要接上去,接上去的语气应该是怎样的等等,我很在乎演员的声音表演。
到了现场,我基本都是自己走戏,不是只摆摆位置,而是会稍微代入一点情绪去演。一边走戏一边想象演员的心思,然后稍微再调整一下动线。但我不会让演员看到这些东西,等我走完之后才会请演员进来,跟他们讲大致的走位,然后就准备开拍。我希望就如同拍纪录片一样,在一种彼此都不太了解的情况下去描绘,摄影机的第一次遭逢就是一个谁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的现场,虽然有大概的走位,灯光也打了,但面对真的演员,他(摄影师)依然会有一种紧张感,演员也一样。
当然这样也有风险,有时候突然发现怎么跟我刚才想的完全不一样,然后就会去深究一下,核心其实是不同的人怎么判断同一个角色。所以常常是第一个take拍完之后,如果要拍第二个take,才会开始进行调整和沟通。
益起映创:去抓这种临场感的话,每一镜的条数应该不会太多吧?
沈可尚:对,我很少拍超过三个take,有些时候当然也会拍到7个take。但我自己的一个观念是,如果三个take里面没有拿到你想要的(画面),一定代表有什么东西出了问题,不见得是演员的问题,有可能是自己的策略。所以一旦进行到三个take还没有拿到我想要的画面时,通常我就会停下来,然后换一下拍摄方法。
![]()
益起映创:提到纪录片的视角和这种现场的及时性,《深度安静》全片基本都是不稳定的轻微晃动镜头,还有两个倾斜镜头,这是提前设计好的吗?
沈可尚:手持(镜头)是我跟摄影指导(陈大璞)讨论了很久之后下的一个决定。我觉得电影真的非常有趣,每一个环节的决策背后都要有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这个故事是家庭秘密,有家庭内部的张力,首先要问的问题就是谁可以进这个家里?不会是一个摄影团队,更像是一个观察者去代替镜头的凝视,那这个人应该是一个活的人,所以手持(镜头)是比较理想的方式。而且根本不用刻意去晃,只要(摄影师)背部夹紧,把机器靠近胸口,他一呼吸画面就会动,而且会跟随眼前情状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画面)就会有这种呼吸的质感。
倾斜(镜头)完全不是提前设计的,我们是正常拍家里吃饭的那场戏,孝全先入画,然后镜头转过来,画面里是金士杰老师和孝全,在那一刻我觉得有一种丈人和女婿的权力关系。我就跟摄影指导说斜一次试试看,然后就觉得还不错。
后来拍到孝全(的角色)要和丈人吃“最后一餐”,那天一开始也是如常拍,但到了第二个take我突然想到之前的倾斜镜头,这时候刚好是双方的权力关系发生了变化,所以又用了倾斜的方式,来诠释此时此刻的权力倒置,后来剪接的时候也发现这样组合是有它的效能。
益起映创:整个片子用了很多匹配剪辑,双时间线的结构方式也很有代入感,这方面请你介绍一下。
沈可尚:这次我先按剧本顺序剪了一个初版,因为剧本就是两个时空交替这样写的,那时候我感觉不太可能再调动,因为一动可能就会影响整体。我把这个版本和素材都拿给波兰的剪辑师(普热梅斯瓦夫·赫鲁希切莱夫斯基),但他做的第一件事居然是不理我剪的,而是先看全部的素材,然后以依庭这个角色为主剪了一个版本。我当时还有一点不开心,因为其他角色在里面都不清不楚。但后来才知道这是他的作业习惯,我也学到了很多。
我们花很大力气讨论亚洲人和欧洲人不一样的家庭观念,他想要先厘清影响(故事的)核心,所以先剪了女性的变化,其实是想透过剪接来引导观众要怎么看待核心的事情和角色。之后他才开始看我剪的版本,慢慢把我(剪接)的东西放进来,再去做各种各样的尝试。他也很重视空间和节奏感,他觉得这部片不应当只是让观众理解一个故事,而是告诉观众,在家庭中这种巨大的压力是如何一步一步造成的,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罪恶和缺陷,最后总共剪了八、九个版本才算定下来。
![]()
益起映创:关于代入感,故事一开始可能大家更多会把自己代入到张孝全饰演的角色里,他突然要背负和承担很多事情,但全片对他的背景呈现得并不多,也请你介绍一下这个人物的设计。
沈可尚:这个角色是由妈妈抚养长大的单亲家庭的孩子,我在田野调查的时候有碰到一些类似的情况,由母亲自己带大的孩子常常会有一种天然的体贴,我希望孝全这个角色有一种超乎常人的耐心,和强烈的要去照顾别人的心意。但内在其实是他希望自己不要变成父亲的样子,要变成一个好得不得了的男人,这个想法一旦出现,某种程度上其实已经是ego的状态,而依晨这个角色需要的其实并不一定是一个那么亲密的、无微不至的另一半。
![]()
益起映创:这个角色可能有一点点扮演的感觉在里面,后面他也有几次突然爆发,配合声音设计,那种情绪给人的冲击其实非常大。
沈可尚:全片的声音设计有一个很重要的逻辑,我们在现场自然会有各式各样写实的声音,那么什么样子的声音可以表达压力?就是有些时候当一家人在一起,大家都默默无声,整个空间里面你只能听到冰箱压缩机的声音,一旦其他有声音出现,就是要爆发争执。
所以在声音设计的时候,我跟杜哥(杜笃之)选择了一个策略,有些声音是不需要的,就把它调得很低,会造成压力的(声音),就提起来一点,其实是在创造对比。孝全的几场爆发戏并没有把他的声音调得比较大,而是当我们把其他声音降低的时候,他只要正常说话就会显得有什么东西破掉了。
对我来讲,所谓“深度安静”的核心意义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呼应依晨这个角色,她有一个到死都不会说的秘密,在她心底有一个安安静静的、不会被任何人碰触的空间。另外一层其实是呼应孝全(的角色)在车内接了管子想要了结自己的生命,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张依晨(的角色)的脸孔,对他讲了一句“超白痴的”,然后有点心疼地离开了,最后孝全(的角色)没有死掉。
我在写剧本的时候一直在想,这部片究竟可以带给人什么样的希望,我觉得如果你闭上眼睛,脑海中有浮现一张脸孔,看到这张脸孔你会觉得温暖、心疼,愿意付出很多很多,其实你就有活下去的勇气。所以最后特意不让孝全(的角色)离开这个世界,不管是基于天启还是什么,总之他没有离开,他将要背负着一种新的人生处境活下去。
益起映创:在前期田野调查积累的经验中,现实里如果有人处于和依晨这个角色同样的处境,一个正向的、积极的解决方式可能是怎样的?像影片中的二姐一样完全逃离吗?
沈可尚:二姐这个角色是付出了会背负一辈子的代价,我觉得任何逃过家的人其实没有一刻会忘记自己的原生家庭,都会有一种心理上的负担,但在那个当下,逃离当然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我觉得这样的事情在社会上不断发生,很多时候是学校教育中相关的东西太少,可能大家比较不会在教育的立场上去谈家庭内部的侵害和暴力。但实际上需要有人在第一时间告诉那些受伤害的人要怎么去面对这样的事,或者是任何令自己为难的事。当然无论如何,对当事者来说,我觉得应当以保护自己作为唯一的选项,不要为了表面的和谐委曲求全,更不要拿这些事来检讨自己、审判自己。
![]()
益起映创:《深度安静》的故事里有你自己人生经历的映射吗?
沈可尚:最强烈的映射和代入应该就是我对父亲这个角色的描绘。我父亲是蛮典型的那个时代的男性,他是家庭经济的支柱,所以也是主宰家庭的中心,这个家每一秒的节奏、每一个人的状态,都要顺着他的心意,他会支配一切属于自己的财产,这个财产包含具象的物件和人。
其实很多金老师的(角色)形象和状态,包括喜欢爬山、房间的陈设等等,大致都是源自于我对父亲的描绘。虽然没有所谓的侵害事件在我的家庭发生,但我完全明白,当父权系统是家庭中唯一运转的系统时,这个空间会多么令人不安,在性别问题上会产生多大的不和谐。
益起映创:影片杀青之后,包括现在在平遥拿奖,接着入围金马7项奖项,这对你来说算是和之前人生经历的释怀,或者说和解吗?
沈可尚:我进组前的两个礼拜,我父亲过世了,在那之前我花很大力气照顾了他十几年。他过世之后我因为马上要拍摄,就赶快处理后事,然后到杀青那一天,那天就是孝全在山里,太阳升起来那场戏,拍完之后工作团队就准备了香槟,大家热热闹闹的要庆祝杀青,但香槟一开,我的第一个反应是突然看向天空,然后说“爸,谢谢你”。
我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可能我一辈子都在对抗一个极致父权的角色,虽然最后是我在照顾他,但还是有一种疏离感。可能我们之间并不是一个友好关系,但他在我即将开拍前结束了病痛缠身十几年的生命,假设那是人的意志也好,或者老天爷的安排也好,我相信他也尽力传递了对我的体贴。
益起映创:这可能也是电影这个载体很神奇的地方。
沈可尚:这次拍完的确有几个事情发生了转折。我是学电影的,经历了二十几年,终于拍了自己的剧情长片,虽然前面拍过7支纪录片,6支短片,100多支广告,但终究还是完成了当初在学电影时的一种渴望,这是第一个转折。第二个比较重大的转折,就如你刚刚所说的,在某种程度上,我觉得卡在心里面几十年的,那种永远无法跟原生家庭产生和解的(感受),的确在这个节点上算是翻了一页,至少我达成了一种和平共处。
![]()
益起映创:后面也有继续拍剧情片的打算吗?
沈可尚:有,已经开始田野调查,也出了故事大纲。我是一个不间断工作的人,这个不间断指的是我只要碰到好奇的题材就会去理解,我为什么会好奇?为什么会有兴趣?其实整个过程也是在认识自己。未来的话,如果我好奇的题材值得用纪录片拍,我就会依然好好地拍纪录片,如果那个题材不适合纪录片的伦理,而是通过田野调查来虚构或重建一个故事,来传递同样的讯息的话,那就用剧情片拍,我猜测这个模式可能会一直下去。
我知道有的导演可能是通过收集资料、阅读、讨论,然后在咖啡馆或者书房就可以想出一个故事,但我觉得自己一直都不属于故事型的创作者,我比较属于状态描述型。那些状态要如何描述、为什么描述,我觉得还是要透过有点像纪录片的田野工作和观察方法,让它(故事)在所有的虚构中产生自己的确定。
益起映创:非常期待!《深度安静》未来有在大陆发行的计划吗?
沈可尚:在平遥时有一些公司来聊,但目前还没有确定。我昨天晚上也跟孝全聊到,他也很希望《深度安静》能够在大陆上映。这次我在平遥也有一种感觉,就是大陆喜好电影的人蛮多的,甚至超过我的想象,虽然这部片不是一个典型的商业片,也没有什么娱乐属性,但电影本来就是要跟人沟通的,当然是能够和越多的人沟通越好,所以我也很期待。
![]()
采访/撰文 | 筱囡
排版 | 马东西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益 起 推 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