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辽宁日报)
转自:辽宁日报
本报记者 刘大毅
在朝阳浪马轮胎有限责任公司,技术质量部副部长王晓光有一个特别的习惯:每当新轮胎下线,他总要亲手摸一摸、按一按,像一位诊断病患的医生。这双与轮胎打了22年交道的手,能敏锐地感知胶料的质感、花纹的深浅。从初出茅庐的技术员到领衔创新的正高级工程师,王晓光将滚烫的职业生涯,熔铸于这一方橡胶天地,用匠心与智慧为“辽宁制造”书写扎实而精彩的注脚。
创新之路,从来不是坦途。2016年,王晓光主持无内胎高端产品研发,这是一块业内公认的“硬骨头”。面对极高的技术门槛,他和团队一头扎进实验室,在数以千计的配方和结构数据中寻找最优解。历经两年艰苦攻关,一款性能比肩国际顶尖水平的高端轮胎终于问世。2019年,针对矿用卡车极其苛刻的工况,他带队研发矿山胎。半年间,他的足迹遍布各大矿区,实地考察轮胎磨损情况,从配方和结构两端入手,设计了近20种方案反复优化。这款为矿山而生的轮胎在2020年初成功上市,其卓越的耐久性立刻获得客户青睐,迅速成为浪马轮胎的拳头产品。
如果说实验室里的攻坚是“内功”修炼,那么跨国支援便是实战检验。2021年末,浪马轮胎巴基斯坦合资工厂建设进入关键调试期。王晓光主持调试工作。他创新采用“一岗多能”工作模式,提前在国内完成跨岗位培训。为保障核心工艺,他灵活调整方案,将一台密炼机改造为双功能设备,并自主完成了压延设备调试。
2022年2月18日,首条轮胎的顺利下线,标志着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突破。经过7个月的持续奋战,团队圆满完成了全部技术支援目标,展现的精湛专业素养与强大应变能力,更为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战略布局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石。
载誉归来,王晓光将海外实战经验反哺于公司发展。2023年,他主持为巴基斯坦合资公司开发产品23个,新产品实现利润1800万元,占其全年利润的30%;同时,国内主机厂配套业务也实现22%的显著增长。从业以来,他累计参与获得产品专利6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还曾受邀参与《轮胎术语及其定义》国家标准的编纂工作。
二十二年坚守,王晓光将匠人的专注与创新者的胆识融为一体。从实验室到国际舞台,他以实干精神展现了辽宁工业转型升级的坚实步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