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74 岁的本庶佑攥着诺贝尔奖证书鞠躬,镜头里全是挥舞国旗的民众,这已经是日本 2000 年以来第 19 个自然科学诺奖了。同一时间,知乎上一条 “35 岁博士失业” 的帖子爆了:北京某 211 高校的李东岳,海外博士后归来,却因没评上副教授丢了教职,只能靠接商业项目糊口。
一边是 74 岁仍泡在实验室的 “疯子科学家”,一边是 35 岁就被科研圈 “淘汰” 的博士;一边是 50 年 30 诺奖的 “日本奇迹”,一边是我们年年盼诺奖却次次落空的尴尬。
这反差背后,藏着太多值得说道的真相。
![]()
先看一组扎心的数据,咱们中国的科研硬实力其实一点不弱。
去年研发经费花了超 3.3 万亿,占 GDP 的 2.64%,相当于每天砸 90 多亿搞科研。
论文产出更是吓人,2023 年高水平期刊论文发表11.85万篇,占全球三分之一还多,2024 年的热点论文直接占了全球 48.4%,连续好几年拿第一。
![]()
顶尖科学家数量也排全球第二,光前 2% 的顶尖人才就超 4 万人。
可偏偏就是拿不到诺奖。有人说诺奖有偏见,但看看日本就知道不是这么回事。本庶佑这次获奖的 “免疫刹车” 理论,说白了就是找到癌细胞欺骗免疫系统的 “暗号”,研发的药能让晚期癌症患者多活好几年,被医学界称为 “改写癌症治疗史的革命”。但很少有人知道,这理论是他熬了 30 多年才搞出来的,中间无数次实验失败,同事都觉得他 “疯了”,可他就抱着显微镜死磕,74 岁才等到这份荣誉。
日本这样的例子一抓一大把。2002 年拿诺奖的小柴昌俊,在地下千米的矿山隧道里研究中微子,80 年代就有突破,愣是等了近 20 年才获奖;还有发明导电塑料的白川英树,研究源于一次实验失误,催化剂加错了1000倍,反而意外发现了新成果,这种 “失误” 要是搁在咱们这儿,说不定早被骂浪费经费了。更关键的是,日本从 2001 年就喊出 “50年30诺奖” 的目标,当时没人当真,结果现在一半时间就完成了 70%,秘诀其实特简单:给科学家足够的时间和耐心。
![]()
再看咱们的科研环境,多少有点 “急功近利”。李东岳博士的经历不是个例,高校里流传着 “35 岁定律”:35 岁评不上副教授,基本就没机会了;45 岁当不上教授,就得离开科研一线。年轻科研人员刚入职,就被压上 “一年3-5 篇SCI” 的KPI,实验室变成 “论文流水线”,谁还有心思啃硬骨头?
有个搞材料的朋友跟我吐过苦水,他本来想研究新型陶瓷材料,这东西要是成了,能大幅提升发动机寿命,但至少要 10 年才能出成果。可领导直接泼冷水:“3 年结题拿不出论文,下次经费就别想了。” 没办法,他只能转去搞热门的纳米材料,半年发了两篇论文,评上了副高,可当初的研究方向早就丢到脑后了。
![]()
更糟的是那些折腾人的形式主义。申请个项目要填几十张表,光经费预算就得算三天三夜;经费下来了更头疼,报销一张发票要找五个领导签字,半年能报下来都算快的。有位院士说过,现在的科学家一半时间在做实验,另一半全耗在填表、开会、迎检上,哪还有精力搞创新?
对比之下,日本的科研环境简直是 “慢节奏天堂”。他们的科研经费长期稳定在 GDP 的 3% 以上,基础研究投入占比超 12%,项目周期动辄十年八年,从来不会逼着科学家 “立竿见影”。企业也愿意养 “闲人”,岛津制作所的田中耕一就是个普通工程师,本科学历,搞出质谱分析法拿了诺奖,可他发明的机器全球就卖了一台,企业也没逼他创收,反而照样支持他研究。
![]()
有人说咱们拿不到诺奖是因为基础研究不行,但屠呦呦的例子打了所有人的脸。当年她研究青蒿素,哪有什么 SCI、影响因子的说法,就是抱着 “救人” 的念头,在简陋的实验室里试了 191 次。要是搁现在,三年发不出论文,早被贴上 “低效员工” 的标签扫地出门了,哪还能等到拿诺奖的那天?
不过也别太灰心,咱们的科研其实在悄悄变好。最近数据显示,咱们的论文篇均被引次数第一次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热点论文占比全球第一,说明论文质量正在往上走。就像种地,以前光追求种得多,现在开始讲究种得好了,假以时日总能长出好庄稼。
日本的诺奖神话告诉我们一个最简单的道理:科学这东西,从来不是短跑冲刺,而是马拉松。本庶佑说过:“我的对手不是其他科学家,是疾病本身。” 这句话该刻在每个科研管理者的办公桌上。
![]()
什么时候咱们能打破 “35 岁魔咒”,让科学家不用为职称发愁;什么时候能少点填表报销的折腾,让实验室里只剩仪器的声音;什么时候能允许 “十年磨一剑” 的研究,不逼着大家抢发 “短平快” 的论文,那咱们的诺奖,或许就真的不远了。
诺贝尔奖不是赛跑,是马拉松。我们不缺跑得快的人,缺的是敢慢下来,一直跑下去的人。
最后送一句改编的科研圈“土味语录”:
“别问今年发了几篇,要问十年后,世界记住了什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