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回复 888,即可获得包含“小红书、视频号、抖音等干货合集”共 145 页《运营人百科全书》电子版(直接送,无任何转发套路)
你好,我是 Luke,做了 4 年小红书博主,去年在小红书上卖了 2000 多单数字产品,累计变现 6 位数,写了小报童专栏《小红书创作指北》《小红书虚拟产品指南》作者,目前是生财有术虚拟产品的航海教练。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通过 AI 在小红书上原创虚拟产品?
如果你在小红书上稍微有研究过虚拟产品,你大概知道这个账号,专门卖面试题,一年已经变现百万了,但很少人知道,这些面试题全是 AI 做的。
![]()
详情页里“考察点和参考答案使用合成算法生成”,这话术拿满分。
![]()
对了,10 月中旬我和松月开一期《AI实战课·提效x内容商业化》,不讲专业术语,只和业务结合,如果你是:对 AI、制作智能体、和用 AI 原创虚拟产品感兴趣的人,那欢迎跟我们一起学习 AI !不确定还有有下期,早报名早学习,戳:
话不多说,上干货。
我发现很多人把学 AI 的目的和手段错位了。
把学 AI 当作最终目的,深入到了很纯粹的技术层面,比如学习AI的底层背后技术,学习如何本地部署 AI 大模型,2 月份 Deepseek 很火,就有关于如何把 Deepseek 部署到本地的知识付费教程。
从当下的视角往回看,那个时候太疯狂了,其实根本没有必要去部署,因为当下的大模型已经足够优秀,特别是对于普通人的日常工作场景,大模型或者是一些 AI 应用,基本就可以全覆盖。
所以,我们学 AI 不是目的,AI 只是手段,我们的核心诉求是:通过 AI 去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
这篇的文章:聚焦在如何用 AI 原创虚拟产品,并赚到钱。
很多同学觉得不靠谱,但是目前的市场反馈就是这样的,用 AI 原创虚拟产品并赚到钱,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01 原创虚拟产品,不要把 AI 当作救世主
我认为人与人用 AI 的区别不在于技巧,而是要深度理解人和 AI 的关系,到底把 AI 看作什么?
很多人把 AI 的角色设定为救世主。
救世主什么意思?
救世主的意思,是你把所有的工作任务不负责任的交给 AI,试图通过 AI 全部解决你的问题,但这是不靠谱且不负责任的。
特别是,现在很多人宣扬一种“一键直出”的思想,把一切都交给 AI,让 AI 去做所有事情,这件事本身就非常不靠谱。
很多人认为一键直出有效的原因在于:对结果物的定义不同。很多同学估计都看过一种内容叫做“Deep Seek + 小红书 + 多维表格 = 500 篇爆款文案”
他们将“结果物”定义为“我把这 500 篇笔记生产出来了”,他们不考虑这些内容是否能拿到市场的反馈和结果,而真正的成果物一定是要经过市场检验的。
![]()
02 用好大模型,解决99%的业务问题
很多同学把AI想复杂了,认为学 AI 必须要掌握很多高大上的知识,要学习智能体搭建、AI 工具层出不同、认为每个 AI 工具都要使用。
其实,没这个必要,用好大模型就能解决99%的业务问题,特别是针对小红书虚拟产品来讲,大模型的多模态能力都能解决。
为什么这么说?
小红书虚拟产品的呈现形式,从元素上讲,主要是由文字+图片+视频组成,而文字和图片都可以通过AI生成,或者辅助生成。
所以,用好大模型能解决99%的业务问题。
我刚刚讲过,不要一键直出,不要把 AI 当作救世主。
用好大模型的关键是弄明白自己的工作流,思考你的工作流中 AI 的位置是什么?人类必须规划并主导业务流,将 AI 视为介入流程中特定环节的“助手”和“赋能工具”,而非替代人类决策的“救世主”或“一键直出”的万能方案。
![]()
在一个完整的工作流中,AI 的优势是解决【重复卡点】。
举个例子:比如你想要通过 AI 辅助你生成小红书笔记,你的工作流并不是让 AI 从 0-1 写一篇小红书笔记,而是先拆解工作流。
成功的 AI 协作,可以将复杂的任务拆解成具体的、可由 AI 辅助完成的最小单元。例如,一篇小红书笔记应该被拆解为标题、正文、评论区、配图,那么你可以用大模型分别解决标题问题、正文问题、评论区和配图等等专职工作。
可能很多同学会问,为什么这么做?
因为,AI 的上下文窗口(Token 数量)是有限的。如果你一次性将一个复杂任务(如一篇包含所有元素的高质量笔记)扔给 AI,它为了完成所有子任务,会将其有限的 Token 量平均分配给这些部分,从而导致每一个部分的回答都很平庸。
当 AI 的注意力分散,基于不完整信息生成内容时,它为了完成任务。很有可能会“胡乱回答”或“编造答案”,产生事实性错误(即“幻觉”)。通过拆解任务,可以要求 AI 专注于最小单元,减少这种基于不完整信息进行填补的情况
通过“小步快跑”,确保在有限的上下文窗口下,每一部分都能生成极致的、深度丰富的答案,避免回答过于浅薄。
![]()
小结一下。
真正能够提高生产力的 AI,一定要学会理解你的业务流是什么,理解你的工作流是什么,思考和 AI 友好相处的模式是什么。
AI 非常适合专一的任务,所以最好一次性只让 AI 执行一个任务,操作也很简单,只需要多建立新对话就可以了。
03 虚拟产品的“乐高塑品逻辑
刚刚前两部分主要讲的是到底该怎么和 AI 相处,因为这篇文章的主题是 AI 原创虚拟产品,所以这部分一定要认真看!!!
每个同学都应该玩过乐高,乐高就是把一堆零件组装成一个一个作品,用 AI 原创做虚拟产品也是同样的道理,我称之为乐高塑品。
乐高塑品:将一个复杂的虚拟产品或内容任务,拆解成具体的、可由 AI 辅助完成的最小单元(即“乐高积木块”),然后针对每个单元进行单独的 AI 优化和生成,最后再将这些优化过的“积木块”聚合起来,形成最终高质量的虚拟产品.
乐高塑品和我刚刚讲的内容结合,有 2 个关键 Tips。
1、工作流规划与卡点识别
“乐高式塑品”的前提是人类必须提前规划好任务的工作流和业务流。
• 在规划工作流时,你会发现流程中存在一些重复的卡点。
• 这些重复的卡点就是AI 可以介入的部分,通过 AI 介入这些卡点,实现虚拟产品的构建。
2、任务的“先拆后聚”原则
这是“乐高式塑品”的核心操作方法,强调将复杂的整体拆分成具体的、可控的单元:
•拆解(Dismantle):将一个整体任务(如一篇小红书笔记)拆解到一个非常具体的东西(如标题、正文、评论区、配图),从而与 AI 达成共识,避免思路混乱。
•优化(Optimize):针对每一个拆解出的最小单元,应用 AI 协作法则进行质量锚定,例如对标题进行“顶级对标”,对正文进行“顶级对标”。
•聚合(Aggregate):将所有优化完成的单元组装在一起,完成最终的产品,这一过程被称为“先拆后聚乐高建模
比如在我们讲解的面试题项目,90%的工作都是靠 AI 介入的;
第一步,确定产品结构:面试题 = 面试问题 + 答案;
第二步,找到卡点:如何找到面试真题
第三步,收集语料:在小红书上搜索“面经”、“面试真题”、“面试题回忆版”等关键词,将这些公开的语料收集起来,形成一个题库(例如,通过收集 10 到 15 篇笔记收集到 30 道面试题)
第四步,确定单个面试题答案结构:比如单个面试题的结构可以分为面试官考察角度,回答思路框架,具体回答示例,不好的回答,不好的回答分析等等。
第五步,小步快跑生成面试题答案(每次生成5个答案)
第六步,整合到飞书文档。
![]()
![]()
在这个流程中,为了避免生成质量平庸的“AI 味”内容,必须采取“小步快跑,多次迭代”的协作法则,而非“一键直出”。
因为 AI 的上下文窗口( Token )是有限的。如果你一次性将 30 道面试题扔给AI要求生成答案,AI 为了完成所有任务,会将其有限的 Token 量平均分配给这 30 道题,这会导致每道题的回答都很平庸,分散了算力,降低了质量。
为了合理地榨干 AI 的算力,你应该一次只给 AI 三到五道面试题,让它在有限的窗口下,生成极致的、深度丰富的答案,通过这种方式,每一个面试题的答案都成为一个精雕细琢的、有结构、有深度的“乐高积木”。最终将这些高质量的积木聚合起来,就形成了高价且高转化率的面试题虚拟产品。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
用 AI 原创虚拟产品并在小红书赚到钱,这不难,并且已经在多个赛道得到验证,关键在于你是如何理解 AI,如何与 AI 相处,这是关键。
如何去理解业务?消费者的付费点在哪里?
如何去根据业务拆解工作流?如何找到重复卡点并且融入 AI?这些都是需要你去探索的;
总而言之,AI 的魅力和作用不止于此,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探索,欢迎添加我,继续交流:
另外,10 月中旬我和松月开一期《AI实战课·提效x内容商业化》,不讲专业术语,只和业务结合,如果你是:对 AI、制作智能体、和用 AI 原创虚拟产品感兴趣的人,那欢迎跟我们一起学习 AI!不确定还有有下期,早报名早学习,戳: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