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0月8日)
是国庆中秋假期最后一天
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节气
通常此时
上海已经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
然而今年的秋天要来得晚一些
不少上海人这几天都在吐槽
“上海在入秋和入冬之间
选择了入夏”
![]()
明天炎炎夏日体感继续
今天(9日)是节后上班第一天
偏东气流影响下,云朵游移
天空逐渐变得湛蓝清透

早晨还算舒适
随着阳光的热力上线
午间气温不断上升
全市最高气温来到29~30℃
市区徐家汇站29.9℃
好在相对湿度不高
算是“清爽版”的热
![]()
![]()
网友:想穿毛衣啊!
![]()
![]()
明天蓝天白云延续
阳光下还是炎炎夏日体感
全天气温25~32℃
偏东风3~4级
沿江沿海地区4~5级
相对湿度90%~45%
白天紫外线强烈
请大家继续注意遮阳防暑
空气湿度有所下降
适合晾晒但也要注意补水
上海今年入秋时间将明显偏晚
不少市民盼望着秋天的到来。对比去年同期的气温可以发现,2024年10月9日上海气温在16到23度,而今年10月9日气温在23到30度。
市气象部门表示,上海常年入秋时间为10月5日,预计今年入秋时间将明显偏晚,晴热的天气会延续至下周初,下周二开始午后短时阵雨回归,同时气温略有下降,但平均气温仍偏高。
![]()
未来天气趋势
未来四天上海都持续多云为主的天气,升温又有点抢眼,周六至下周一的最高气温或可接近33℃,白天炎热,依然要小心防暑。
下周随着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云量增多,阴雨过程陆续登场,气温也会跟着回落,最高不超过30℃,最低一路降至20℃左右,早晚的凉意有望渐渐浮现,提醒大家多关注临近天气预报。
![]()
今年第23号台风“娜基莉”已生成
中央气象台介绍,今年第23号台风“娜基莉”(热带风暴级;英文名称:Nakri;名字来源:柬埔寨;名称意义:一种花)已于10月8日下午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9日8时其中心位于距离琉球群岛那霸市东偏南方向约900公里,就是北纬22.7度、东经135.7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1002百帕,七级风圈半径为160-180公里。
预计,“娜基莉”将以每小时20-25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缓慢增强,未来对上海无影响。
![]()
为何都10月了,还在被蚊子咬?
最近
你是不是也感觉
蚊子越来越“凶残”
深夜在耳边轰炸
开灯却找不到踪影
出门遛个弯,回来满腿包
安坐办公室
都能被它们“精准突袭”
别怀疑,这不是错觉!
这波秋蚊正在上演
“最后的疯狂”!
在今天(10月9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健康播报”第九期发布会上,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发布秋日防蚊提示。
![]()
“秋蚊”为什么更凶猛?
10月,上海气温整体有所下降,温度适宜、雨水较多,对蚊子来说特别舒服,让它们代谢变快、活动更勤。
有些蚊子会在秋天多吸血,把营养变成脂肪存起来,用于支撑生殖营养周期,完成产卵、繁殖后代。同时,还有些蚊种开始为越冬储备能量,吸血较多的蚊子更容易存活到第二年春天,这也是秋蚊叮咬更厉害的原因。
不过,秋蚊虽疯狂
却是我们“秋后算账”的好时机!
秋季控制成蚊,更重要是显著降低蚊虫(卵)越冬的基数,降低越冬蚊虫密度,这也是实现来年蚊虫早防早控、事半功倍的关键,这样能有效降低来年夏秋季蚊媒密度与疾病传播风险。
具体该怎么做?
科学防蚊灭蚊要多管齐下,做到“防灭结合”。社区、单位、公共场所经常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各种可能孳生蚊虫的水体依据孳生地性质分别采取翻、清、通、填的分类管理与处置的原则;对于无法清除的积水如地表雨水井、地下室集水井等水体可投放灭蚊幼缓释剂。
杀灭室内外的成蚊,以居民区、公共绿地、市民集中活动场所作为重点区域,开展空间喷雾灭成蚊。同时各类地下室(车库)、车棚、楼道、地下通道等场所温暖潮湿,也是蚊虫越冬的适宜栖息地,应作为秋季灭蚊的重点场所,开展滞留性喷洒灭成蚊。
市民朋友也要保护自己!防止秋蚊的“骚扰”,室内外清除各类积水容器等蚊虫孳生地,做好家庭的防蚊灭蚊工作,外出尽量着浅色长衣长裤,使用有效驱蚊产品。
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呼吁:重视秋季防蚊灭蚊,积极维护身边环境卫生,共同拥抱金秋健康美好的生活。
来源:东方网综合上海天气发布、新闻坊、新民晚报、网友评论等
部分文字作者:柏可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