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傍晚下班回家,刚推开家门,就看到老婆坐在沙发上,茶几上还摆着早上吃完饭还没有收拾的碗筷,孩子的玩具散落在地毯上。
老婆一进门就对着我抱怨:“你上周说好了要把换季的衣服整理好,现在全堆在阳台上,我每天下班收拾这,收拾那,早上还要着急送孩子,什么事都让我一个人弄,真是太累了。”
要是换作以前,我会下意识的反驳:“我天天加班,我哪有时间整理衣服,你下班比我早,就不能顺手弄一下。”接下来必是一场腥风暴雨,两个人唇枪舌战,赌气睡觉,第二天冷着脸上班。
但是那天,我实在太累了,也不想再吵,就坐在她的身边说:“不好意思,老婆,是我忘了,这些我来做吧,明天早上我去孩子吧!”
没想到,我说完话,老婆叹了一口气,起身说:“算了,今天别收拾了,明天再弄吧,我去给你煮碗热汤面吧。”
更让我意外的是,那天晚上,她也没有再抱怨,反而还跟我聊起了孩子在学校的趣事,还叮嘱我:“工作不要太累,记得要吃早餐。”
看着老婆在厨房忙忙碌碌,想起以前“针锋相对”的日子,为了谁做饭、谁送孩子吵过,为了节日回哪个家争过,为家里怎么花钱冷战过。
现在才恍然大悟,家庭的和睦,不是“争”出来的,而是“让”出来的。作家周国平说:“好的婚姻,是两个人都懂得适度示弱,不把较劲当本事。”
丈夫的“不较劲”,就是家庭最好的风水。
![]()
01
我曾看过一个报道:有一对夫妻,丈夫姓林,妻子姓苏,结婚8年,前5年几乎天天为家务吵架,后来却成为朋友圈里的“模范夫妻”。
妻子苏女士是职场妈妈,每天早上送孩子上学,白天上班,晚上回家还要做饭、辅导作业、打扫卫生,忙到11点才能休息。
刚开始林先生并不能理解,总觉得家务没那么累,还总是挑刺:“你看你拖的地,这边还有灰”、“衣服怎么不分类洗、深色和浅色混在一起”、“孩子的作业本怎么到处都放呀?”
每次被指责,苏女士都觉得委屈:“我从早忙到晚,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他下班回家往沙发一坐,就只会指挥我。”
有一次,苏女士加班8点才回家,没来得及做饭,林先生又开始抱怨:“你怎么不提前把饭做好?我和孩子都饿了。”苏女士忍无可忍,哭着说:“这日子没法过了,离婚!”
苏女士第二天就收拾行李外出旅游了,林先生不得不请了三天假,照顾家庭和儿子。
早上6点起床一边帮孩子穿衣服,一边催孩子吃早饭,送完孩子上学后,又急匆匆去超市买菜、回到家打扫卫生、做午饭。
下午又要提前准备晚饭,忙得乱七八糟,晚上辅导孩子写作业更让他头疼,一道题讲了好几遍,好不容易哄孩子睡着了,又得收拾客厅孩子的玩具,洗堆在水池里的碗。
等到夜深不静,林先生瘫在沙发上揉着发酸的腰,看着茶几上还没收拾完的作业本,才真正体会到苏女士的辛苦。
不是不想把家务做好,而是事情太多,根本顾不上“完美”;不是故意不按时做饭,而是工作和家庭根本没法兼顾。
从那以后,林先生就再不跟家务较劲了,看到地没的拖干净,他会默默地拿起拖把再拖一遍;看到衣服放的到处都是,他就会顺手整理一下。
苏女士也明显感觉到了林先生的变化,两个人争吵也少了,家庭氛围也变得越来越和睦。她说:“家里的地板可以有灰,衣服也可以晚一点洗,但丈夫“不较劲”的体谅是我最幸福的。”
2023年,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的调查78%的家庭矛盾,源于“谁来洗碗” ,还有65%的女性表示,如果丈夫继续对家务采取冷漠态度的话,她们可能会考虑离婚。
很多丈夫总以“高标准”要求妻子,却忽视了妻子的付出与疲惫。而不跟家务琐事较劲的丈夫,懂得体谅妻子的不易,用行动给予支持,妻子的心暖了,家庭自然就充满了欢声笑语 。
![]()
02
我有个朋友是一对“学霸父母”,丈夫姓张,妻子姓李,儿子以691分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大家都问他们是怎么教育的孩子,李女士反复说:“儿子能考上大学,都是功归于他的爸爸,在教育孩子上,他从来不会跟我较劲。”
其实,从一开始张先生和李女士的教育理念是相反的,李女士是一名中学老师,她深知一个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分数更重要。
所以她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做好各种时间规划,并让他严格按照时间来做。比如:固定时间写作业、睡前阅读30分钟,周末练书法,上兴趣班等等,让孩子“慢一点成长”。
然而,张先生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分数是硬道理”,总想着让孩子多报数学、英语补习班,还要求孩子每天比别人额外多做一份卷子。
到了孩子上四年级时,两人因为要不要给孩子报奥数班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张先生认为奥数将来能加分,对孩子升学有帮助,但李女士认为孩子基础还不牢固,先把课本知识学扎实。
两人冷静下来后,张先生想起儿子曾向他哭诉,奥数好难,他并不想去。他还想到妻子每天陪儿子阅读,帮他整理错题本,儿子作文还拿过市一等奖。
他突然间明白了,教育不是谁是谁错的事情,而是适合孩子才是最好的。于是,他想明白后,主动告诉妻子:“奥数班先不报了,听你的,以后孩子的教育,我们商量着来,我不再和你较劲了。”
从那以后,每当李女士做决定时,张先生总会先想想李女士这样做的目的,耐心地听李女士解释,还会提出不同的意见与李女士商量沟通,主动配合李女士。
儿子在高考后说:“我爸妈很少吵架,就算有不同的意见,也会好好说话,他们不较劲,我学习的时候就特别踏实,不用操心家里的事。”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研究:父母在教育理念上“较劲”,会让孩子出现焦虑、叛逆等问题,学习效率下降30%;而父母懂得协商的家庭,孩子的专注力和自信心更强,成绩也更稳定 。
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不是“谁的理念更对”,而是父母同心。不跟教育较劲的丈夫,懂得尊重妻子的付出,夫妻一条心,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
03
我们小区有一对结婚55年恩爱的老夫妻张大爷和刘大妈,有人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多年还这么恩爱?张大爷笑着说:“就一件事,不跟老伴较劲。”
刘大妈说,年轻时也没少和张大爷吵架。有一次,张大爷忘记了给婆婆买治关节炎的药,刘大妈就冲着张大爷说:“你不知道咱妈妈的腿疼得走不动道吗?真是什么事都指不上你?”
张大爷委屈说:“我加了一宿班,累得不行,回来就忘了,又不是故意的,你至于这样吗?”
两个人越吵越凶,刘大妈哭着说:“我当初怎么瞎了眼嫁给了你。”张大爷也来了脾气:“要是不想过,咱们就离婚。”说完,张大爷摔门出去了。
一路上,张大爷开始很生气,但是他想着想着,想起结婚时刘大妈说:“不管你变成什么样,我都不会松开你的手的。”张大爷说:“以后不管怎么吵架,我都会让着你。”
他转身去药店买了关节炎的药回家了,看到刘大妈还坐在沙发上抹眼泪,心里一下子软了。他递过去一张纸,对刘大妈说:“对不起,我不该忘记买药。”说完把药递给了刘大妈。
刘大妈愣了一下,眼泪掉得更凶了,小声说:“我也有错,刚才我也不该那么说你,你工作也累。”
从那以后,每次吵架,张大爷就记得“不较劲”,刘大妈说他衣服随手乱扔,他笑着说:“我改,我改。”刘大妈嫌他做饭太咸,他说:“下次我注意,我注意。”
就是刘大妈的错,张大爷也是先主动认错,等两个人冷静了,两人再慢慢沟通。
刘大妈说:“他不是真得怕我,也是不是真得觉得自己错,他就是不想让我生气,男人不跟女人较劲,不是懦弱,是心疼是爱。”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曾说:“婚姻中真正的杀手不是吵架,而是吵架时彼此攻击的方式。”婚姻里最伤人的,不是吵架本身,而是吵架时非要争个“你对我错”。
赢了道理,输了感情,值得吗?不跟吵架对错较劲的丈夫,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就算输了“争论”,却赢了妻子的真心,守住了婚姻的长久。
![]()
对一个家庭来说,丈夫就像“定海神针”,他不较劲,妻子就不会委屈;妻子不委屈,家庭就不会有矛盾;家庭没有矛盾,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就像有人说的:“娶一个好妻子,旺三代;有一个不较劲的丈夫,幸福一生。”
以前我总觉得,“较劲”是“有骨气”,后来才明白,“不较劲”是“有智慧”;以前总觉得,“赢了争论”是“本事”,后来才明白,“守住家庭”才是“成功”。
现在的我,再也不跟老婆较劲了,她抱怨家务多,我就搭把手;她对教育有想法,我就配合;她偶尔发脾气,我就哄一哄。
结果呢?老婆越来越温柔,儿子越来越懂事,家里的笑声也越来越多。
其实,幸福的家庭真的很简单:丈夫不较劲,妻子不计较,一家人互相包容,彼此体谅。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那些无关紧要的对错,在“一家人好好过日子”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