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每年发一次。我敢说,没多少中国人知道这个奖什么时候发。但只要发了,大家准知道,因为一旦网上有人大发雷霆,或者大加讽刺,就知道,瑞典那边又发奖了。
在各项中,有三项是自然科学奖。所以,看哪国科学家获奖,很有衡量该国科学水平的意义。
今年,物理学奖由英法美三名科学家获得,化学奖由日英美三名科学家获得,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两名美国科学家和一名日本科学家获得。
![]()
看国籍,没意外。从政治、经济、军事和留学去向看,都没毛病。安理会五常中有三个,获奖四国均位居GDP世界前十,核武国家占了三个,至于留学,这几国也是最主要的目的地。
问题出在哪?我们这个大国没在里头。
没在里头,其实没什么,这说明我们的进步空间还很大。进步空间大,这是好事,为什么要生气呢?
首先,这会提醒我们不自满,保持清醒头脑,最主要的,有差距,就有方向,这是多大一个GPS?它让我们不迷路。
其次,让寂寞的压力由他们担着。俗话说,高处不胜寒。你以为像美国那样,每次都有获奖,每个奖项都占一席,甚至两席三席,这滋味好受?相反,鸭梨山大。这就跟上届冠军这次又参赛一样。获奖有获奖的好处,不获奖有不获奖的动力,因为可以轻装前进。
退一万步讲,科学上没得诺奖,我们照样在技术上进步,更何况,我们的科学家也在搞,有搞研究的,当然,也有搞关系的。
但是,很多人还是生气,基本上也是一年一度。
如果真像上面所讲,确实有差距,还好,但怕的是,我们的科学研究已经达到了获奖水平,可他们出于某种别有用心,愣不发给咱。
不少人是这么认为。
这问题就严重了,按通俗说法,那帮发奖的人在故意气我们。
持这种观点的中国人很多。随便摘几句就能看出大家的想法,如,“几乎可以肯定,未来10年,诺奖会竭尽所能避免颁给中国科学家,无论中国科学家有多少开创性的贡献,西方会千方百计避免给中国打气长脸。10年以后,他们即便竭尽所能,也掩盖不了中国科学家的万丈光芒。”
又如:“又是一个毫无实际应用结果的玩意,跟隔壁医学奖一模一样宁可颁给这种不伦不类的东西,也不可能颁给中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实质性进展。”
有人干脆直接判决:这奖就是个笑话!
当然,也有人稍微平和,说,诺奖颁发有滞后性,看近年中国科学论文的领先数量,估计我们以后会获奖。有人还给出了时间,大概2040年左右大爆发。
有个现象,网民对中国科学家难获诺奖不服,但却没有为中国足球始终不行不忿的。不是说他们高看科学而轻视体育,而是因为,后者输得明白,不行就是不行,你们被破了嘛。
但科学不同,一般人搞不清楚,颁奖委员会觉得我们的科学家还没到获奖水平,但中国网民不服,他们觉得,我们奋斗了这么多年,创造了那么大的经济成就,这科学水平早该上去了,还有什么比群众的感觉更准?如果还没上去,那一定是有人在暗中搞破坏。
还有一点也不得不正视,那就是那些发奖的人不太注意照顾我们的民族情绪,看看这次三个奖项的获奖者,不是美国日本,就是英国法国,法国也是西方——但这已经算友好国家了,可见问题有多严重。
如果巴基斯坦、朝鲜、伊朗的科学家能获奖,我想,网民们的情绪能好很多。起码,我们帮助他们很多,他们得奖,奖章里至少有我们一半的功劳。当然,这些友好国家的本土科学家在可预见的将来,获诺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我想,也许不用看什么论文数量,以及琢磨那些难懂的科学原理,想搞清科学水平也不难。我们不懂科学的深奥,但莘莘学子懂,读硕士读博士的,是科学队伍的后备军,哪国的优秀学生不想找个高水平的去处?他们脚尖的方向远比论文索引更直观。
如果某一天,他们放着哈佛、剑桥、斯坦福这些欧美名校不去,而是争着跑来北京上海读硕读博,那肯定说明咱们的科学研究水平上去了。除了他们,还有各国的研究人员,他们愿意往哪些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所钻,大概率就是哪里的水平高。这远比凭一时意气说诺奖是个笑话更有说服力。
按照部分网友对中国科学家获诺奖前景的预测,他们就快来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