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俄乌冲突打破西方封锁!俄印联手掌控能源供应链,中国经济受影响

0
分享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英国石油公司预测,至2050年,印度将超越美国,跃居全球第一大石油消费国。届时其每日原油消耗量将从当前的540万桶攀升至910万桶,增幅接近70%;与此同时,天然气需求预计将激增140%。

这一趋势背后,俄乌冲突所引发的俄印能源深度联动尤为引人注目。目前俄罗斯已占据印度原油进口总量的四成份额,稳坐最大供应国宝座。

这场迅速升温的能源合作关系,究竟是印度在国际变局中的短期套利策略,还是可能对中国的能源战略布局构成实质性影响?世界能源格局的重心又正在向哪一极偏移?



英国石油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戴尔的观点切中要害:若要分析未来全球能源动力结构,印度无疑是不可忽视的核心变量。

今日的印度早已摆脱能源市场边缘地位,作为全球第三大石油进口与消费国、第四大液化天然气买家,其能源需求井喷的背后有着坚实的发展逻辑支撑。

庞大的年轻人口持续转化为劳动力红利,快速推进的城市化与制造业扩张催生巨大工业能耗,而遍布全国的交通、电力和建筑项目则如同“能源黑洞”,三者合力推动印度能源需求曲线持续陡峭上扬。

标准普尔发布的研究报告明确指出,印度极有可能成为“全球石化产业下一阶段增长的主要引擎”,其发展潜力尚处于初步释放阶段。



2022年2月爆发的俄乌战争,成为俄印能源合作加速的关键转折点。在此之前,印度超过七成的原油依赖中东供应,俄罗斯在其进口版图中占比微乎其微。

然而随着西方对俄实施全面能源制裁,莫斯科被迫调整出口方向,重点转向亚洲市场。印度敏锐捕捉到这一窗口期,迅速扩大自俄采购规模。

尽管美方多次施加外交压力,并对部分由俄油加工而成的印度出口产品征收高达25%的关税,新德里始终未改变采购路径,展现出高度的战略自主性。



这种坚定立场的背后,是印度对国家利益的精明权衡——低价俄油有效降低了国内工业燃料成本,同时缓解了长期存在的贸易赤字问题,实现经济与安全双重收益。

俄罗斯方面也积极回应,能源部第一副部长帕维尔·索罗金于今年8月透露,该国石油储量达310亿吨,计划在2030年前将年产量提升至5.4亿吨,其中印度被列为其液化天然气出口的“关键目标市场”之一。

更进一步的是,俄罗斯近期提出极具吸引力的合作方案:邀请印度参与北极航道开发,并支持其从北极理事会观察员身份升级为正式成员。



须知,印度通往欧洲的传统航线或经苏伊士运河,或绕行非洲南端,不仅航程遥远,且易受红海危机等地缘动荡干扰。

一旦接入北极航道,印度至西欧的海运时间可大幅压缩,物流成本显著下降,此举与其打造“香料之路”、强化全球贸易连接的长期愿景高度契合。

显然,俄罗斯正通过“能源供给+战略通道”的双轨策略,逐步深化与印度的系统性绑定。



这种紧密协作正在改写全球石油流动图景。过去,从中东经霍尔木兹海峡输往亚洲的油轮航线被视为全球能源运输的“生命线”。

如今,乌拉尔原油正沿着新航线频繁驶入印度港口,形成与中东原油并驾齐驱的新格局。

更重要的是,这一转变蕴含深层地缘博弈逻辑:俄罗斯借助折扣原油锁定印度市场,既稀释了西方制裁带来的冲击,也在亚太地区建立起稳定的外交支点。

印度则借此获得廉价稳定的能源保障,为其工业化进程注入强劲动能。而对于同样大量进口俄油的中国而言,这一变化带来了新的外部变量。



有观点担心,俄印能源关系的深化或将挤压中国的资源获取空间,尤其在油价剧烈波动或制裁加码的情境下。

美国近期针对俄罗斯能源企业及运油船舶实施的新一轮限制措施,可能导致俄方对中印两国的原油交付受限,迫使两国炼厂转而从非洲、南美或中东采购,进而抬高整体进口成本。

但从现实情况看,此类影响仍处于可控范围。中国主要进口的是西伯利亚—太平洋混合原油(ESPO Blend),而印度则以乌拉尔原油为主,两者在品质与用途上存在互补性。

此外,中国已构建起涵盖中东、中亚、美洲、非洲等多区域的多元化能源供应网络,单一来源市场的变动难以撼动整体能源安全根基。



放眼长远,21世纪全球能源争夺的中心正加速向亚洲转移。上世纪,国际能源博弈聚焦于波斯湾;而今,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需求增长已成为拉动全球能源市场的核心驱动力。

印度能源消费的迅猛上升,实质上反映了亚洲新一轮工业化浪潮的兴起。但伴随机遇而来的,还有不容忽视的风险挑战。

环保压力首当其冲,大规模化石能源使用势必加剧碳排放,与全球碳中和目标形成张力。

地缘局势的不确定性也可能随时中断供应链条,2022年因俄乌冲突引发的油价飙升便是鲜活例证。能源价格的周期性震荡,或将使印度的经济增长面临突发性减速风险。



如何在保障能源供给与实现绿色转型之间取得平衡,不仅是印度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时代命题。

俄印之间的能源协同,表面看是特殊时期的利益契合,实则折射出全球能源体系重构过程中的结构性重组与权力再分配。

对中国来说,这既是一记警醒——需不断巩固多元进口格局,防范外部依赖风险;也是一种契机——可借势拓展与周边国家的能源互联互通,加快跨境管道与储运设施建设。



英国石油公司关于“2050年印度成最大消费国”的预判,并非空想蓝图,而是正在逐步显现的趋势。

当印度的能源胃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扩张,当俄罗斯以能源为纽带编织覆盖北亚与南亚的合作网,全球能源舞台的主角已然更替。

在这场深刻变革中,不存在永恒的赢家,唯有那些能够洞察趋势、提前布局、灵活应对的国家,才能掌握主动权。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场宏大叙事的亲历者,也在无形中塑造着它的走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通鉴史智 incentive-icons
通鉴史智
展现优雅姿态,散发迷人韵味。
2596文章数 18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