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占理儿。
火了一个‘国庆’鸡排哥,热度还有,但风评已经开始逆转,人们似乎看腻了铺天盖地关于他的内容。
![]()
‘摊位安装空调’‘鸡排哥注册工作室’这两条最新消息下方,大家留言‘活这么大第一次见室外装空调’‘下一步就是直播带货’‘他已经赚够这辈子花不完的钱了’。
![]()
大家都知道,一旦这类不满情绪的评论出现,接下来会发生啥——‘鸡排哥’会像曾经的‘有才哥’‘拉面哥’‘晓华姐’等前辈一样渐渐凋零。随后就是‘麻花哥’‘扁担哥’‘灌饼姐’等后辈一个个出来,领个十来天的风骚。周而复始。
至于为啥会‘周而复始’,大家也都门清:钱呗。网红有了知名度,短时间挣到大钱;线下吸引大量网友前去围观,推动当地旅游住宿消费市场;还能引来众多蹭流量的大小网红,创作N多视频内容,最后在平台算法加持下,进一步增加网民平台停留时长和视频播放量。留住了流量,平台就留住了‘钱袋子’。
像‘鸡排哥’这样的网红,其实没啥持久力,寿命也不会长,平台对此是一清二楚的,他们也没想着长期去捧。因为隔段时间捧一个出来,不花啥成本,收益却不低。更重要的是,这能给社会形成一种期待:下一个火的可能是我。
![]()
网红们前仆后继,为的也就是这个。
这个过程里,网红和城市文旅也清楚,他们要的就是短期利益,所以才会出现所谓的‘文旅宣传官’这样的‘强强联合’。本质上,人家玩的就是短期高效收割策略。
地方假期经济,全靠网红带动,文旅坐享其成,也是有趣至极。
平台那边,表面上看也是在追求短期利益,可实际上这是人家的长期战略。一茬茬网红一夜爆火,然后迅速消亡。假如一个网红平均寿命是15天,一年仅需消耗24个网红,平台就能稳定制造热度,维持关注,吸引流量。
![]()
假如所有大小网红加一起有100万(实际肯定不止),能消耗多少年呢?4万多年……所以,人家这铁定是长期策略。当然了,这只是长期战略的一部分。
我相信大家能感觉出来,网红寿命正在衰减。我记得‘郭有才’当时火了快一个月,先是一曲《诺言》成名,然后牛鬼蛇神全数出洞,后来当地文旅下场‘合作’,给他圈了块地弄了个专属‘直播区’。再然后修了站前广场,最后人还是太多无奈又转移了阵地……
![]()
如今鸡排哥这才十来天,风评就变了,开始有人看腻了。其实也容易理解,虽然他口才不错,能提供情绪价值。但他的本质是体力劳动,得不停地炸鸡排,在此基础上用能说会道的嘴输出‘价值’。可身体的疲累非常影响精神,没了精神脑子就会‘蒙圈’,国庆节那种长时间高强度工作,他能保持微笑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
当然,他知道自己不可能一直这么火,毕竟那么多前车之鉴在。所以很快开通了短视频账号,开启了直播。这点大家都不意外,毕竟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一辈子能有一次就不错了,下一次至少得4万年以后。
![]()
所以,尽快、尽可能地变现,站在他个人角度来说,是最优的选择。这种事如果你有幸遇到,千万别犹豫,别在意别人怎么看、怎么说,把钱装进自己兜里比啥都强。
我知道不应该鼓励这种行为,但这是现实。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暴富的短暂机会,请一定抓住;如果遇不到,我劝你坚持长期主义。
去年我侄子暑假来玩,连着两天都是捧着个手机玩游戏,我问他将来打算上哪个大学。他说没打算上,就想将来当个游戏主播,或者是网红,时间自由挣钱还多。
我有些被他的想法惊到,印象里他很懂事,学习也一直都不错。深入沟通后,他说班里跟他想法一样的同学不少,他们普遍觉得学习没意思,而且上完大学无非就是找个班上,朝九晚五还得看老板脸色,一个月工资最多万儿八千,根本不够花。
![]()
我问他你觉得当网红很容易吗?他说知道网红竞争很惨,但那玩意靠的是新奇、独特,他没想着当一辈子网红,也不觉得自己能成为头部大红网。就想着将来搏几把,然后挣到够一辈子花的钱就躺平。
跟侄子的这番聊天,让我想起这两年在网络上看到的一些观点,它们极其相似,我估计不少人应该都看到过,大致意思是:财富不是对认知的补偿,而是对勇气和冒险的奖励,敢拼敢闯收获巨大财富的机会,远超按部就班、兢兢业业。
![]()
说实在的,曾经有段时间觉得这类观点没毛病,也的确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存在,许家印、王健林、任正非这些老一辈企业家,当年都是从一无所有,靠着拼劲闯出来的。
但是经过这两年的沉淀,我发现他们是敢打敢拼,但他们并非是短期主义者。可是很多年轻人只看到了名人的敢打敢拼,却看不到他们一路走来的长期坚持。
这也不怪他们,在这个追求物质的时代,长期主义正在被一点点地从人们的观念里移除,短期主义越来越成为一种‘显化’观念。
如果你仔细思考会发现一件事:每个人的底层世界观,通常只是那么一两条观念。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一个庞大、复杂的个人世界观。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就明白:零和博弈是不少人的一种世界观,持有这种世界观的人会普遍认为这个世界就是个‘丛林’,资源是有限的,要靠抢才能拿到。
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自私、对抗的心理和行为观念。这种观念在贫困家庭长大的孩子身上特别明显,他们可能学习好、肯吃苦、能力强,但却很难在职场上爬到较高的位置,因为观念里对资源的掠夺,让他们的吃相很难看,底下人拿不到好处,自然干不出成绩。
我相信你肯定喜欢跟着一些家境好的、出手大方的领导混,这样的领导通常不会贪普通员工的利益,甚至会为了长期利益把某些短期好处全部让渡给手下的人,反正人家也不在乎,不差那点钱。
短期和长期主义都是一种底层世界观,以前流行信奉长期主义,但如今在社会、技术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短期主义已经盛行起来。
![]()
首先就是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西方思想、文化、科技产品,以及最重要的资本进入中国,对咱们的冲击史无前例。当年的下海潮,一大批人靠着天不怕地不怕的闯劲儿,很快就折腾到了巨大的财富。他们的暴富,又令无数人眼红,很多人禁不住诱惑辞掉了铁饭碗,一头扎进了‘海里’。
有些人爬出来了,可有些却是浮出来的。那时候机会是真的多,毕竟刚迈开发展的步子,各行各业几乎都是从零开始,参与的人多,成功的自然也多。更重要的是‘成王败寇’,人们总是很容易记住‘王’的名号,没人会在意‘寇’的结局。
媒体上宣传的也都是那些短期‘成功奇迹’,营造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关键是不这样宣传不行。假如天天宣传的都是:谁赔得倾家荡产,谁拉了多少饥荒,经济也就甭想发展了,咱们的恐怕腰杆子恐怕现在都直不起来。
![]()
现如今这个自媒体时代,叠加算法助力,短期主义又被加速普及着。
我们脑子里有一个叫‘注意力过滤器’的东西,估计大家都有体会,咱们的大脑没办法处理所有眼睛看到的视觉信息,不然就会累死,这是进化的产物。所以,大脑本身是会根据咱们的观念、兴趣、经验以及目标等,帮我们过滤掉绝大部分信息,只让我们看到自身认为重要的、想看到的东西。
就比如你到森林里采蘑菇,一眼扫过去你会看到很多树木、杂草、石头、落叶,但是由于它们不是我们的‘目标’,所以并不会进入大脑,而一旦看到蘑菇,脑子就立刻会给我们发出信号,提醒我们发现目标。
同样的道理,平日里我们认可的观念、理论,会更容易通过眼睛进入大脑,而那些我们不认可的就会被自动舍弃。慢慢地咱们认可的观念就会被反复加强,直至成为‘真理’。
![]()
算法的出现,让这一点更加被强化。它根据咱们平日里的阅读、观看喜好,替咱们进行筛选,也给咱们更加精准地推送,让咱们能够看到更多符合自身观念内容。
尤其是一些持有非常小众观点的人,现实里密度是很低的,你身边可能一个都没有,想碰到‘知己’很难。但是在网上,算法能精准地让你们匹配上,形成群体。大家一看原来有这么多人跟自己看法一样,你会瞬间觉得自己的观点是正常的,时间久了自然你就会认为你的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短期主义,在算法环境下迅速成长。尤其是网络上各种奇葩鬼怪,靠着装疯卖傻就能吸引一大波流量,短期积累大量财富。当你的注意力都在这上面了,算法自然就喂给你同样的内容,你就越会觉得短时间赚大钱——不是梦,别人已经做到的,很多人已经做到了。
这种情况下,长期主义真的很难存活!
写到这里,差不多想说的都说了,结个尾吧。
长期主义也好,短期主义也罢,本质上都是观念,所以也就不存在对错之分。不管你认可哪种主义,选择权都在你手里。
但是,我希望大家想一个问题,像‘鸡排哥’‘有才哥’这些短时间爆火的网红,他们有选择做网红的权利,那他们有没有选择自己‘火不火’的权利呢?或者说,决定他们‘火不火’选择权在谁手里呢?
同样的,长期主义和短时主义,成与不成的选择权和决定权,又在谁手里?
全文完,感谢阅读,如果喜欢请点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