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内容
蒙古族人群营养状况及肠道菌群多样性研究
人体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且动态变化的微生态系统,其组成和功能对宿主的生理稳态和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蒙古族作为至今仍保留传统游牧文化的民族,其独特的饮食结构与营养模式可能对其肠道菌群产生显著影响。目前,针对蒙古族人群肠道菌群与健康关系的系统性研究仍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以蒙古族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膳食频率问卷调查与宏基因组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分析并比较了蒙古族健康人群的营养状况与肠道菌群多样性特征,并进一步解析了蒙古族健康人群肠道菌群与健康状况之间的关联。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目前蒙古国健康人群肠道微生物相关研究的空白,并为日后饮食营养及肠道微生物理论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支持。此外,本研究应用绝对定量分析技术体系,在种水平解析了蒙古族健康居民的肠道乳酸菌生物多样性及其绝对含量,这不仅为探究肠道中有益菌种多样性提供了新的分析策略与实践方案,同时为益生乳酸菌菌株精准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专家介绍
孟和毕力格 教授
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
内蒙古自治区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农业农村部奶制品加工重点实验室
孟和毕力格,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农业部东北区域农业微生物资源利用科学观测站站长。入选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人才。先后主持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中蒙国际合作)、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及内蒙古科技计划项目等科研项目。1994—1999年,参加日本国JICA项目“内蒙古乳制品研究培训中心”项目的建设,期间赴日本国北海道酪农学园大学食品科学部,日本国明治乳业中央研究所研修学习。2022年5月—11月,日本国理化学研究所(横滨)访问学者。
围绕乳酸菌与发酵乳制品开发研究方面,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0 余篇,获得专利11 项,参编学术著作5 部,主编和参编出版教材5 部。参与起草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2 项。相关成果获得农业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等奖励。
实习编辑:杨瑞蕾;编辑:阎一鸣;责编:张睿梅
为进一步促进动物源食品科学理论的完善与创新,加速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助力产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由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中国食品杂志社将与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南昌师范学院、 家禽遗传改良江西省重点实验室 共同举办的“ 2025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 ”,将于 2025年10月25-26日 在 中国 江西 南昌 召开。
长按或微信扫码进行注册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食品杂志社和全国糖酒会组委会将于2025年10月16-18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第113 届全国糖酒会食品科技成果交流会。食品科技成果交流会期间举办食品科技成果展,本届科技成果展以我国当前食品产业科技需求为导向,重点邀请“十四五”以来获得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科研项目支持产出的食品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参展,并针对企业技术需要开展精准对接服务。
长按或微信扫码进行注册
以上会议招商招展
联系人:杨红;电话:010-83152138;手机:13522179918(微信同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