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代皇朝中,总有一些皇帝上位第一刀便是斩杀开国功臣,其中属明太祖朱元璋下手狠辣,当初曾陪他征战沙场打天下的34个开国将臣,只有4个人免于“大清洗活动”!
皇帝身处高位,猜忌百官固然是常事,但直接“一窝端”未免有些过于残忍,朱元璋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那4个人为何能逃脱朱元璋的“魔掌”?
1368年,头戴红巾的朱元璋指挥各路大军将元顺帝一家轰出了中原,自此南京城门上竖起了“明”字大旗,迎来新的朝代——大明王朝。
然而穿上龙袍,坐上龙椅的朱元璋还是感到如芒刺背。
许是出身贫苦,又曾是乞丐,转瞬间当了九五之尊,这之间巨大的落差让朱元璋觉得有些缥缈和焦虑。
他一个乱世起义被“推上来”的皇帝,万一哪天也被赶下台,不就白忙活一场?
除此之外,有元朝覆灭这一前车之鉴,朱元璋愈加觉得,权力还是紧握在自己手里才更可靠。
那,权从何来?
朱元璋将目光放在了那34位功臣身上,在如今天下已定的局势下,这些功臣对他来说就成了潜在的隐患。
他很清楚这34个功臣并非人人都听他的话,要想皇位坐得安稳,“清扫”朝堂是不可避免的。
一场震慑朝堂的“胡惟庸案”让他收回宰相的权力,此后六部政务一概由皇帝裁决;而后一场“蓝玉案”又让他收回了兵权,还用“朱氏分封藩王”的办法修建了“朱氏王国”,来强化自己皇权的主体性。
当时,太子埋怨朱元璋太过暴戾,他认为一国之主应该宽厚待人。
朱元璋却摇摇头说道,“这里有一根荆棘,你把它拾起来。”
太子尝试了几次都拿不起来,“这上面长满了刺,扎手得很,如何徒手拾起?”
“是啊,那朕现在把刺都给你拔干净,不就容易拿起来了吗?”说完,太子明白了朱元璋的用心。
那些功臣被除掉是必然的,因为这些人有了权力后居功自傲、无视皇威,这样的刺儿头不除了,等他年事已高,后人该如何坐镇江山?
不过在这场诛杀风暴下,有4个人侥幸得以存活。
这几个人能安然无恙,是因为能够审时度势,了解朱元璋敏感猜忌的内心,说白了就是不贪官儿,听话。
像手握重兵的汤和,深知朝堂纷争的那点事儿,没几年便提前交出兵权请求退隐朝堂才换得晚年的安逸。
像沐英、郭英,是俩个关系户,一个是感情深厚的养子,一个是宠妃的亲哥,俩人又刚好品行贤良,即便战绩累累在皇帝面前依旧表现为谦卑的臣子,找不到诛杀的理由啊。
而耿炳文,和其他武将相比,耿炳文其实能力并不出众,而恰恰平庸成了他的保护色,在朱元璋看来此人算不上威胁,在未来耿炳文也不会有谋反的可能。
可惜的是,别人是善终,而他的死却说不清,有人说是因一条玉带而被弹劾,最后一家子自尽而亡;也有人说他是死在战场上。
严谨来说,其实还有邓愈没被清算,朱元璋根本动不了他,因为邓愈常年远离朝堂疲于战事而疾病缠身,早早地死在凯旋而归的路上。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