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或演讲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呼吸。对于正在学习说话的孩子来说,尤其是那些说话声音小、句子说不长、听起来有气无力的孩子,问题的根源可能并不在嗓子,而在于不会使用“说话的呼吸”。
为什么说话需要专门的呼吸训练?
有些人平静时的呼吸(胸式呼吸)是浅而快的,主要靠胸腔的起伏完成,这种呼吸方式产生的气流较弱,只够维持生命需求。而说话需要的呼吸(腹式呼吸)是深而慢的。它依靠横膈膜(一层分隔胸腔和腹腔的肌肉膜)的下沉,让肺部充分扩张吸入大量空气,然后有控制地、平稳地将气流呼出,这股气流在冲击声带时才能产生响亮、持久、清晰的声音。
![]()
存在呼吸支持问题的孩子可能表现为:
· 句子说不长: 说几个词就不得不换气,语句被切割得支离破碎。
· 声音微弱: 说话声音小,传不远,容易被人忽略。
· 说话用力: 听起来很吃力,脖子或肩膀肌肉紧张。
· 尾音消失: 一句话说到最后几个字就没声音了。
· 异常停顿: 在不该停顿的地方频繁换气。
训练目标:学会“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是目标模式,它能为言语提供强大而稳定的动力。您可以让孩子平躺,在小肚子上放一个小玩具(如小车、小恐龙),让他观察:
· 吸气时:肚子鼓起来,像气球一样把玩具顶高。
· 呼气时:肚子瘪下去,玩具慢慢下降。
让孩子直观地感受这种呼吸方式,并尝试在坐姿和站姿下练习。
![]()
好玩又有效的家庭呼吸训练游戏
训练的关键在于“游戏化”,让孩子在玩中学,避免枯燥。
第一阶段:感知与控制气流
1. “吹动的比赛”:吹羽毛、吹纸片、吹风车、吹泡泡。这是最经典且有效的训练。要求孩子吹得久、吹得慢,而不是用力猛吹。
2. “乒乓球运动员”:在桌子上吹乒乓球,从一端吹到另一端,或进行母子对抗赛。
3. “水里的小鱼”:用吸管在水里吹气,看谁吹出的气泡又多又持久。
第二阶段:将气流与发声结合,当孩子能较好地控制气流后,就可以将“气”和“声”结合起来。
1. “长长的 ssss……”:像蛇一样发出长长的“s”音,看谁坚持的时间长。
2. “元音拉力赛”:持续发出“a——”、“o——”等元音,比比看谁的声音更持久。
3. “数数一口气”:挑战一口气数数字,看最多能数到几。(例如:1、2、3……)
4. “句子一口气”:选择一首孩子熟悉的短儿歌或一句简单的话,鼓励他一口气说完。
重要原则与注意事项
· 趣味第一: 永远记住这是在“做游戏”,而不是“上课”。保持轻松愉快的氛围。
· 循序渐进: 从简单的吹气游戏开始,慢慢过渡到发声练习。每次练习时间不宜过长,5-10分钟即可,每天可以多次进行。
· 树立榜样: 家长一定要和孩子一起玩,亲自示范,这比任何指令都有效。
· 及时鼓励: 热烈地表扬孩子的每一个微小进步。
·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训练后改善不明显,或您怀疑存在其他复杂问题(如器质性或神经性原因),可以来太原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寻求言语治疗师的专业评估和指导。他们能提供更精准、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呼吸是声音的发动机。通过有趣的游戏,帮助孩子从“胸式呼吸”转变为“腹式呼吸”,学会平稳、有控制地呼气,能为清晰、流畅、有力的言语打下坚实的基础。从现在开始,放下焦虑,和孩子一起玩转“呼吸”吧!
(责编 黄晶 张丹丹 通讯员 殷晔 王婧 助编 曹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