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复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这一曾令无数家庭陷入绝望的疾病,中国创新药企复星凯瑞的CAR-T细胞疗法产品,奕凯达®(阿基仑赛注射液),正在照亮淋巴瘤患者的希望之路。作为国内首款获批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它不仅填补了领域空白,更成为患者触手可及的“生命之光”。
在复星艺术中心为淋巴瘤患者举办的新生庆祝活动上,一位气色红润、爱笑开朗的秦女士正向身边病友分享她的故事,“你们看看我现在的状态,我的今天也是你们的未来。”七年前的她曾是一位在医院经历生死劫难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这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亚型。
![]()
“那时候,每到治疗间隔的第三周,我就忍不住摸脖子——生怕肿块又长出来。”回忆起七年前,秦女士的声音仍带着一丝后怕。当时,她的病情已走到三线治疗阶段。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赵维莅教授告诉记者,“传统治疗没有突破的前提下,此时患者的生命已经是按月计算了。”而在经历了3种治疗方案、12次化疗后,秦女士的病情依然反复,让她和家人一度陷入绝望。
彼时,刚刚进入国内获批临床试验的CAR-T细胞治疗带来了转机。“这是刚在国外开展的新技术,有希望但无法保证效果。”赵维莅记得,当她把所有风险摊开时,秦女士几乎没有犹豫:“我信你们,我想试试。”秦女士的信任,成为团队推进治疗的重要动力。而这份信任背后,是她对生命的渴望,更是对医疗团队多年来不离不弃的感激。于是她成了全国首例商业化CAR-T注册临床研究入组患者。
在充分完善的CAR-T治疗前准备后,血液科专家团队于2018年11月28日为秦女士完成了阿基仑赛注射液的回输,这一次输注后,秦女士脖子上的肿块超过一个月没有再出现。2019年1月,就在春节临近之时,赵维莅的老师、当时94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专程到病房探望:“别害怕,我们一起加油。”秦女士被感动得不由竖起了大拇指,王振义院士也竖起了大拇指。这一画面被定格下来,而这个瞬间也成为秦女士坚持的力量。最终,她在春节前顺利出院,这一肿瘤完全缓解状态,竟持续了七年。
秦女士的康复,是赵维莅团队无数“以患者为中心举措”的缩影。但故事并没有结束,赵维莅所在的血液科团队有了救回更多的“秦女士”的干劲。
每年9月15日世界淋巴瘤日,团队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语言鼓励,而是坚持为患者做实事。编写随访手册,把饮食、作息等康复科普知识送到患者身边;搭建“愿望树”,让康复患者写下经历,用真实故事为新患者注入信心。
秦女士的七年,不仅见证了中国创新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深刻诠释了医疗团队“换位思考、细节守护”的温情关怀。正如赵维莅所说:“治愈不仅是疾病消失,更是让患者回归生活正轨。只有把每个细节做到位,动员所有人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帮患者战胜疾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