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光彩上合陈江涛:中俄教育交流带动企业双向合作的上合机遇

0
分享至


(《环球日报》报道截屏)

  (来源:环球日报)在全球化深度调整与科技革命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两国高层互动频繁,从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到双边重要会晤,始终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为原则,为全方位合作定向领航。当前,中俄合作已突破单一贸易范畴,形成覆盖能源、基建、科技、文化等多领域的立体格局,而教育交流作为其中的“软纽带”,正与企业合作深度联动,在上合组织框架下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能。


  上合组织:搭建中俄教育与企业合作的广阔平台

  自成立以来,上合组织始终秉持“上海精神”,从安全合作向经济、教育、能源等多领域拓展,成为成员国协同发展的核心载体。2025年上合组织天津峰会提出的“能源、绿色产业、数字经济三大合作平台”与“科技创新、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三大合作中心”,为中俄教育与企业合作提供了顶层设计支撑。

  上合组织不仅推动成员国简化贸易通关、降低合作壁垒,更通过“上合示范区”系列实体项目,为教育成果转化与企业实践搭建了落地场景。例如,光彩上合所属的教育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俄中中心,直接推动中俄高校互派交换生、共建联合实验室;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则促进两国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对接,让教育资源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形成“平台赋能、双向共赢”的合作生态。

  教育交流:凝聚互信、联动多领域合作的核心纽带

  教育交流是中俄构建深度互信的基石,而青年则是传递友谊、延续合作的关键桥梁。通过联合办学、课题研究、文化节等活动,中俄高校围绕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安全、人工智能伦理等议题开展协同攻关,既产出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更培养了一批兼具跨文化视野与专业能力的青年人才——这些人才正成为中俄能源合作、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生力军”。

  以教育为起点,合作正自然延伸至多领域:在文化层面,中俄高校联合举办艺术展、民俗展演,推动传统文化互鉴;在科技层面,共建新能源、智能制造实验室,为企业技术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在贸易层面,通过“跨境电商实务”“国际物流管理”等定制化课程,培养适应中俄贸易需求的专业人才。可以说,教育交流不仅增进了两国人民的情感认同,更为企业跨领域合作扫清了认知壁垒、奠定了合作基础。

  双向赋能:教育与企业合作的协同共生机制

  教育交流与企业合作的关系,本质是“人才供给”与“实践需求”的深度耦合。一方面,教育交流为企业合作提供“人才保障”——中俄高校通过调整课程体系、增设实践环节,培养出既懂专业技术(如特高压输电、数字医疗),又熟悉对方市场规则、语言文化的复合型人才,直接解决企业跨境合作中的“人才缺口”;另一方面,企业合作为教育交流提供“试验田”,企业将实际项目(如中俄林浆一体化、俄罗斯电网改造)转化为高校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术应用能力,实现“教育即实践、学习即就业”的良性循环。

  这种双向赋能机制,让教育不再是“孤立的知识传递”,企业合作也不再是“单一的商业行为”。例如,光彩集团在俄罗斯开展的能源项目,既可吸纳中俄联合培养的技术人才,又为高校新能源领域研究提供实地数据,形成“人才培养—项目落地—科研反哺”的闭环。

  光彩实践:中俄教育与企业合作的典型样本

  中国光彩事业国际投资集团、中国光彩-上合经贸事业部作为上合框架下合作的积极参与者,以多元化产业布局为基础,打造了中俄教育与企业合作的标杆案例。在教育领域,推动俄罗斯利佩茨克国立师范大学与中国南通理工学院合作,开展学术研讨与交换生项目;计划与坦波夫国立大学共同举办“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展医学中心深度合作,构建双向人才流动机制。

  在企业合作层面,集团成果同样丰硕:联合上市公司投资“中俄林浆一体化项目”,带动俄罗斯林业资源开发与中国深加工产业联动;参与俄罗斯国家电网改造,引入中国特高压技术,同时可为中俄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在蒙古国打造“光伏+供暖”新能源样板工程,将科技研发的光伏技术转化为实际产能。这些实践充分证明,教育交流与企业合作的深度融合,能够有效推动中俄产业协同与经济共赢。

  坦波夫中国周:释放中俄合作的需求与机遇

  在2025年“坦波夫中国周”的中俄企业家圆桌论坛上,俄方企业的需求与中俄教育—企业合作的供给形成精准对接:俄方提出农畜产品出口、能源开发等需求,可通过中俄高校“国际贸易”“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优化贸易流程;俄方对科技设备、建材的进口需求,可依托高校俄中中心经贸交流及两国高校联合研发的技术成果,推动企业技术引进与本地化生产;而人才、金融领域的需求,则可通过“产教融合基地”“上合光彩产业基金”等方式,实现人才定向输送与资金精准支持。

  此次论坛的需求对接,正是中俄教育—企业合作机制的生动实践——教育交流提前储备了合作所需的人才与技术,企业合作则将需求转化为教育与产业联动的具体项目,让“需求有回应、合作有落地”。

  展望未来:中俄合作空间广阔,潜力无限

  从中俄战略协作的高度,到上合组织的平台支撑,再到教育与企业的双向赋能,中俄合作已形成“顶层有设计、中层有平台、基层有实践”的完整体系。未来,随着数字经济、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的合作深化,教育交流将进一步聚焦复合型人才培养,企业合作将持续拓展项目落地场景。

  无论是上合组织框架下的“三大平台”“三大中心”建设,还是光彩上合等企业的产业实践,都印证了一个结论:中俄教育与企业合作的深度,决定了两国战略协作的广度与深度。在全球不确定性加剧的当下,这种以教育凝聚互信、以企业推动发展的合作模式,不仅将为中俄经济注入新动能,更将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共同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俄智慧”。

  (作者:陈江涛,俄罗斯利佩茨克国立师范大学高级顾问、中国光彩事业国际投资集团总裁、中国光彩-上合经贸事业部部长,参与编写的著作有《解放众筹》、《自立自强:中国式科技创新之路》、《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案例选编》等。在担任中国光彩-上合经贸事业部部长期间,推动中财经等国企、国际资本参与发起设立“上合光彩产业基金”,积极参与蒙古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耳其、尼泊尔、老挝等国家基础设施、能源、文化等领域项目合作与交流。先后荣获国家乡村振兴局《感谢信》、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特别贡献奖”、俄罗斯坦波夫国立大学《感谢信》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星视频 incentive-icons
星视频
你关注的就是星视频
5422文章数 40985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