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24支参赛队伍在白塘湖300米直道上一决高下,最终各项大奖花落各家,2025年莆田市龙舟赛圆满落下帷幕;10月2日,莆田木兰溪上龙舟竞发、气势如虹,161艘龙舟整齐列阵,5000名参赛健儿挥桨奋进,沿溪巡游十公里,创造龙舟巡游“最大规模”“最长距离”世界纪录。
碧波激荡,百舸争流,莆田以规模空前的龙舟盛会,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现了一座滨海古府与现代新城澎湃的生命力,也为莆田奋勇争先的“状元精神”写下新时代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莆田在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生态治理等多个领域协同发力,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就。
产业扬帆:从“制造”到“智造”
在经济主战场,莆田正积极推动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迈进。 提起莆田产业,“鞋”是绕不开的关键词。莆田“中国鞋都”的崛起,既是一部厚积薄发的产业进化史,也是莆田人民“状元精神”的奋斗史。
莆田制鞋业源远流长。改革开放初期,莆田率先承接全球产业转移,成为多个国际知名运动品牌的代工基地。这是莆田鞋梦开始的地方,但“代工”也一度成为其难以摆脱的标签。
面对挑战,莆田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过去,制鞋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进入新时代,莆田果断开启从“制造”迈向“智造”的二次创业。如今,莆田建成全国鞋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平台,以“智改数转”引领鞋企转型升级,重塑产业竞争新优势。
通过设计赋能与品质革命,莆田鞋业逐步摆脱代工依赖,以技术创新与品牌培育实现突围。莆田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品向高端化、个性化跃升。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莆田已拥有鞋类发明专利147件、实用新型专利1445件、外观设计专利1082件;莆田打造以“莆田鞋”区域品牌“1”、带动企业自主品牌“N”的“1+N”品牌体系,孵化培育自主品牌50多个。
![]()
2023年6月,莆田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授予“中国鞋都”称号;2025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公布了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莆田鞋”区域品牌成功入选。
从代工基地到“中国鞋都”,莆田人民以“状元精神”不断攀登新高度。而鞋都的崛起,只是莆田奋进路上的一个缩影。
此外,莆田在许多领域同样表现亮眼。金银珠宝闪耀全球,莆田北高镇黄金产业做大做强,北高人在全国各地开设了终端零售店3万多家,年销售3000多亿元,占全国市场50%以上。食品产业香飘四海,福建省红太阳精品有限公司、福建省亚明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将地方特色产品推向全国,销量位居前列。新能源新材料异军突起,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项目相继落地,莆田正打造从基础化工到新型功能材料的全产业链,成为国家级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出海:妈祖之光 照亮四海
莆田人的“状元精神”,不仅体现在商场的锐意进取,更深深植根于传承千年的妈祖文化。
2009年,妈祖信俗入选了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首个信俗类的世界遗产。妈祖文化从莆田出发,扎根中国沿海,并随着华人的脚步远播至东南亚、欧美等地。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妈祖庙宇,信仰者超过3亿人。
![]()
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赋予了莆田人闯荡四海、开拓事业的深厚底气与道德准则。 莆田人相信,拼搏奋斗与行善积德相辅相成,个人的成功与对家乡、对社会的回馈紧密相连。无论是龙舟巡游的齐心协力、永不言弃;还是遍布全球的莆商心系桑梓、捐资助学的深情厚谊;抑或是将“仁爱”化为信誉、将“勇毅”化为创新动力的实践,都彰显了莆田人不畏艰险、守望相助的精神基因。正是这种精神,使“状元精神”转化为推动个人成长、家乡建设与文化传播的强大动力。
这份奋勇争先的精神,不仅激励莆田人扬帆远航,也鼓舞他们在故土精耕细作。
9月28日,一幅气势恢宏的百米木雕《京杭大运河》江南卷在莆田市美术馆展出,成为“状元精神”的又一例证。百米木雕《京杭大运河》于2023年3月开工,由郑春辉大师带领团队创作,计划历时五年完成,作品由9棵500年以上的巨型香樟木组成,总长120米。此次展出的江南卷以细腻手法再现大运河沿线的漕运繁华景象和风土人情,深深打动了从全国慕名前来的游客。
“状元精神”的锐气,已融入莆田工艺美术的血脉。如今,莆田木雕、仙作古典工艺家具等国家级非遗与时俱进,不断实现从“守艺”到“创艺”的跨越。“仙作”作为红木家具的顶尖流派,多次作为国礼亮相国际舞台,入驻北京人民大会堂、G20峰会会场,以精湛技艺与东方美学,定义了中式奢华的新标杆,产品畅销全球。
生态样板:绿水青山 福泽民生
当161艘龙舟在木兰溪上破浪前行,鼓声与桨影之间,两岸生态绿廊与现代化建筑交相辉映,绘就一幅“人水和谐”的时代画卷。这龙舟齐发的呐喊,仿佛在激昂地诉说莆田人民在这条母亲河上“状元精神”的不屈实践。
如今的木兰溪,承载着欢乐与荣耀,却也曾是莆田人民的心头之患。面对“雨下东西乡,水淹南北洋”的连年水患,莆田的抗争从未停止。从北宋钱四娘倾尽家财筑陂治水、功溃投江的悲壮义举,到后世建成“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木兰陂,再到现代兴建东圳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直至新时代持续推进木兰溪防洪体系完善——治水之路,见证着一座城市的坚韧。
![]()
如今,莆田的治水理念已实现从“对抗洪水”向“与水共生”的根本转变,治理体系也全面升级为涵盖水质提升、生态修复、景观重塑的系统工程。木兰溪治理交出了一份厚重答卷:安全层面,2011年木兰溪下游的防洪能力从不足两年一遇提升到50年一遇,筑牢坚实的百里安全岸线;生态层面,2024年木兰溪流域国省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达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8%,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发展层面,莆田以木兰溪为纽带,提出“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梳理和培育了10条重点产业链,市场主体超过85万户。
昔日的灾害频发之地,如今已成为贯穿城市的生态廊道与亲水客厅。木兰溪治理成为新中国水利史上“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成功典范,也为全球滨海城市河流治理与生态建设贡献了“莆田智慧”与“中国样本”。
从“制造代工”到“智造创新”,从妈祖故里到文化远航,从“水患之河”到安澜清波,莆田的每一步跨越,都深深镌刻着“状元精神”的印记。面向未来,莆田人民将传承与弘扬这一宝贵基因,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稳健前行。
来源:莆田晚报 全媒体记者 李恬
责编:许伯英
编审:蔡雪杰
审核:许秋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