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是一年中秋节,明月当空、金桂飘香,街角的小超市,早已摆出各式月饼,从传统的五仁、豆沙到新式的流心、冰皮,让人眼花缭乱。
![]()
案头沏一壶桂花乌龙茶,香气袅袅中,窗外天空中的轮月渐满。手机里,母亲发来的一条消息写着:“今年忙就别回来了,记得吃月饼。”
独自坐阳台,望着天际,忽然想吟诵几句与中秋相关的诗。于是便想到:李白、杜甫、苏轼、张九龄,这四位文坛巨匠,都曾千古传诵的中秋佳句,究竟谁的诗句,更适合中秋呢?
一、李白:长安月下的万家牵挂
先看看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这首诗虽然未直接点明“中秋”,但是那轮照彻长安的明月,那份对团圆的期盼,都与中秋的意境不谋而合: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开篇便是盛唐气象,读到这里,仿佛能够看见整个长安城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而此起彼伏的捣衣声,像是为这静谧的夜色配上了一首独特的背景音乐。
![]()
这首诗妙在何处?别人写中秋,多在自家的小情小调里徘徊,李白却把心思放在了边关将士,与他们的家人身上。那“玉关情”,是妻子对丈夫的思念,更是天下人对和平的渴望。
就像今年的中秋,我们想起那些坚守在岗位,不能团圆与家人团圆的人,如戍边的战士,值班的医生、忙碌的外卖小哥一样。他的月亮,照见的是整个时代的脉搏。
二、苏轼:明月下的半阙人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太过经典了,几乎成了每年中秋节的“标配”,但是细细品来,其中况味颇为复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分作两半来读,或许更得其中三昧。上半阕的“我欲乘风归去”,表面写明月,实则是仕途坎坷的苏轼在吐露心声。
![]()
贬谪中的苏轼,抬头望明月,想的是朝堂之上的“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既写月宫清冷,更是写官场的险恶。这般心事,与中秋的团圆主题似乎有些距离。
直到下阕,才真正触及中秋的主题,“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问问得天真,却问进了所有离别之人的心坎。
明明是自己心中有憾,却怪月亮不解风情,在人们分离时偏要这般圆满。而最后的一句“千里共婵娟”,更是把遗憾酿成美酒,流芳千年。
三、杜甫:鄜州月影里的时代悲欢
杜甫的这首《月夜》,写得格外地深情。这首诗写于战乱流离之中,当时他被困长安,妻儿远在异乡: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每次读这首诗,总会被杜甫的深情所打动。中秋夜,他不写自己如何望月思乡,却想象着妻子独自望月的身影。“闺中只独看”五个字,写尽了乱世离人的辛酸。
![]()
更妙的是,杜甫不仅想到妻子,还想到年幼的儿女。“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孩子们还不懂得思念的滋味呢,这“不懂”反而更让人心疼了。
若是他们懂得,或许还能替母亲分担忧愁;但是他们不懂得,才更显出妻子的孤独。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这两句,更是隔着千山万水,却能想到妻子在月下站立已久的模样。夜雾打湿了她的发髻,月光浸凉了她的手臂,这份细致入微的牵挂,胜过千言万语。
读到这里,不禁想起现在那些因工作、学业而分隔两地的夫妻,虽然不再有战乱阻隔,但那份“独看明月”的寂寞,恐怕是相通的。
![]()
杜甫写的是一个小家的分离,映照的却是整个时代的动荡。那轮照在鄌州上空的月,何尝不是照着千千万万个因战乱而不能团圆的家庭?他的月亮承载着整个时代的重量。
四、张九龄:海上明月共此时
最后来看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作为开元名相,张九龄的诗自有一番气度: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开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气象顿时开阔。没有具体的地点,没有特定的人物,只有一轮从海上升起的明月,和天下所有望月怀远的人。
这种开篇方式,让这首诗从一开始就拥有了“超越时空”的魅力。不知是哪位学者曾说过,一首诗好,就好在它的“朦胧”。
因这里的“情人”可以指恋人,也可以指一切有情之人;“相思”的对象,既可是亲人,也可以是友人和故乡。
![]()
总之,你可以在任何场合、任何心境下吟诵这些诗句,它们总是能够恰如其分地表达你当时的心情。
灭烛赏月,披衣出户,想要捧一把月光相赠却不可得,最后只能寄望于梦中相会。这一连串的动作与心理变化,是每个望月思远的人,都可能有的经历。
对比其他三首诗,李白的“长安一片月”太具时代特色,现在的城市里早已听不到捣衣声;苏轼的“明月几时有”则带着个人牢骚,在中秋欢聚时吟诵,总显得有些沉重;
杜甫的“今夜鄌州月”也败在过于具体、伤感,不适合喜庆的场合。唯有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穿越千年依旧新鲜,在任何中秋场合吟诵,都能恰如其分地表达那份“虽隔千里,心意相通”的情感。
结语
四轮明月,四种情怀。若非要论个高下,实在是强人所难。自古文无第一,诗无达诂,每个人的心境不同,自然各有所爱。
当你胸怀天下,为那些不能团圆的人感慨时,李白的月亮最是适配。当你人生失意,却要自我宽慰时,苏轼的月亮最能解忧。
![]()
当你深切思念某个特定的人时,杜甫的月亮最懂你心。而当你想要表达一份普适的祝福时,也许还是张九龄的月亮,最为妥帖了。
所以如果你问我,哪一首诗最适合在今年中秋夜吟诵时,我或许会投张九龄一票。只因那份不设边界的包容,最契合中秋“天涯共此时’的本意。
因为张九龄笔下出现的那一轮月亮,就像是一位温厚的长者一样,包容着整个世间所有的思念与祝福。
月光还是千年前的月光,诗词也还是那些诗词,变的只是赏月的我们。但是诗词经典篇章,总能是能穿越时空,与当下的我们产生共鸣。
无论你此刻身在何处,与谁共度这个夜晚,愿总有一句古诗,能替你说出心中的那份牵挂。明月千年依旧,但赏月的我们,终于学会了在古诗词里,认出自己的影子。
![]()
虽不能与先贤同时赏月,但我知道,这轮明月照过李白,照过杜甫,照过苏轼,此刻它正照在你我的窗前。这就足够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