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山东教育信息"免费关注

01
有位教师在后台向我们倾诉了他的困惑:
他所在的农村中学教职工共78人,大大小小的领导竟有30多人。
从校长、书记到副校长、教务主任、后勤主任、办公室主任、共青团书记、工会主席,再到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几乎每个部门都设了正副职,加起来浩浩荡荡一排人。
每次开会,主席台上领导席坐得满满当当,比台下的一线教师人数还多。他不禁纳闷:
一所不到1000名学生、十几个教学班的普通中学,真的需要这么多“指挥官”吗?这背后,其实折射出不少基层学校普遍存在的“将多兵少”现象。
02
有人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可学校毕竟不是官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而非“做官”。
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老师“削尖脑袋”往管理层挤?
当上领导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课时大幅减少。
很多中层领导卸下主科,改教副科,甚至完全不带课。
其次,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领导往往拥有更多话语权和优先权。
虽然职务本身不直接带来工资上涨,但职称上去了,待遇自然水涨船高。这种“官多兵少”的局面,不仅造成人浮于事、推诿扯皮,更严重的是打击了一线教师的积极性,甚至出现“有编无人上课”的尴尬局面。
教育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领导过多,反而让教育失去了重心。
03
面对学校领导班子“超重”的问题,不少地方已开始探索改革路径。
比如山东东阿县,就通过一场“瘦身运动”,将全县中小学领导班子从202人精简至97人,让一批副校长、校长助理“下岗”回归教学一线。
这一举措不仅优化了管理结构,也提升了行政效率,让教育回归“以教学为中心”的本质。
除此之外,也有声音建议推行“领导选聘制”,让教师在学校治理中拥有更多话语权。
在选聘过程中,从德、能、勤、绩、廉、学等多方面综合考察,并结合家长、教师的满意度做出最终任命。
这不是为了削弱管理,而是为了建设一支真正懂教育、善管理、接地气的领导队伍。
唯有这样,学校才能真正静下心来办教育,教师也才能安安静静教好书。
来源:生命教育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