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墨含情境与神会——张森书画艺术赏析
(文/孙培水 编发/茌平新媒体 史奎华)
本文是一篇关于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家张森的艺术赏析文章,由孙培水撰写。文章详细介绍了张森的艺术生涯、创作风格及其书画作品的特点,展现了他在书画领域的深厚造诣和个人风格。——编者
![]()
在当代书画艺术的璀璨星河中,张森(笔名三木)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星,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个人风格,散发着迷人的光彩。他守拙勤奋,在书画之路上默默耕耘数十载,收获了累累硕果。
张森自幼受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对书画的热爱如潺潺溪流,绵延不绝。1979 年,他毕业于山东聊城师范美术班,次年投身教育事业,任教于聊城市茌平第一中学,教授素描、速写、色彩等课程。在教育岗位上,他兢兢业业,为高等艺术院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美术人才。与此同时,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用自己的所学回馈社会。工作之余,他潜心钻研国画、书法、篆刻、美术字、报刊设计、商标设计、书籍装帧等多个领域,不断探索艺术的边界,以笔墨书写着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
在当代书画艺苑里,张森的作品恰似古潭照月,既蕴含着传统文脉的深厚底蕴,又彰显着个人性情的鲜活灵动。他秉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理念,以多元媒介为载体,以深度观察为基石,在写实的框架内构建出一个兼具形质与情感的艺术世界。无论是书法创作中的笔墨交响,还是绘画作品里的意境营造,亦或是运用铅笔、木炭条、色彩写生等不同媒介进行的创作探索,都展现出他“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扎实功底。正如刘勰所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张森的书画作品以情为骨、以技为翼,让观者能在笔墨之间洞察其心性,于形色之中领悟艺术的真趣。
![]()
书道精微:笔走龙蛇,韵贯古今
张森的书法创作,完美契合“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的理念。他诸体皆精,却不拘泥于传统法度,每一笔都源自内心深处,蕴含着“字为心画”的赤诚。
他的散隶作品别具一格,笔画灵动轻盈,宛如“舞袖回风”。虽有夸张之态,但不失古意。起笔或藏或露,自然流畅;收笔刚劲飘逸;布局巧妙,疏处开阔可走马,密处紧凑不透风。观其“有钱都买酒,无日不翻书”,笔墨洒脱自如,如闲云出岫,题款与钤印朱白相映,将豪迈性情与向学之心完美融合,真正体现了“书以载道”的深刻内涵。
隶书作品蕴含着古朴的哲思。“少言只生闲气,静修可得永年”这幅作品,“蚕头燕尾”的笔法在规范中透着灵动,墨色浓淡相生,宛如老树著花。文字中蕴含的处世智慧与笔墨的古雅气韵相互交融,引人“澄怀观道”。而“壶小有天地,茶清无是非”十字,恰似山涧清泉静静流淌,笔锋刚劲又不失圆润,墨浓处如苍松凝翠,墨淡处似薄雾笼山,读来颇有“大巧若拙”的禅意,让人深刻体会到书法之妙不在于炫技,而在于以笔为舟,引领观者进入澄明之境。
![]()
草书作品则呈现出另一番气象。“待人和为贵,处世德当先”,字字笔走龙蛇,墨韵飞扬。笔锋转折似断还连,气脉贯通,既有狂草的疏狂豪放,又含行书的流转自如。墨色枯润相生,飞白处尽显风骨,饱满时更显浑厚,章法疏朗有致,行气如流,恰似杜甫所咏“挥毫落纸如云烟”。落款小字娟秀与狂草刚柔相济,朱印一点,使传统美德在笔墨间升华为可视的气韵。
此外,张森的几幅佳作更是以独特的魅力闪耀着光芒,展现出深厚的情感与文化内涵。《七律·长征》书法作品,以雄浑豪放之姿呈现于竖式长卷上,温润的黄色底色,似承载历史厚重与艺术风华的古卷徐徐展开。隶书字体端庄大气,笔力雄健古朴,起笔如“蚕头”轻聚,收笔若“燕尾”舒展。开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尽显红军战士无畏勇气与豪迈气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笔画粗细变化如山峦高低错落;“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线条提按顿挫如江水奔腾与铁索冷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喜”字洋溢胜利喜悦。整幅作品布局严谨,落款与钤印小巧精致,传递出对长征精神的崇高敬意。
《沁园春·长沙》书法作品,字迹墨色浓淡相宜,灵动富有韵致。字体以隶书为主,兼融行草之妙,起笔或藏或露,运笔中锋沉稳、侧锋灵动,收笔或利落或悠长。开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铺陈壮阔秋景,尽显词人豪迈气概;“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描绘生机勃勃秋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笔力千钧,展现词人豪情与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下阕回忆往昔,展现革命者青春风采与远大抱负。整幅作品书法与诗词相得益彰,让人深切感受炽热的家国情怀。
![]()
《追思焦裕禄》六尺整张隶书作品,是张森学识、才情、志向的集中体现,更是对焦裕禄精神的深情礼赞。古人云:“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此作不仅展现了高超的艺术之美,更传递出张森对焦裕禄同志崇高的敬意。
作品整体风格古朴典雅、端庄大气。“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如潺潺溪流,流淌出对焦裕禄同志的深切缅怀与敬仰之情。“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笔画的舒展与挺拔,恰似焦裕禄同志坚守的高尚气节与豪迈意气。在笔画上,作品“蚕头燕尾”特征显著,横画起笔圆润藏锋如蚕头,收笔扬起似燕尾,粗细对比明显,增添了韵律美。结构呈扁方形,横向取势、左右开张,注重对称与均衡,重心稳定。用笔沉稳厚重又不失灵动,转折处刚柔结合,尽显隶书古朴典雅韵味。章法上,行列整齐、疏密得当、留白适宜,引人静思。此作将书法艺术与崇高精神完美融合,让观者在欣赏书法之美的同时汲取精神力量。它如同一座精神灯塔,在岁月中熠熠生辉,激励后人传承焦裕禄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
画境天成:墨彩交融,意与境偕
张森的中国画深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精髓。他师法自然,不拘泥于外形,而是将所见所感凝聚成“无声的歌”。同时,他善于根据不同媒介的特性,探索物象表现的多种可能,在人物与静物题材的创作中尤其彰显功力。
在人物创作方面,他注重“形神兼备”,通过精准的明暗对比与线条节奏,捕捉人物的外在轮廓与内在气质,使肖像在写实的基础上更具人文温度。在静物素描暨色彩写生中,他精准把握“质感与氛围”,通过细致呈现物象形态、光影变化及细节特征,构建出富有层次的画面空间,让不同物品的材质特性清晰可辨,又统一于静谧或生活化的氛围中,于细微处尽显匠心。
他的花鸟题材作品别具特色。繁花图犹如烈火初燃,红花娇艳如“皎若太阳升朝霞,灼若芙渠出渌波”,绿叶深浅晕染,生机盎然。枝下山石以墨皴擦,仿佛藏着岁月的痕迹;一只蓝绿小鸟落于枝间,灵动之姿令人怦然心动,画中盎然生机真切可感,怦然勾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悠悠情怀。
![]()
国画《吉祥图》《节节高》充满了田园野趣。公鸡羽毛墨色晕染,层次分明,红冠一点如点睛之笔,低头寻觅的憨态让人不禁忆起“鸡鸣桑树颠”的旧时光。旁侧墨竹笔法潇洒,气韵生动,竹叶疏密错落,似在迎风摇曳,墨色浓淡干湿变化间,写出了“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风骨。鸡与竹一静一动,相互映衬,留白处似有清风穿过,题字印章更添古雅,整幅画宛如一首淡远的田园诗。
最令人动容的是他笔下的荷与莲。在国画写意《和为贵》中,墨荷浓淡淋漓,层次分明,碧叶齐举,红葩并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意趣从笔尖自然流淌。荷梗“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恰似君子立身之姿;花瓣饱满润泽,香远益清,引人“仰睨神轩,俯玩灵葩”。荷梗上一只小鸟栖息,眼神炯炯似有所思,与“莲,花之君子者也”的深意产生共鸣。题字“和为贵”笔力遒劲,与“亭亭净植”的荷影相互映衬,这不是单纯的画荷,分明是借笔墨书写君子风骨。
![]()
艺道归真:守正创新,薪火相传
张彦远说:“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张森的书画作品正是以“立意”为根本,以“用笔”为脉络。从木炭条的厚重质感、水粉画的绚烂色彩到铅笔的细腻笔触,他始终以“观察”为核心驱动力,深谙不同媒介的表现力。他用线条勾勒韵律,用色彩调和层次,用明暗塑造体积,让每一件作品都成为对物象本质的深刻诠释。
他从家学中汲取传统养分,在教坛耕耘中沉淀心性。无论是书法的“笔底波澜”,还是绘画的“墨韵华章”,他都不刻意追求新奇,却能在传统的框架内展现个人性情;不刻意炫耀技巧,却让每一笔都彰显功夫与心性。
想见亦无事,不来忽忆君。我与张先生相识于青年工作时期,见面机会甚少,大多通过电话交流,聊天内容丰富,涵盖人生百态。当我询问他最近的研究方向和是否有新作问世时,他诙谐地说:“我最近在研究为什么胡子比头发长得快,也没有作品示众。”张先生头发长而洒脱,穿着讲究又文雅,做人讲德且低调,实事求是、言语真诚,勤奋好学又充满智慧。
![]()
如今,张森依旧以笔墨为舟,在艺术的瀚海之中不断前行。他的作品如“明月入怀”,既有“甲骨逸韵”的古意,又有“翩若惊鸿”的灵动,观赏他的作品不仅赏心悦目,更能滋润心灵。或许,这就是书画艺术的真谛——不以技巧堆砌为目的,而是以心为笔,以情为墨,在纸间书写对生活的热爱、对传统的敬畏以及对精神世界的执着追寻。这样的艺术,自然能够跨越时光,在观者心中留下长久的回响。
![]()
(张森书画艺术赏析 文/孙培水 编发/茌平新媒体 史奎华)
![]()
(张森书画艺术赏析 文/孙培水 编发/茌平新媒体 史奎华)
![]()
(张森书画艺术赏析 文/孙培水 编发/茌平新媒体 史奎华)
![]()
(张森书画艺术赏析 文/孙培水 编发/茌平新媒体 史奎华)
![]()
(张森书画艺术赏析 文/孙培水 编发/茌平新媒体 史奎华)
![]()
(张森书画艺术赏析 文/孙培水 编发/茌平新媒体 史奎华)
![]()
(张森书画艺术赏析 文/孙培水 编发/茌平新媒体 史奎华)
![]()
(张森书画艺术赏析 文/孙培水 编发/茌平新媒体 史奎华)
![]()
(张森书画艺术赏析 文/孙培水 编发/茌平新媒体 史奎华)
![]()
(张森书画艺术赏析 文/孙培水 编发/茌平新媒体 史奎华)
![]()
(张森书画艺术赏析 文/孙培水 编发/茌平新媒体 史奎华)
![]()
(张森书画艺术赏析 文/孙培水 编发/茌平新媒体 史奎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