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点个关注,再来串门不迷路

近日,广东惠州一则有关“男子旅游点炒蛏子和螃蟹两个菜661元“的新闻事件登上热搜,引发网友们的关注。
而对于这件事,网友们也是观点不一。
支持店家的认为,只要是明码标价,餐厅就没有什么问题,并不是谁拍视频谁就有理。
而站在消费者一方的则认为,两个菜收费661元明显价格偏高,而且有网从网传菜品图片中看出,商家有”缺斤少两“的嫌疑。
![]()
对于网上的质疑,商家解释称,顾客点菜时已明确告知价格与斤数,实际收费比标价还低不少。
据他的说法,膏蟹虽然看上去标价288元/斤不便宜,但实际的进货价就已经接近160元/斤。
再加上人工、租金等经营成本,且并未按标价销售,实际售价仅为188元/斤。
顾客之所以觉得贵,是因为所点的海鲜都比较有分量。
就比如,螃蟹重量是2.4斤(单价按188元/斤计算),蛏子3斤(单价68元/斤),加上2人茶位费共6元,总计661元。
餐馆老板认为,自己是明码标价,不清楚顾客的诉求是什么。
另外,他也强调,若顾客认为价格不合理,可通过有关部门投诉,但要以正当理由诉求。
![]()
“两道菜661元”事件在网上曝光后,迅速引发网友热议,并登上多个平台的热搜榜单。
不过,对于老板的说法,爆料者却有不同的意见。
当事人杨先生表示,自己当时本想团购,但商家却告知“团购时间已过”,需要单点菜品。
重点是,在问到价格的时候,商家含糊其辞,“让我们先吃再说”,谁知道结账时却收到一张661元的高额账单。
杨先生感到自己被宰了。
内地吃海鲜贵一点还说得过去,原本以为在海边吃会更便宜,没想到价格也如此之高。
![]()
看到评论区不少网友对遇到“海鲜刺客”这种情况都有共鸣。
就比如此前人尽皆知的青岛大虾事件,引起了人民日报、新华网等重磅媒体的关注。
38元/份的大虾,结账时变成38元/只,如此不诚信的经营,让青岛在游客心目中的印象减分不小。
有细心的网友指出,从图片来看,不仅是价格的问题,商家很可能“缺斤少两”了。
按照老板说的价格和分量,如果符合当地市场价格,在明码标价的情况下,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但从照片上看这个分量是严重缩水了。
![]()
有网友分析,图中的膏蟹看起来顶多2斤,三斤的蛏子就更离谱,那一盘也就一斤多。
膏蟹本身贵一些正常,这个品相的蛏子卖到68元/斤就离谱了。
其实,从商家最后退款400元也能看出,261元或许才是这两道菜比较合理的价格区间。
应该说,旅游遇到宰客并非某个景区的个例。
这也反映出一个问题,在搞活旅游经济的同时,该如何来平衡消费与省钱的关系。
作为景区和商家来说,肯定希望游客花得越多越好。
而对于大部分普通的游客来说,如何少花钱还能获得更优质的旅游体验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而从现实来看,其实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模式。
一种是靠提升软硬件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比如,景区增加雪饼猴、王婆说媒、大唐不夜城这类有趣的文娱项目。
餐馆通过创新菜系,商家推出更有吸引力的文创产品,宾馆提供景区接送等附加服务。
另一种则选择了“宰一刀”,能坑一个是一个。
比较常见的旅游“购物”被坑就很典型。
在游客被坑的整个过程里,出租车司机、导游、店家都可能是这个“灰色产业链”里的一环。
甚至于,一些低价旅游团就是赤裸裸地强制宰客,被游客关起来,不买不让出门。
而游客苦于身在外地,不得不选择屈服。
就算是投诉举报,一些旅游城市的主管部门还可能存在“偏袒”当地人的做法,让游客伤透心。
惠州的这一起纠纷,当地有关部门回应,称双方已经协调处理。
这恰恰也是导致舆论不满的关键。
到底是餐馆宰客,还是游客找事,公众需要的是一个确定的答案,而不是捂着不说。
如果错的是餐馆,就不应该只是退400块钱了事,对商家是不是应该追加处罚,才会避免以后再犯。
如果是游客的问题,不但不应该退钱,还应该让他跟餐馆公开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
消费欺诈,不应该是一件靠当事人协商能解决的事,如此和稀泥式的执法,只会加剧公众的猎奇心理。
![]()
目前,此事已经出现很多个版本的“真相”。
游客、餐馆、当地官方也轮番变成了被网友们拷问的主角,很显然,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处理方式。
注:本文旨在表达个人观点,提倡大家理性讨论,弘扬社会正能量,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新浪财经:店家回应炒蛏子和螃蟹两道菜661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