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八将三十八天局当中,有一个能控制别人大脑搞钱做局的手段,叫做海梦摄心局。
此局不可思议之处在于,中局者一旦落入此局就像入魔一样。
会拼命想着办法把自己的钱给布局者。
就像那些被诈骗的老人,拉都拉不住,警察告诉他们那是骗子,他们都不相信警察。
甚至还有一些女性,一旦中局,都会主动投怀送抱。
此局更厉害的是,很多入局者知道自己已经中局,不但不会破局,还会自己欺骗自己,继续深陷此局。
此局的由来在我国的历史上有很多记载。
但是真正能够把此局玩的出神入化的,反而是我们现代的一个人。
此人名叫王细牛,1958年生于湖北省黄梅县龙感湖农场。
在王细牛八岁那年,他的父亲因病去世,家里便没了收入。
读到了五年级,王细牛就辍学,学起了木匠,成为农场木工。
当时大家都称呼他为王木匠。
父亲的去世,虽然让王细牛觉得家里的日子过得苦,但有一点让他感到很舒服。
再也没有人可以管束他了。
吃喝玩乐,无师自通。
渐渐的,王细牛觉得,中规中矩的从事木匠,来钱实在太慢了,根本不够他挥霍。
而且,他想做一番大事,若是一直当个木匠,只会将他囚困在一个小地方。
二十六岁那年,王细牛开始了闯荡社会,做起了生意。
在这个过程中,他开过舞厅,溜冰场,也办过招待所,最终都以经营不善而倒闭。
欠了一屁股债务的王细牛转行做起了地下行业,开赌场,放高利贷。
后来因惹事被抓进了监狱里。
而这一次进监狱的经历,却成了王细牛命运的转折点。
王细牛进了监狱后,没事的时候就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人生。
在思考的过程中,王细牛顿悟了一点,他觉得之前自己做的那些生意都是搞小钱。
搞小钱虽然风险小,但是只要出了损失都需要自己来承担。
而搞大钱,做大事就不一样了,这里面牵扯着利益链,当出现风险的时候可以规避,或者甩锅,让别人去承担。
出狱后的王细牛已经四十二岁了,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办一个假户口。
王细牛这个名字和身份已经有了污点,其次,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土,一听就是个乡下人。
于是他将原来的名字改成了郑泽。
想要做大生意,就要有一个大的身份。
他将自己全部的存款一万多块钱取出来,前往香港注册了一家名叫金鹰的皮包公司。
为什么去香港?
王细牛思考过,当时国内当大老板的人很少,很多都煤老板。
正儿八经做生意当大老板的,基本上是骗子,名声不太好。
假扮成港商那就不一样了,这个字不单是金钱的象征,也是信誉和高贵的象征。
就这样,一个刚从监狱放出来不久的劳改犯,摇身一变成了港商。
王细牛利用港商这个身份在深圳,广州一带混的风生水起,总体来说也都是小打小闹。
直到两年后的某一天,王细牛终于等来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从新闻上看到宁夏自治区政府要改造宁夏宾馆,将其打造成宁夏最具特色的建筑。
看到这个新闻,王细牛知道机会来了。
于是,他就花钱委托了一个中间人找到了负责此次改造宁夏宾馆的领导。
宁夏的领导一听是港商,非常激动。
在中间人的前线下,很快就和王细牛见面。
酒桌上王细牛当场就说出自己可以出资4.56亿重建宁夏宾馆。
并且还要出36亿和宁夏政府合作,打造属于银川的CBD。
在当时那个年代,港商的身份确实比较特殊,不太好验明。
加上对招商引资的急迫性,王细牛也成功忽悠住当地的领导。
很快,王细牛就和宁夏政府签订了引资合同。
合同的内容是宁夏政府提供建设用地,王细牛自己的公司出3.8亿元共同开发宁夏国际村。
王细牛自然没有这么多钱,别说3.8亿,他连三十八万都拿不出来。
但是王细牛一点都不慌,因为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他居然弄来四五亿。
那么,他是如何操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