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晚清时期控制中国最高权力近半个世纪之久的历史人物,慈禧太后与吉林市的关联不可谓不多,尤其是负责清代皇室贡品事务的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每年都有向内府朝贡的机会,因此与慈禧太后见面的概率似乎更大。但是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能够真正见到慈禧太后并不容易,能得到她赐字更是难上加难。
题字、题匾大多要针对某人。关于和慈禧太后见过面的乌拉街人,首推打牲乌拉总管云生。据史料记载,晚清时,由于多年掠夺性采捕,东北的东珠资源几近枯竭,且采捕已“停止多年”。而这东珠恰恰是慈禧太后最为喜爱之物。在《乌拉古镇》一书中,特意提到慈禧太后去世后棺椁里两万多颗东珠中绝大部分来自乌拉。
在云生担任翼领时,慈禧太后曾金口一开,想要一批东珠,于是清廷不顾实际,催促打牲乌拉“东珠之贡”。据民国版《永吉县志》记载,云生临危受命,由松花江上游直至黑龙江,“上下数千里,舟行幕宿”,最终“采珠如额,循例呈进”。因办事得力,云生后来升任总管。
在吉林地方史料中,明确记载云生见过慈禧太后。当时已担任总管的云生借觐见之机,向两宫太后“痛陈官丁欠饷之苦”,“两宫为之动容,饬部拨添俸饷”。可见对于云生,慈禧太后应该留有很好的印象。据云生后人介绍,慈禧太后曾手书“福寿”二字,连同其他物品一起赏赐给云生。也正因此,云生营造乌拉街后府时,特意将正堂名为“福寿堂”。
另据民间传闻,云生有一个担任笔帖士的得力助手,名叫富山(汉军旗人,民间称为“刘二先生”),曾随同云生觐见过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因对答得体,精习满文,获得过丝绸等赏赐,但并没有赐字的只言片语。
正史中明确记录得到慈禧太后赐匾的是萨凌阿。萨凌阿最初曾在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充正白旗珠轩达。咸丰年间进关作战,后随金顺转战新疆,积功任乌鲁木齐领队大臣,后又出任甘肃西宁钦差大臣(青海地区最高长官)。乌拉街萨府应为其购得的住宅。
光绪朝《清实录》中记载:光绪十一年四月癸巳(二十五日)。以恭遇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五旬万寿。赏乌鲁木齐领队大臣萨淩阿之母王氏扁(匾)额曰爱日舒长……并珍玩文绮。《上谕档》亦对此事留有记载:光绪十一年四月二十五日,内阁奉上谕,上年恭遇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五旬万寿,叠经降旨,覃敷闓泽,兹据兵部及杨昌濬绩查,领队大臣萨凌阿等老亲均年遇八十,禄养承欢,允萱一体施恩。乌鲁木齐领队大臣萨凌阿之母王氏……各赏给御书匾额一面,紫檀三镶玉如意一柄,小卷江南绸袍褂料二件,小卷八丝缎袍褂料二包。用示锡类,推恩至意。钦此。
除了为个人赐匾,在坊间传闻中还有慈禧太后以同治帝的名义为保宁庵赐匾的传说。保宁庵即乌拉街的关帝庙,也叫老爷庙。《吉林乡土志》记载:清同治年间,悍匪“马傻子”率领大批匪兵进攻乌拉街,行至乌拉街城北,遇道显圣的关帝率神兵阻挡,将匪兵杀退。为表彰关帝显圣护城之功,慈禧太后借同治帝之名,为保宁庵赐“岩疆保障”匾额。尽管传闻与史料记载大有出入,但一些人还是固执地认为那匾额实际上出自“老佛爷之手”。
另外,《永吉县乡土资料》中曾有御赐“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懿旨匾额的记载,但是此记载所提到的慈禧太后赐匾“锡类凝厘”,指的是“镇威将军崇府”,为满洲佟佳氏,这个家族并不在乌拉街居住(应是吉林城南侧居住的驻防旗人)。
![]()
![]()
![]()
![]()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特别鸣谢贾大为先生、赵智泉先生对本人撰写此文给予的支持和鼓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