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自2022年俄乌开战以来,乌克兰国力消耗巨大,总有一副大厦将倾之势。
可就在外界预测乌克兰何时会崩溃时,远在欧洲的瑞士却先一步摇摇欲坠了起来。
这一切的起因正是本该永久中立的瑞士,竟在俄乌战争中表现出了明显的站队之意,这导致瑞士确立了两百余年的中立国策岌岌可危。
那么瑞士为何会在一场看似事不关己的战争中,骤然背弃了自己的基本国策呢?
![]()
百年中立
一提起瑞士,大家最先想到的往往是浪漫的苏黎世、雪峰绵延的阿尔卑斯山以及常常出现在小说里的瑞士银行,仿佛瑞士的一切都是令人向往的。
殊不知瑞士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之所以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得到这般平静祥和的社会环境,离不开历代政客与智囊团的苦心筹谋。
有碍于欧洲一直民族众多、诸国林立,所以中世纪伊始,欧洲大陆时常燃烧着战火,早期的瑞士也难以置身事外。
然而一打就是数百年且互有输赢,仿佛永无休止的战争,终归让瑞士感到了厌倦。
与此同时,英国、奥地利等欧洲强国也认为欧洲大陆需要一个用以和谈的第三方缓冲区,而身处阿尔卑斯山这一天然屏障中的瑞士,正是缓冲区的不二之选。
于是早在16世纪,瑞士就在英国、法国、德国等好战强国的支持下,产生了在战争中扮演中立调停者才更为有利的意识。
1815年,瑞士终于通过维也纳会议,得到了欧洲诸强国认可的永久中立国身份。
此后的瑞士不参加军事组织,不与别国结盟,当然也不会再被卷入战争。
![]()
对当时的瑞士来说,实行永久中立政策无疑是利大于弊的,这不仅能让瑞士在强邻环伺的国际环境中免受战乱之苦,而且还让瑞士迎来了发展良机。
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自16世纪瑞士有意保持中立开始,战乱爆发后欧洲各国人民普遍把瑞士当成了避难所。
这些人虽因避难而来,但却带来了各自国家的先进知识与技术,帮助瑞士建立起了现代化的工商业模式与高等教育体系,这一切都在为瑞士的现代化进程蓄力。
与此同时,瑞士因中立政策还得到了宝贵的和平发展环境。
因此可以说,瑞士后来的经济飞跃来得理所应当,这也为瑞士国际地位的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
换言之,瑞士能拥有如今的国家底蕴,与其当年确立了永久中立政策关系密切。
然而尝尽好处后,瑞士非但没有严格执行中立政策,反而还曾数次试图跨越雷池,这是怎么回事呢?
![]()
早有苗头
瑞士百年中立,一朝被俄乌战争打破,这究竟是世事不由人,还是另有隐情呢?
据新华社报道,截至2025年3月底,瑞士已分多次累计冻结了俄罗斯约合84亿多美元的境外资产,较去年同期增长了近20亿美元。
![]()
对此瑞士给出的理由是,他们发现了更多受制裁的俄罗斯企业、实体甚至个人存放在瑞士的资产。
要知道被瑞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中,很大一部分是俄罗斯富商或企业家的豪宅、豪车以及艺术收藏品,这些显然是私有财产。
然而在资本主义世界的普世价值观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深刻体现在资产阶级宪法中的重要原则。
瑞士肆意冻结俄罗斯资产的行径,显然背弃了这一基本原则。
更需注意的是,瑞士宣称此番冻结的都是该被制裁的俄罗斯资产,但所谓的“制裁名单”及其制定依据是否与瑞士中立国的身份相符却值得深思。
毋庸置疑,瑞士剑指俄罗斯资产的时间与俄乌战争爆发的时间高度吻合,在这样敏感的时间点瑞士冻结了参战国之一的资产,显然难免偏袒另一方的嫌疑。
让瑞士更无可辩驳的是,俄乌战争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纷纷大张旗鼓地制裁起了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偏帮随之被摆上了台面。
如此一来,瑞士突然制裁俄罗斯的行为就有了解释,这显然是要与预谋在俄乌战争中浑水摸鱼的美西方国家同流合污了。
![]()
不过如果了解瑞士在过往大战中的表现,就会发现瑞士会有这样出人意料的偏颇之举,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例如,1939年因德国闪击波兰,二战在欧洲打响。此后数年,纳粹德国在欧洲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纳粹德国之所以能猖狂近六年之久,离不开瑞士的暗中支持。
首先,瑞士与德国向来关系匪浅,因此即便二战期间,瑞士依然与德国保持着密切的金融与贸易往来,甚至还在战争爆发后不久就向德国提供了大笔贷款。
不仅如此,二战期间德国在整个欧洲掠夺的巨额资产大部分也都被送到了瑞士,再由瑞士银行把被掠夺而来的非法财富“洗”成合法资产。
与此同时,瑞士还拒绝为惨遭纳粹屠戮的犹太难民提供庇护,明确规定“犹太人不应当视为难民”,这与瑞士过往靠中立身份庇护各国难民的行为大相径庭。
综上所述,瑞士的中立并非绝对,暗中站队的行为早有苗头,那么本该永久中立的瑞士为何总是表现得摇摆不定呢?
无独有偶
俄乌战争爆发后,欧洲多个中立国立场摇摆,除了瑞士以外还有谁?
若说起来,俄乌战争爆发后,主动打破中立政策的国家远不止瑞士一个。
而且比起仅是出手没收俄罗斯资产的瑞士,直接在2023年4月一同递交申请,表明要加入北约的芬兰和瑞典显然把中立政策抛弃得更为彻底。
有碍于国际社会公认永久中立国不得加入任何军事联盟,所以芬兰和瑞典相继加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后,其永久中立国的身份被彻底推翻。
![]()
无可否认的是,这些国家都曾因为保持中立而在战火不停的欧洲大陆上,谋得了置身战争之外的发展机遇。
然而百年以后,这几个中欧或北欧国家,却不约而同地因为发生于东欧地区的局部战争转变了中立政策,乍一看的确令人费解。
可若细细想来,这一切似乎又是有迹可循的。
毕竟同为国际社会的主权国家,推行所有政策的最终目的,也不过是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谋得更多利益。
正如二战中的瑞士,虽有偏袒德国之意,但那也可以理解成瑞士在世界大战中的明哲保身之举。
毕竟德国与瑞士领土相接,纳粹德国稍有不满,轻易就能把枪口对准瑞士。
在周边国家不是沦陷就是苦战的情况下,瑞士为自保而亲近德国倒也不难理解。
事到如今更是如此,当国家利益的天平因国际争端而发生倾斜时,中立国自然会滑向更有利于自己的一方。
然而,国际风云变幻,谁也不敢保证所谓的明哲保身是否是明日悬刀,所谓的站对队,是否付出巨大代价。
参考文献:
中立还是同盟 从芬兰和瑞典谋求加入北约谈起[J].坦克装甲车辆,2022,(12):15-20.
多米尼克·朱兰德. 瑞士在二战期间中的中立政策[J].军事历史,2015,(06):36-38.
京西山. 瑞士“百年中立”政策面临考验[J].国际展望,1997,(09):15-16.
瑞士或将调整中立政策,中国国防报,2024-08-2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