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尹睿哲、赵心茹
摘要
■ 核心观点
今年十一假期整体表现出远距离出行热,旅游业复苏,消费呈现活跃趋势。出行方面,市内及市际短距离出行热度略有降温,但差距与去年不大,跨省市远距离出行较往年明显提升,甚至已全面超过2023年出行常态化后的首个十一黄金周,跨国出行>国内长途>市内&市际短途。远距离出行热度伴随的是旅游业的热火朝天,多个地区旅游业普遍复苏,消费热情高涨。受限于影片供给端现状,院线消费表现不佳,仅略高于2022年。楼市继续分化,一线修复,二、三线延续弱势。此外,十一假期间海外资本市场普遍股强债弱。
出行篇:远行热度升至近5年最高
短途出行略有降温,但差距不大。10月1日-4日,重点11城地铁客运量均值约在501万人次左右,较去年同期的545万人次回落约8%左右,但明显高于2021-2023年。而公路交通客流几乎与去年持平。
远距离出行显著升温。今年假期的远距离出行热度几乎升至近5年最高。全国迁徙规模指数显示,从假期前的上一个周末开始,也即9月27日左右,迁徙指数始终高于2021年以来同期时段。
据国铁数据,经简单测算十一假期前4天,包括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在内,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到12.4亿人次,日均发送3.1亿人次,较2024年同期日均增长5.2%,通过各类交通方式出行的客流普遍增长5%左右。
消费篇:旅游复苏,消费活跃
旅游市场“量价齐升”,消费活力凸显。今年国庆假期“错峰游以及通过“拼假”延长假期的游客大幅增长,带动假期旅游和消费市场欣欣向荣。根据商务部数据,假期前四天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3%。
电影市场表现依旧惨淡,为近六年来次低。今年十一院线黄金档延续五一的惨淡氛围,国家电影资金办数据显示,10月1日-5日电影日均票房约为26591万元,较2024年同期下滑22.1%,在近6年中。今年国庆档电影票房在近6年中仅略高于受公共卫生事件冲击的2022年,这一点与五一档相似。电影市场的表现波动颇大,尤其电影口碑对票房影响极大,某种程度上今年电影院线的惨淡氛围更多反映的是供给端优质作品的匮乏,而非观影需求的低。
楼市表现延续分化趋势,一线继续修复。十一期间楼市成交总体平淡,10月1日-4日期间,3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量较去年同期回落13.9%,但结构上表现仍有亮点,一线城市成交量显著修复。8月以来,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陆续发布楼市限购政策调整方案,这一轮政策调整呈现出明显的一线城市联动效应。三地均采取“分区施策”的精准调控思路,不再实行“一刀切”的限购政策,这显然对一线楼市起到托底作用,9月以来一线楼市销量有明显的恢复迹象。10月1日-4日期间,一线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量较2024年同期上升20.1%,而同期二、三线商品房日均成交量较去年仍分别下降35.9%、下降8.4%。
海外篇:海外股市多数上涨,黄金再创新高
海外债市收益率以上行为主。9月美联储降息落地,进入10月,美国政府因两党未能通过临时拨款法案而陷入“停摆”,同时美国劳工统计局的全面停摆也导致了失业数据等关键经济指标延迟发布。美国财政资金紧张情况下,美债避险属性减弱,或遭受抛售浪潮。美债长端收益率近期持续上行,美元指数震荡走弱,铜金比延续回升,黄金再创新高,油价走低,全球流动性宽松环境下,全球资本市场几乎呈现普涨格局。
风险提示
统计口径误差。数据统计大多为抽样,恐与现实情况有些许出入。
第三方数据覆盖面不全。文中引用的部分第三方平台数据仅能反映其自身经营情况,可能与全市场的整体情况有所差异。
正文
今年十一假期整体表现出远距离出行热,旅游业复苏,消费呈现活跃趋势。出行方面,市内及市际短距离出行热度略有降温,但差距与去年不大,跨省市远距离出行较往年明显提升,甚至已全面超过2023年出行常态化后的首个十一黄金周,跨国出行>国内长途>市内&市际短途。远距离出行热度伴随的是旅游业的热火朝天,多个地区旅游业普遍复苏,消费热情高涨。受限于影片供给端现状,院线消费表现不佳,仅略高于2022年。楼市继续分化,一线修复,二、三线延续弱势。此外,十一假期间海外资本市场普遍股强债弱。
1. 出行篇:远行热度升至近5年最高
短途出行略有降温,但差距不大。今年十一假期间,城市内部公共交通客流量较去年小幅回落,主要体现在地铁出行客流有所减少。10月1日-4日,重点11城地铁客运量均值约在501万人次左右,较去年同期的545万人次回落约8%左右,但明显高于2021-2023年。而公路交通客流几乎与去年持平。根据高德发布的百城拥堵延时指数,假期开始后仅10月1日拥堵指数升至1.43,略高于去年的1.42,但回落速度较去年更快,此后3日几乎稳定在1.39,整体情况几乎与去年持平。纵向来看,假期开始后城市内部拥堵情况较此前明显缓解,拥堵延时指数从假期前的1.6左右水平大幅回落。由于今年国庆假期与上一个周末之间有两个工作日,与去年情况类似,因此假期开始后的拥堵指数回落幅度也与去年相当。
![]()
远距离出行显著升温。今年假期的远距离出行热度几乎升至近5年最高。全国迁徙规模指数显示,从假期前的上一个周末开始,也即9月27日左右,迁徙指数始终高于2021年以来同期时段,仅2023年9月28-30日除外,这几日的异常主要是由于2023年国庆节前恰逢中秋,假期提前至9月29日开始且当年假期也长达8日,出游热情高涨。这一差距在假期开始后进一步扩大。10月1日-10月4日期间,全国迁徙规模指数均值为1199,高出去年同期20.1%,高于2023年同期39.4%。
航班数据方面,10月1日之前,国内航班执行架次与2024、2023年差距不大,但假期开始后略高于前两年,10月1日-10月4日期间国内航班(不含港澳台)日均执行14485架次,而去年同期仅13967架次,增长3.7%。国际航班客流增长更为显著。与国内航班相比,国际航班客流自上周末开始已明显高于去年同期,但这与今年以来国际航班数量整体增加有关。10月1日-10月4日期间,国际航班日均执行数量达到1952架次,较去年同期上升13.0%,较2023年同期大幅上升72.5%。结合全国迁徙规模指数和航班数据来看,远距离出行持续升温,甚至已全面超过2023年出行常态化后的首个十一黄金周。总的来说,增长幅度方面,跨国出行>国内长途>市内&市际短途。
![]()
![]()
据国铁数据,经简单测算十一假期前4天,包括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在内,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到12.4亿人次,日均发送3.1亿人次,较2024年同期日均增长5.2%,通过各类交通方式出行的客流普遍增长5%左右。
具体来看:
10月1日-4日,全国铁路客运量7891.6万人次,较2024年同期增长5.2%。
全国公路跨区域人员流动量114814.0万人次,较2024年同期增长5.5%。
全国水路客运量681.4万人次,较2024年同期增长11.8%。
全国民航客运量959.8万人次,较2024年同期增长4.8%。
![]()
2. 消费篇:旅游复苏,消费活跃
旅游市场“量价齐升”,消费活力凸显。今年国庆假期“错峰游以及通过“拼假”延长假期的游客大幅增长,带动假期旅游和消费市场欣欣向荣。根据商务部数据,假期前四天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3%。
不同地区旅游业普遍复苏。根据北京商务局数据,10月1日-4日,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企业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0.4%,其中老字号餐饮、连锁快餐带动餐饮业态增长4.8%。湖南省文旅厅监测数据显示,假期首日,全省客流1016.91万人次,同比增长7.09%,其中省外游客210.5万人次,占比为20.7%。携程平台数据显示,湖南假期首日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20%,长沙同比增长23%。广东、湖北当地文旅表现也相对两眼,10月1日,广东全省4A级及以上景区接待游客278.4万人次,同比增长6.1%;10月1日-3日,湖北省全省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792.78万人次,较2024年同比增长11.98%。
![]()
电影市场表现依旧惨淡,为近六年来次低。今年十一院线黄金档延续五一的惨淡氛围,尽管影片类型丰富,涵盖历史战争、奇幻动作、喜剧家庭、动画等多种类型,但票房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国家电影资金办数据显示,10月1日-5日电影日均票房约为26591万元,较2024年同期下滑22.1%,在近6年中。今年国庆档电影票房在近6年中仅略高于受公共卫生事件冲击的2022年,这一点与五一档相似。电影市场的表现波动颇大,尤其电影口碑对票房影响极大,某种程度上今年电影院线的惨淡氛围更多反映的是供给端优质作品的匮乏,而非观影需求的低迷。
![]()
楼市表现延续分化趋势,一线继续修复。十一期间楼市成交总体平淡,10月1日-4日期间,3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量较去年同期回落13.9%,但结构上表现仍有亮点,一线城市成交量显著修复。8月以来,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陆续发布楼市限购政策调整方案,这一轮政策调整呈现出明显的一线城市联动效应。三地均采取“分区施策”的精准调控思路,不再实行“一刀切”的限购政策,这显然对一线楼市起到托底作用,9月以来一线楼市销量有明显的恢复迹象。10月1日-4日期间,一线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量较2024年同期上升20.1%,而同期二、三线商品房日均成交量较去年仍分别下降35.9%、下降8.4%。
![]()
3. 海外篇:海外股市多数上涨,黄金再创新高
海外债市收益率以上行为主。9月美联储降息落地后,美债短端收益率快速下行后转为调整,长端收益率则震荡上行。进入10月,美国政府因两党未能通过临时拨款法案而陷入“停摆”,同时美国劳工统计局的全面停摆也导致了失业数据等关键经济指标延迟发布。美国财政资金紧张情况下,美债避险属性减弱,或遭受抛售浪潮,10Y美债收益率在“十一”期间上行6bp。全球债市抛压整体上行,法国、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上行3.8bp、2.2bp。日本新任女首相支持加大经济刺激力度,加速日债长端收益率进一步上行,截止10月6日,10Y日债收益率较10月1日上行3.7bp。德国、意大利、印度等国债市表现相对乐观,假期间10Y债券收益率分别下行1.0bp,0.9bp,0.3bp。
![]()
美元指数震荡走弱,铜金比延续回升。美联储降息周期下,美元指数趋势性走弱,叠加近期美国政府停摆事件暴露出经济基础的脆弱性,全球配置资金加速流出美国,进一步带动美元指数下行,近期美元指数在97.5-98.5的极小区间内波动,走势偏弱。全球流动性宽松背景下黄金延续涨势,但铜价涨幅更大,铜金比从10月1日的12.5左右回升至13.1,显示全球资金风险偏好继续回升。
![]()
黄金再创新高,油价走低。十一假期间海外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分化, OPEC+成员国意图通过增产抢夺市场份额这一可能性导致石油供需压力进一步扩大,油价受此影响大幅下跌。贵金属受美国政府关门影响大幅上涨,COMEX在10月3日大幅上涨1.1%,再度刷新历史新高,白银当日涨幅达3.4%。降息趋势下基本金属也有强势表现,LME铜铝期货假期间分别上涨4.4%、1.1%。农产品价格表现相对平淡,小麦、玉米分别上涨1.4%、0.8%,棉花价格小幅下跌0.3%。
![]()
海外股市呈现普涨格局。国内资本市场休假期间,境外市场热火朝天。美股在美联储降息预期及AI产业浪潮推动下震荡上行,标普500指数和道指均创下收盘历史新高。欧洲市场跟进,德国DAX指数、英国富时100指数分别上涨1.1%、0.3%。亚洲市场普遍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日本股市得益于领导人候选人在投票选举活动中支持加大经济刺激力度,日经225指数在周一大幅上涨4.75%,创下历史新高。韩国综指也在10月2日单日大涨,创下年内新高。虽然假期国内休市,但港股的亮眼表现也显示外资正在加速配置中国资产。国庆假期间,港股科技股领涨,恒生科技指数单日大幅上涨3.36%,恒生指数周内创下年内新高后回调,假期间整体上涨幅度达到0.4%。总体来看,在全球流动性宽松环境下,全球资本市场几乎呈现普涨格局。
![]()
风险提示
统计口径误差。数据统计大多为抽样,恐与现实情况有些许出入。
第三方数据覆盖面不全。文中引用的部分第三方平台数据仅能反映其自身经营情况,可能与全市场的整体情况有所差异。
阅读全文
《债市基本面点评:旅游复苏,消费活跃》
报告信息
证券研究报告:《债市基本面点评:旅游复苏,消费活跃》
报告日期:2025年10月07日
作者:
尹睿哲 SAC执业编号:S1130525030009
赵心茹 SAC执业编号:S1130525030010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