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消失了大半年的娃哥,又回来了。
![]()
先说说,
我为什么会消失大半年?
因为焦虑。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就陷入【随时可能被替代的焦虑感】。
这种焦虑感是怎么产生的,以及具体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我也很难说清楚。
我大致跟大家说两件小事吧。
去年,我去看了场车展。
以前去看车展的时候,大门口第一排摆着的品牌往往是BBA……再往后面是丰田、日产、本田、大众和现代。这些品牌,往往也是车展上人最多的。
而那次我去的车展上,
车第一排的展厅,是蔚来、理想、问界、岚图、极氪、小米……全是新能源,几乎没有一个合资车。每一个展台,都挤着至少10-20组客户。
BBA的展厅,变成了第二排。大众、本田、丰田和现代,全塞在边边角角的角落里。合资车的展台上,最多也就2-3组客户。
俩年轻人,从现代的展台附近经过。
有个人说,走,去看看新途胜。
另一个说,不去,看什么杂牌车。走走走,去看理想。
嗯,
途胜变成了杂牌。
宝马在车展的第二排,它前面是问界。问界M9六座Ultra版卖53.98万,一毛优惠没有,送个价值2000块钱的车载卫星套餐。宝马5系,力降12万,全款落地40万出头,还送一堆购车礼包。
但是,
屁用没有!
宝马照样一个人没有,问界排队试车。
这件事的吊诡在于——
如今已经没人觉得【问界比宝马贵】有什么不合理。
还有个很有意思的场景。
以前去看车展,他们会跟我们聊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等各种技术参数,BBA还会聊聊百年历史。
但现在去车展上,销售会跟你聊什么?
小米在展示交互系统的人性化、藏着的小巧思;理想在展示一家人的各种用车场景,出去玩怎么用、露营怎么用、一家人出去玩怎么用;问界在展示它的智驾系统,如何智能、如何安全……
汽车,
正在从充满机械美学的工业品,被重塑成像手机一样的家用科技产品。
汽车产业,
正在被重塑成一个科技产业和互联网产业。
更加吊诡的是——
也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合理的。
当汽车从工业产品变成科技产品,
那么像我这样的老登,曾经对汽车行业的理解,就自然也会被淘汰。
以前谈到好车,咱们会说什么宝马的L6,奔驰的大V8,丰田的TNGA架构……
现在你再试试问问年轻人,什么是好车?
我年轻时特别喜欢宝马7系,被“宝马的精髓在7系”、“坐奔驰开宝马”给洗脑了。等真开上还没两年,就被家里的年轻人嘲笑“又土又老又油”。
唉……
不仅仅是汽车产业,
越来越多的行业被重塑成另一种模样。关于这些行业的理解,也统统在发生变化。
当这些变化在去年积累到一定量时,我开始会发现——
我对于整个社会运行逻辑的理解,正在慢慢落伍。
说的直白点,
我有种随时被淘汰的焦虑感。
![]()
汽车行业或者其他行业的变化,对于我来说还只能算是【慢慢侵蚀的淘汰】。
有焦虑,但不够痛。
但是!
AI的落地,让我这种“淘汰的焦虑”被放大到极致,痛彻心扉。
我是做内容传播的,而现在我工作的85%部分,已经能全部实现AI化。
这不是推测,而是已经发生的现实。
甚至,
我还可以肯定的说——
伴随AI逐步演进到AGI(智能体)时代,我当下工作中还未AI化的15%,也将逐步被替代。
我赖以生存的那些技能,找选题、搞分析、写稿子、做图表、干直播、拍视频都将逐步AI化。
不会太晚,最多半年。
我给大家看个东西吧。
openAI在国庆上线的视频生成模型Sora 2。
我在上线的第二天,搞到了邀请码,上线体验。
然后……
一整个假期,我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剩下的时间全沉浸其中。
不,准确的说——
连上厕所,都在用它来生成视频。
越用越有趣,越用越上头,越用越后怕!
越用越觉得,我一定会被提前淘汰!
言归正传!
表面上看,Sora 2是个AI抖音,可以一键生成AI视频发布到平台上。
但只要你拿起手机用上半个小时,你会发现——
它跟所有的AI视频生成软件都有根本性的差异,它可能会颠覆未来的视频生态。它会产生一大票的机会,也会造成一大批人的失业。
如果你之前用过AI来生成视频,会发现一个问题——
它生成的视频,几乎一眼就能判断出“这是假的,这是AI生成的”。
因为曾经的AI视频,有三个难点很难突破:
第一,AI不理解真实的物理世界,生成的视频不符合物理学常识和规律;
第二,无法理解复杂场景,画面不连贯有卡顿。
第三,音话不同步,声音和嘴型不匹配;
以上三个难点的存在,
让AI生成的视频,看起来非常恶心,甚至有点恐怖。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吧。
下面这三个视频,是OpenAI去年发布的Sora一代生成。
一看就假,满满AI味儿。
比如,老奶奶吹蜡烛。
我们正常吹蜡烛,是吹一口气,火苗飘动,然后熄灭。而AI生成的这个视频,吹了一口气,火苗一动不动。

还有,大黄鸭在街上散步。
鸭子行走的动作一卡一顿,毫不连贯。一脚踩到街上行人,鸭子脚没有发生形变,人就突然消失了。

以及,
人跟猫在床上玩耍这个。
AI虽然理解了猫爪碰到人鼻子,鼻子会发生形变,但鼻子形变的却很恶心,就像一张纸。
与现实相差甚远。

这种视频,哪怕画面做的再精致,也依旧没个屁用。
没任何大规模商用价值,勉强能拿来恶搞,但看多了也恶心。
时隔一年之后,娃哥在OpenAI这次发布的Sora 2上,看到了AI视频的巨大改变。
它开始理解真实的物理世界。
上面这个视频,就是Sora 2一键生成的。

在男人起跳发力那一刻,你能明显看到浆板的弯曲形变,以及浆板下面水的形变。落下的那一刻,你能看到水花的溅起。
当你仔细反复观看视频,大家会更加惊叹。
浆板形变和水花溅起的模样,跟真实世界一模一样——
落点向水里下沉,浆板两端向上翘起;
与水面接触面最大的背部附近,水花最大;
与水面没有接触的小腿和脚,水花最小。
整个视频,完全符合所有物理学常识和规律,丝滑流畅异常真实。
真牛逼!
再给大家看个视频,也是用Sora 2生成的。
画面依旧流畅丝滑,镜头语言丰富充实,有长有短有特写,雪地摩托荡起的雪花细节感拉满。

如果找线下团队来拍一条类似这样的宣传视频,制作时间至少一周,成本至少在10-20万,而AI生成需要1分钟,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更关键的是,
线下团队拍的,还真不一定像AI生成的这么好。
真他妈的牛逼。
刚才给大家看的是Sora 2生成的现实世界视频,如果放在动画生成上,更牛逼。
给它一段类似这样的提示词——
以吉卜力工作室动画风格呈现,一个男孩和他的狗朝着长满青草的风景优美的山间奔跑,山间伴有绚烂的云彩,远处背景中还能望见一个村庄。
Sora 2就生成了下面这个动画。
你就说,
宫崎骏不宫崎骏吧。

我还看到有人拿Sora 2生成了一段爬长城的视频。
AI不仅能推理出爬长城会气喘吁吁,说话会呼哧呼哧不连贯,甚至还能推理出爬长城会出汗,汗水会把衣服浸湿,然后全部在视频中体现出来。
这就是AI强大的推理能力。
说实话,
我认为不出半年,视频创作领域至少有一半的岗位会被AI全面替代。
至少一半!
视频制作的门槛,将被降到极致的低。
一个普通人,哪怕你一点拍摄和剪辑技巧都不会,只要你有场景感,只要你能把场景描绘出来,就能用AI一键生成不逊色于专业拍剪团队的视频。
这不是未来,这就是现在,就是当下!
Sora上线的第四天,我跟一个做短视频运营公司的朋友聊天。
我问他,
体验完什么感受?
她说,
节后上班就要干两件事。
第一件事,公司全员学习使用Sora 2。
第二件事,裁员增效。
娃哥很清楚——
文字内容的理解难度,要远远小于图片和视频。
当AI对于视频内容的理解和生产能力已经强到这种程度,那么对文字内容的生产和把控能力一定只强不弱。
作为一个文字内容生产者,我没有任何理由不焦虑。
![]()
自去年年底开始,我就坚定了一个信念——
不能再这么下去,再这样下去一定会被淘汰。
于是,
娃哥在消失的大半年时间里,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拥抱AI。
我们和原阿里通义千问的团队,共同做了一个AI agent(智能体)。
现在已经完成内部测试,进入公测试用阶段,未来大家应该会看到这款产品。
呃,
我不是在打广告,产品是To B的,跟普通人暂时无关。
第二件事,减肥。
到目前为止,我应该减了有60斤。
因为过去基数比较大,可能看起来也没那么明显,还得继续加油。
我这个人一向对个人形象没有什么要求,我减肥的原因:纯粹就是想活的久一些。
早在十年前,大家就一直在喊“第四次技术革命”要来了。
但是!
只有这次,
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新一轮的技术革命真的要来了!
因为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已经走出了实验室,进入了真实商用阶段,而且还慢慢在重塑各个行业。
此时此刻,就像90年代初。
我想活得更久一些,去看看未来。
去看看AI会如何重塑社会,智驾会怎样改变出行,可控核聚变到底能不能应用到现实,能源问题会如何解决,基因技术会如何重塑生命……
我对未来充满好奇!
而对于大碗这个号,肯定是要转型,但具体的方向我也没想好。
暂时的想法是——
1、楼市和财经也会聊,但占比不会像过去那么大;
2、分享自己在某段时间看到的、听到的、经历过的新东西、新技术和新视野;
3、如果出去旅行吃喝,也会跟大家聊聊小众城市的好吃的好玩的,这也是我最擅长的,比楼市还擅长。
总的来说,
多分享个人体验和个人成长,少讲点AI就能完成的内容。
大致就是这样。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