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襄阳樊城张湖村4000亩莲藕上市,香得人挪不动步。
![]()
白白胖胖的藕被搬上小货车,空气里全是清甜的味儿。
这里不只是藕塘,还是唐代诗人张继的老家。千年前,他写“江枫渔火对愁眠”,愁得人心发紧。如今,村里飘的不是愁,是荷香、是欢笑声、是好日子。
“公路户户通,90%家有小汽车,全村住小洋楼。”村副书记说这话时,嘴角直往上翘。
2012年修了张继广场,去年还成立了诗社,年轻人放假都愿意往家跑。双节那几天,广场上跳广场舞的、打篮球的,闹得跟过年似的。
![]()
可,这村以前穷得直犯愁?2018年刚脱贫摘帽,2019年村集体收入才8000块,穷得扎心。
“7000多亩地,地势低洼爱积水,种啥啥不长。”村支书直摇头。后来想通了,“向水而生”——把4000亩洼地改成藕塘,专种莲藕。
![]()
还流转200亩山地,种艾草、射干这些中草药,日子慢慢活泛了。
村民土地流转有租金,家门口打工有工资,还能照顾老人娃。劣势变优势,这招儿实在!
![]()
2024年村集体收入82万,翻了上百倍。村民人均收入2万多,兜里鼓了,腰板也硬了。
现在11个村组全通硬化路,车能直接开到家门口。
![]()
从“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孤寂,到“荷叶连连”的热闹,变化大得不敢认。老祖宗诗里的愁,咋就变成现在的欢?有人说靠政策,有人说靠脑子活,到底哪个更关键?
村里成立诗社后,会不会冒出几个“新张继”?想知道更多乡村变富故事?点个关注不迷路。
文中数据来自村部统计,具体以实际为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