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与中秋罕见叠加形成8天“超级黄金周”,公众积压已久的出行热情彻底释放。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高达23.6亿人次,日均近3亿,创历史新高。首日客流峰值突破3.4亿人次,相当于全国近四分之一人口同日迁徙。透过庞杂数据,一幅中国式假期出行的全景图徐徐展开。
一、出行方式:自驾主宰,新能源车成主力军
私家车成为当之无愧的出行之王。自驾占比近80% ,规模达18.7亿人次,高速公路网单日最高车流量逼近7000万辆次。尤为亮眼的是新能源车辆表现,日均流量1400万辆次,占高速总流量约20%。绿色出行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成为假期路上的常态。与此同时,铁路以2.19亿人次的运输量展现“轨道上的中国”效率,民航则突破1920万人次,多地机场刷新暑期峰值记录。
![]()
二、地域选择:传统热门与新锐黑马齐飞
传统头部城市依然强势吸客。北京、上海、成都、广州、西安、杭州等老牌目的地稳居榜单前十,故宫博物院、成都春熙路、西安大唐不夜城等核心商圈持续爆棚。然而流量密码正悄然转向——阿尔山热度暴涨340% ,新疆旅游接待量实现103%的惊人增速,云南订单增长89% 。昭通(云贵川交界)、贺州(桂湘粤交界)、赣州(赣粤闽交界)等省际交界小城因“人少景特”走红,订单激增70%以上。
![]()
![]()
三、人群画像:家庭亲子主导,“体验感”成消费内核
“家庭亲子游”以52.4%的占比领跑全场景,带动“三代同行”式租车订单激增30%。年龄结构呈现两极活跃:银发族与学生族通过“错峰拼假”灵活出行,构成假期首尾主力军;18-30岁年轻群体同比增速最快,撑起文旅新势力。对年轻人而言,“拍照打卡”已不够满足需求,沉浸式文化体验成为核心诉求——“躺在酒店看日照金山”“蒙古袍换装+星空拍摄”“森林木屋与小熊猫互动”等场景化体验搜索量翻番,洛阳博物馆周边酒店搜索暴涨700% 。
![]()
四、现象级亮点:红色旅游与小城经济异军突起
国庆当天,北京升旗仪式搜索热度暴增12倍。依托新晋“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贵州花江村红色遗址热度骤升超1000% ,绵阳两弹城、嘉兴南湖、泸定桥紧随其后成为“红色流量担当”。在县域端,县域旅游订单同比激增51% ,如浙江海宁、广西靖西等地订单翻番。游客不再追逐知名5A景区,反而涌向县城早餐街(如西安小南门早市)、夜市烟火(银川怀远夜市客流72万)、非遗市集,从“旅游消费”向“在地生活消费”跃迁。
![]()
五、双向跨境:免签红利激活全球流动
免签政策撬动双向流动井喷。赴日、韩、东南亚短线出境游持续走热,日本、泰国、韩国位居出境目的地前三甲。更值得关注的是入境游客规模:上海、北京、广州涌入大量外国游客,同比增长超40% ,日韩游客占比最高。中俄互免签让赴俄订单劲增近2倍,俄罗斯旅行者黑河口岸占比高达四成,“世界涌向中国”与“中国走向世界”同步升温。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