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平台已修改了文章的推送机制。想要在第一时间看到最新消息,请将本公众号设置为星标。
![]()
观海局
![]()
9月23日,“伊斯坦布尔桥”轮从宁波舟山港启航。
“国际贸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北极航线的开通,是为‘中国制造’出海进行的有益探索,是关键时刻能顶上的‘备用选项’。”
日前,浙江省商务厅研究员张汉东在接受专访时,为全球首条中欧北极集装箱快航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连日来,从宁波舟山港启航的“伊斯坦布尔桥”号牵动人心。在张汉东看来,这条新航道的意义,不在于替代,而在于补充;其价值,不只看眼前,更要看长远。
“传统海运是主体,中欧班列是重要补充,北极航线则是一种新的多元化尝试。”张汉东开门见山。他认为,当前国际经贸环境复杂多变,地缘政治风险、传统航道拥堵等不确定性因素,如同国际贸易航道上的“暗礁”。
“北极航线的探索,其核心战略价值在于‘多一个选择’。”他解释,当某条传统线路因故受阻时,这条新航道就能发挥应急和替代作用,有效增强浙江乃至全国外贸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性。“相当于为我们的国际物流上了一道‘安全阀’。”
谈及浙江的优势,张汉东的立场非常明确:宁波舟山港的根基在海上。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球贸易的绝对主力永远是海运。”他给出了一组直观的比较,“中欧班列全年开行的总运量,可能几艘巨型集装箱轮就能装下。比如2024年中欧班列全年发送207万标箱,但当前一艘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船装载量已超2.4万标箱。宁波舟山港作为世界第一大港,其核心竞争力正是高效、成熟且成本最优的海运体系。”
他说,探索新航线是为了让这个“主引擎”更强大。“陆路运输,宁波不如新疆、黑龙江有地缘优势;空运,也难以比拟北京、上海的国际枢纽地位。我们的主场,始终在海上。”
那么,为何还要探索充满未知的北极航线?张汉东的答案着眼于“未来”与“技术”,同时也包含着审慎。
他指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破冰技术的持续进步,北极航道的通航条件、经济性都可能发生积极变化。“我们今天迈出的这一步,是在为未来投资,是在积累宝贵的‘先行经验’。”
他特别强调,探索也意味着风险。“作为首航,我们当然希望它‘马到功成’。但必须清醒认识到,这毕竟是一条崭新的航线,可能面临极地气候突变、航道状况复杂等诸多挑战。”
张汉东认为,正因如此,更要把困难估计得足一些,把技术和管理上的预案准备得充分一些,这才是对这项开拓性事业最负责任的态度。
采访最后,张汉东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清晰的图景:一个以海运为主体,空运、内河航运和陆路运输(公路和铁路),甚至还有管道运输为辅,以及以北极航线等新通道为战略备份的立体化国际物流体系,正是中国外贸在未来竞争中行稳致远的底气所在。
“这条新航道的积极意义,在于尝试,在于探路。”张汉东说,“它让我们多了一个后手,多了一种可能。”
千百年来,向海而生的宁波始终在回答同一个命题:如何驶向更远?此次“破冰”,亦复如是。
来源:甬派客户端
记者 :单玉紫枫
请【点赞】,点【在看】,把文章【转发】给您身边的人,谢谢!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部分内容来源于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等公开资料,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参考、研究、交流或欣赏之用,并已表明出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