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色素瘤源于皮肤黑素细胞的恶性转化,是高度侵袭性的皮肤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近年来,黑色素瘤的全球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其发生与发展受到遗传背景、环境暴露及生活方式等多因素间复杂相互作用的调控。随着黑色素瘤疾病负担的日益加剧,针对可干预的风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早期筛查和治疗策略十分重要。在诸多影响因素中,包括性别、年龄、肥胖、吸烟、饮酒、咖啡摄入、饮食模式、药物使用、体育锻炼、紫外线暴露以及昼夜节律等生活因素,在黑色素瘤的发生发展和临床转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从宏观状态到分子机制层面系统梳理生活因素对黑色素瘤罹患风险、疾病进展及治疗预后的影响,有助于从多维度加深对黑色素瘤发病机理和临床干预的理解。
空军军医大学郭伟楠与李春英课题组在Advanced 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Life Factors and Melanoma: From the Macroscopic State to the Molecular Mechanism的综述文章,该文章基于整合医学视角,系统总结了多种生活因素从宏观到微观层面,对黑色素瘤发生发展和诊断治疗的重要影响。通过将生活因素划分为个体内在因素、药物性因素、代谢性因素和行为习惯因素四大类别,系统归纳了这些生活因素在黑色素瘤患病风险及进展中的作用,探讨了其在免疫调节与治疗反应中的潜在机制,同时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知识空白及方法学局限性。
![]()
作者首先综述了个体内在因素(包括年龄与性别)对黑色素瘤的影响,指出年龄分层研究应突破当前简单的二元分类框架,建议整合机器学习与衰老相关生物标志物,以提高预后预测的精确性。同时强调,需借助多组学方法深入探索性别与年龄之间的交互机制,例如成纤维细胞介导的AXL/BMP2信号通路在老年男性这一高危人群中的作用;随后,文章系统概述了常用药物,包括类固醇、抗组胺药、NSAIDs、二甲双胍、抗生素及降脂药,对黑色素瘤发生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在讨论代谢性因素时,作者提出肥胖指标应与患者的其他重要生理特征(如内脏脂肪指数)相结合,以合理解释“肥胖悖论”等现象,并建议将肥胖视为代谢调控网络中的核心枢纽开展深入研究;最后,文章总结了吸烟、饮酒、咖啡摄入、紫外线暴露和昼夜节律等行为习惯因素对黑色素瘤发展及免疫治疗反应的影响。通过对既往研究的综合性回顾,作者展望未来需开展更具针对性和深度的机制研究,通过严格控制混杂变量,将微观的分子机制与宏观的临床背景相结合,从而提升该类研究成果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的转化价值。
![]()
图1.与黑色素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生活因素
原文链接: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506139
制版人:十一
BioArt
Med
Plants
人才招聘
学术合作组织
(*排名不分先后)
![]()
战略合作伙伴
(*排名不分先后)
转载须知
【非原创文章】本文著作权归文章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作者的允许禁止转载,作者拥有所有法定权利,违者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