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为王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命题。实现其从认知到实践的跨越,需要建立超越流量短视的价值坐标系,回归创作的核心逻辑,即通过真诚的表达锚定情感共鸣,以扎实的细节构建真实质感,用深刻的洞察挖掘时代价值,最终形成内容的不可替代性。因此,内容为王的落地需要从认知重构到实践执行的全链条突破。
原文 :《破局“内容为王”须坚守价值》
作者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教授 张振鹏
图片 |网络
内容为王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命题,已成为行业共识,但从认知层面的“知道”到实践层面的“做到”,其间常常存在逻辑断层与实践壁垒。这些问题的本质在于对内容本质的认知偏差、对创作规律的工具化消解,以及对产业生态的适配失衡。真正支撑内容为王的并非单一维度的叙事优劣,而在于内容本身能够精准对接受众需求的价值传递、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创作沉淀,以及能与产业生态形成动态共振的适配性。
认知重构:从自我表达到价值共振
文化产业语境下的内容,其核心属性是创作者与受众之间的价值交换载体:受众付出时间、注意力和金钱,换取内容所承载的情感慰藉、知识增量、审美体验或身份认同;创作者则需将自身表达与受众需求精准对接。这意味着优质内容的创作必须突破创作者中心主义的桎梏,从自我表达的单向输出,转向内容供给与受众需求的双向互动。
在信息过载的时代,内容的竞争力并非取决于覆盖范围的广度,而在于对特定需求的精准触达。“大而全”的泛化内容往往因缺乏聚焦点被信息洪流淹没,“小而美”的细分领域反而能凭借差异化优势占据认知高地。《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在于其未对传统文化进行泛化解读,而是以诗词为核心载体,通过竞技对抗与文化解读的双重叙事架构,既满足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的亲近需求,又借助以诗言志的情感共鸣,将小众的诗词诵读转化为大众文化现象。这种精准性在互联网内容生态中同样显著,比如B站的一些知识类UP主将量子物理、古典哲学等知识拆解为适配年轻受众认知习惯的表达形式,实现碎片化学习与娱乐化表达的需求匹配。这种对需求颗粒度的精准把握,本质上是对受众认知心理与行为特征的深度洞察,构成内容价值实现的前提条件。
![]()
受众对内容的接受过程往往遵循已知经验对未知信息的筛选与融合规律。完全陌生的内容易引发受众认知防御,完全重复的内容则易导致受众审美疲劳。优质内容需要构建熟悉感与新鲜感的动态平衡机制:以受众已知的文化符号、情感共识为认知锚点,通过创新表达赋予其新的意义维度。近几年获得成功的哪吒系列动画电影,以传统神话 IP 为基底,形成熟悉感,却颠覆哪吒乖巧、敖丙邪恶的固有叙事框架,通过对抗命运的现代精神内核,注入新鲜感,最终完成传统文化IP的当代性转化。这种平衡机制既降低了受众的认知成本,又提供了认知升级的空间,最终达成“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传播效果,成为内容生命力的重要来源。
创作实践:从流量投机到规律遵循
文化产业从不缺乏对爆款的追逐,但真正能够穿越周期的内容,往往依赖于对创作规律的敬畏与“慢工出细活”的沉淀。从认知到实践的跨越,需要建立超越流量短视的价值坐标系,回归创作的核心逻辑,即通过真诚的表达锚定情感共鸣,以扎实的细节构建真实质感,用深刻的洞察挖掘时代价值,最终形成内容的不可替代性。
内容的可信度与感染力植根于对细节的极致打磨。无论是虚构叙事还是纪实创作,真实感的营造均依赖于对场景逻辑、情感逻辑、行为逻辑的精准还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成为现象级作品,核心不仅在于对美食的呈现,更在于通过食材的生长周期、烹饪的火候控制、餐桌的人际互动等细节,勾勒出“饮食即生活”的文化密码,让观众在“烟火气”中产生深度文化认同。反之,部分古装剧中的现代道具、职场剧中的悬浮情节,因细节敷衍而瞬间打破受众的沉浸感,消解了内容的价值根基。受众对内容的评判往往始于对细节真实性的直觉判断,细节的精准度直接决定内容的接受度。
![]()
优质内容的生产具有“反快消”属性,需要创作者以长期主义对抗短期效益的诱惑。《红楼梦》的永恒生命力,离不开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较真精神;《流浪地球》的成功,源于创作团队对剧本的反复打磨、对科幻世界观的系统构建。这种长期主义并非否定效率,而是拒绝为速度牺牲品质。文化产品的生命周期本应长于一般商品,但现实中很多文化产品往往无疾而终或昙花一现。一本经典书籍、一部优秀剧集可能在数十年后仍被反复消费,支撑这种长尾价值的正是创作过程中投入的时间与心血。文化产品的价值不在于一时的流量爆发,而在于能否持续融入受众的日常生活。这种持续渗透能力的培育离不开长期主义的创作态度。
内容的生命力源于作者性与专业性的深度融合。所谓作者性,是创作者对题材的独特洞察与情感注入,它赋予内容不可复制的精神内核与情感温度;所谓专业性,则是对表达形式的精准驾驭,通过技术手段、呈现逻辑等为内容的有效传递提供扎实支撑。内容若缺乏作者性,表达易沦为流水线式的平庸;若脱离专业性,再深刻的内核也可能因传递失当而被遮蔽。《乐队的夏天》推动小众乐队走向大众,正是这种融合的生动体现:节目以作者性捕捉到乐队文化中“理想与坚持”的精神共鸣,让内容具备打动人心的情感根基;又以专业性通过适配大众的镜头语言、音乐编排与叙事节奏,将小众价值转化为可感知的表达,使这份情感力量突破圈层壁垒。可见,作者性赋予内容打动人心的温度,专业性确保这份力量能被广泛感知,二者的深度融合正是内容生命力的核心支撑。
生态适配:构建动态协同系统
文化产业的内容创作并非孤立的艺术实践,而是嵌套于商业模式、技术工具、传播渠道所构成的产业生态中。脱离这一生态支撑的内容可能“叫好不叫座”,一味迁就生态规则的内容则会沦为短期流量的附庸。实现内容为王,需要建立内容与生态各要素的动态协同机制。
这种协同首先体现在内容与商业模式的共生逻辑中。优质内容的商业价值根植于对受众需求的精准响应,而非外部商业规则的强制植入。故宫文创的成功并非简单依赖故宫IP的流量加持,而是先通过《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温度与匠人精神,再让文创产品延伸出商业价值。反之,如果商业模式凌驾于内容价值之上,只会因受众反感导致商业价值与内容口碑双输。
技术作为生态系统中的赋能者,其与内容的协同需守住工具服务于价值的边界。5G技术让纪录片《中国》实现4K超高清与全景声的沉浸式呈现,强化了观众对历史场景的代入感,这是技术对内容感染力的放大;AI辅助剪辑提高了综艺节目的制作效率,但真正决定节目质感的仍是内容对社会情绪的捕捉与人文关怀的表达。如果AI生成的“套路化”剧本替代创作者的深度思考,VR眼镜里的虚拟场景失去对现实问题的观照,技术就会从赋能异化为替代,内容也会因价值空心化失去生命力。
![]()
传播渠道与内容的协同,需要在形式灵活与价值恒定之间找到平衡点。同一内容的表达形态可随传播渠道调整,但核心价值必须保持一致。《朗读者》的文字内容在书籍中以深度阅读为导向,短视频平台则截取片段转化为轻量化表达,两者形态虽异,却始终坚守用文字传递人性温暖的内核。反之,如果为适配短视频的“短平快”逻辑,将内容简化为“非黑即白”的口号,就会因价值失真而失去受众信任。传播渠道的本质是内容触达的桥梁,内容需要根据桥梁的“承重能力”调整呈现形态,却不能为了过桥而拆解自身的核心架构。
当内容与商业形成价值共生、与技术达成功能互补、与渠道实现形态适配,三者便会形成相互增益的协同场域。内容既能守住核心价值不被生态异化,又能借助生态力量放大影响力,最终让内容为王从理念落地为可持续的产业现实。
底层逻辑:培育不可复制的独特性
文化产业的内容竞争归根结底是独特性的竞争。这种独特性可体现为创作者的个人风格、文化地域的差异,或对时代精神的捕捉,而独特性的培育需要行业生态与创作者形成合力。
从行业层面看,需建立容错机制与耐心资本。经典之作很难一蹴而就,应允许创作者试错;内容生长需要周期,需避免因数据短期不佳即终止项目的短视。从创作者层面看,则要保持对世界的敏锐感知。好内容往往诞生于对时代情绪的捕捉、对边缘群体的关注、对未被言说的情感的挖掘中。《人世间》以平民视角记录中国社会50年变迁,捕捉到普通人在时代浪潮中奋斗与坚守的共通情感,因而打动人心;《只此青绿》用现代舞蹈语言激活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审美意境,击中当代人对东方美学的精神渴求,故而破圈。这种独特性的本质是对未被满足的价值需求的精准回应,是不可复制的核心标识,更是内容为王得以穿越周期的终极竞争力。
![]()
内容为王的落地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从理解受众到打磨细节、从适配生态到坚守独特性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创作者兼具象牙塔的纯粹与市场的清醒,前者体现为对价值的坚守,后者体现为对规律的尊重;既要有“十年磨一剑”的耐心,又要有“拥抱变化”的灵活。
而这一切的根基始终是对价值的坚守,无论是情感价值、知识价值,还是审美价值,只要能真正满足受众的精神需求,内容就会拥有跨越时光的持久力。这或许是内容为王的终极答案:不追逐流量的泡沫,而是深耕价值的土壤,让内容本身成为连接创作者与受众的永恒纽带。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970期第6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本期责编:程鑫云
《社会科学报》2025年征订
点击下方图片网上订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