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一个球员的故事并不只属于赛场,而是关于他的内心斗争与选择。凌晨三点,蓝黑球迷大喊“泥头车”,这个绰号是对邓弗里斯的一种敬意。四个赛季,他在国米交出了23球26助攻的答卷,身为边翼卫,这样的数据早已让他写入队史。可是岁月不饶人,接近30岁的邓弗里斯,也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未来——继续以无球抢点为生,还是让自己成为一个能打能传的“组织者”?这些问题,正在困扰着他,也驱动着他转换轨道。
![]()
起因或许出现在赛季初的一些数据波动里。本该是轻松压制对手的比赛中,邓弗的效率却未如预期。他每场射门次数从上赛季的1.66次降到1.16次,禁区内触球频率也跌至3.72,创下加盟国米以来的新低。对一名攻强守弱的球员来说,这些变化无疑令人担忧。然而,他的场均远距离转移和威胁传球却在增加,甚至成倍提升,这表明他正在尝试更多有球参与。这样的调整,或许正是一名老兵对抗时间的宣言。
![]()
如果说数据只是反映结果,那么原因或许得追溯到邓弗里斯本人的一些表达。他在接受荷媒采访时坦承,随着金球奖跻身前三十,他的职业生涯站上了新台阶,但与此同时,“对后卫来说,进更多球、送更多助攻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希望更多地以经验补位,改善自己的比赛内容,从无球跑位逐步向有球控场转型。可以想象,这对于一名习惯在禁区外蛰伏、“最后一击”定胜负的球员来说,是何等的挑战。
![]()
而这种挣扎,有时也不可避免地泄露在绿茵场上。一场面对克雷莫纳队的比赛,邓弗里斯似乎显得“少了过去那股狠劲”。这样的评价来自意大利评论员阿尔托贝奇,他指出,这可能是邓弗加盟国米以来表现最不如意的一段时间。当然,也有人将此与他合同中的解约条款联系起来,毕竟他与国米的解约条款要到2026年7月才会失效,这引发了外界对他转会可能性的猜测。
![]()
不过,将竞技表现与商业事务直接挂钩,恐怕并不能解释全部。对于邓弗里斯来说,更大的背景是:“力量型”球员步入而立之年的艰难转型。就像曾经的萨内蒂,在边后卫位置踢了近20年后,成功转型后腰并拿下三冠王。或者如现役的姆希塔良,前半生在前场难觅舞台辉煌,位置后撤后却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转变,不仅需要天赋,也需要毅力。
![]()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邓弗里斯的故事或许也是当下国米整体局势的缩影。一边靠着连胜保持热度,一边又离不开舆论制造悬念。媒体自然乐于炒作他被换下场的小小情绪,并由此引申无限可能的因果关系。加之坊间还流传罗马诺播客提到的英超和西甲球队对他的兴趣,这些都在给这名荷兰飞翼的未来增添变数。
![]()
无论外界如何评议,这条转型路注定布满荆棘。作为典型的“无球球员”,邓弗更擅长在弱侧包抄、刺杀,他那不够细腻的脚下技术是假以时日能改进的吗?他努力尝试打破短板限制的愿望,显然是真实的。他希望通过从战术演练到场上发挥的深度调整,为自己的第二春搭建新的舞台。无论最终的答案是否如愿,这次转型之旅已经足够引人注目。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